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疗法·带状疱疹

 水木年华138 2016-10-21

  [概述]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呈带状出现的成簇水泡,痛如火燎,每多缠腰而发,称为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又因其状如蛇行又名”蛇丹“等。
[病因病机]
1、肝经郁热  多由情志内伤,肝经郁火,复感火热时毒,客于少阳,厥阴经络,熏灼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
2、脾经湿热  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经湿热内蕴,复感火热时邪,客于阳明,太阴经络,浸淫肌肤,脉络发为疱疹。
3、瘀血阻络  病人则皮损表面火热湿毒得以外泄,疱疹消退。但余邪滞留经络,久久不除,以致气虚血瘀,经络阻滞不通,多见于老年体弱者。
[证候特征]
该病的临床表现以胁肋等部位呈簇条状皮疹、水疱,排列如带状,灼热样剧痛为特点。临床上分于肝胆火旺,脾胃湿热和气滞血瘀三型。肝胆火旺的临床特点为皮损鲜红,灼热刺痛,伴口苦烦躁易怒,小便短赤;脾胃湿热型以皮损淡红,起黄白水疱,渗水糜烂,伴食欲不振,腹胀;气滞血瘀型为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然疼痛不止,舌质暗有瘀斑。
[治疗]
1、肝胆火旺
取穴:皮疹水疱局部,外关、曲泉、太冲、侠溪、血海、胆俞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胆俞,再刮皮疹水疱局部,然后刮前臂外关,刮下肢血海、曲泉,最后重刮足部侠溪、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局部刮拭可引毒外泄祛瘀止痛;外关为手少阳经的络穴能疏利少阳经气,泻在表之火毒;取肝经原穴太冲配胆经荥穴侠溪。,以泻肝胆郁火;曲泉可清利肝经湿热;血海泻热化湿,祛瘀止痛。
2、脾经湿热
取穴:皮疹水疱局部、阴陵泉、三阴交、内庭、血海
刮拭顺序:先刮皮疹水疱局部,再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然后刮足背部内庭。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刮拭皮损局部以泻热除湿毒;阴陵泉、三阴交、健脾以运湿祛毒邪;内庭能清利阳明湿热;血海可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3、瘀血阻络
取穴:阿是穴
刮拭顺序:按刮痧疗法刮拭顺序进行刮拭。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取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祛瘀泻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