分享

老子关系学:多交朋友少树敌

 书童追梦 2016-10-20

老子关系学:多交朋友少树敌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老子·第七十九章》

有仁德的人永远持有欠据,无仁德的人则永远持着讨债的秤。

老子的意思是,圣人虽然拿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强迫人家还债。只拿着借据的是有德的人,只管收债的是无德的人。天道对人无所偏爱,经常帮助有德的人。

无论一个人的德行多高,都应该有所收敛,不去把别人往绝路上逼,这样才能做好自己,广结他人。人生,就是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宽容,并使人们享受事业成功和生活中的快乐。

俗话说:“单枪匹马难闯天下,寡助之人难成大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成功的要诀在于,不仅要靠亲戚、师生等拉关系,还要广交天下朋友,织成庞大人脉网络。要知道,“朋友多了路好走”,各路朋友皆能派上用场。

例如,战国时的孟尝君,广结天下豪杰之士,即使是鸡鸣狗盗之徒,他也决不嫌弃,一样地敞开大门。这样,才使得他麾下人才众多,各具异能,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人际交往是个反复的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长久的朋友,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才能在需要时“挥之即来”。在人际关系上,若讲投机,无异于骗子,必将会自食苦果。

要乐于结交朋友,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他想主动结识你,你就应该马上做出友善的回应,向对方展示你的真诚和友善。千万要记住,多结交朋友就等于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多善待一个希望结识你的人,你就多增加了一份人脉,因此就可以多得到一次良机。

每个人都会有好多的朋友,在人生路上,离不开朋友的关心、帮助和鼓励。与朋友处好关系,大家和衷共济,才能使自己的大道坦荡而宽敞。“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人们都愿意多交朋友,这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变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那么怎样才能少树敌呢?

(1)  和为贵

“和”,一个再通俗不过的字,通俗到人们似乎根本不需要去联想就可信口说出“和”的缤纷意象:和平,平和,和谐,和合,和睦,醇和,和气……纷纭世界里,真的少不了这一派祥“和”,这绝对是中国的,而且绝对是东方文化区别其他文化的最本质的标记。

(2) 不要轻视任何小人物

现实生活中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吃亏的人还真不少。

陶艺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管理人员,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他为公司的产品打开国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踌躇满志的陶艺,以为销售部经理一职非自己莫属。然而他却没有被升职。本来公司董事会要提拔他为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但在提名时遭到人事部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各部门对他的负面意见太多,比如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于和同事交往、骄傲自大……让这样一个不懂人际关系的人进入公司的决策层是不适宜的。销售总经理一职由他人担任了,陶艺只好拱手交出自己创建并培养成熟的国内市场。这就好比自己亲手种下的果树结的果子被别人摘走一样,陶艺非常痛苦和不解。他不明白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后来还是一个同情他的朋友破解了他的疑惑:他的问题是忽视了身边的小人物。

有一次,他出去为公司办理业务,需要一批货款,在紧要关头却迟迟不见公司的汇票,使得业务活动“泡汤”,令他很难堪。实际上是一个出纳员给他穿了一次小鞋。因为他平时对这个出纳员不冷不热,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还有一次他在外办事,需要公司派人来协助,却不料,人还在路上就被撤回去了,原来是一些资格较老的人觉得他很“狂妄”,“目中无人”,在工作上从不与他们交流……所以想尽办法拖他的后腿,让他的工作无法展开。

尽管陶艺工作业绩辉煌,但他忽视了小人物的重要性。那些他不熟悉的、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坏了他的大事。阻碍了他在公司的发展和成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陶艺只好伤心地离开了公司。

(3) 得理要饶人

“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得理不饶人”伤了对方,有时也连带伤了他的家人,甚至影响了你在其他邻居中的美好印象。

“有理走遍天下。”其实,“有理”与“无理”仅有一步之遥。

得理不饶人,不仅没有人情味,有理也会变得无理。用这种方式处世的人,当然不可能有好人缘。何况,你得理时不饶人,以后有机会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从而“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给对方留有余地,见好就收,结果就不同了。由此可见,得理不饶人是既害人最终也害己。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个懂得宽容别人过错而不记仇的人,“仇人”就会良心发现反过来以诚相报。这样,就能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就会少有羁绊,无负重而轻松前行。

感悟:《老子》中的所谓“虚弱心志”,“不争”,“守弱”等等,老子要求的持虚、守弱、不争,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的矛盾的问题,实际上是《老子》是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的问题。实际上是对侯王君主的要求,而其具体的含义应当是体现在“君”与“民”的关系之中。“不争”作为《老子》中的一个重要的为政要求,包含的内容是:要求侯王君主在处理其与民众的关系时要“不争”不与民意争,“守弱”将自己放在比民众弱的位置上不要凌驾于民众之上,“虚弱心志”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民意之上。侯王不能将自己的私欲凌驾于民众的利益之上,侯王要本着利于民众的原则,在为政过程中约束自己。也就是不与民争,不但物质上不争,在思想认识领域也要相信民众、依赖民众。《老子》所说的“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而且这些要求仅仅是针对的君民关系,而绝不是能够随意扩大到国家的发展等需要积极进取的方面。对于侯王君主处理与民众关系的要求就如《易经》中坤卦所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对于普通民众和国家的发展的要求则当如乾卦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