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的读书笔记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原文作者: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人。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

原文:夫治印之道,要在能合於古而已。章法最要,刀法其次者也。旧传一十四种刀法之说,是古人故为高谈炫世之语,未足信也。

陈大师此语,在于破除刀法迷信,认为章法最为要紧,其实结合整个技法过程,字法篆法章法是一印的内核,而刀法是表现手法,刀法虽不是最重要的,但仍应给予充分重视。但前人说的14种刀法的说法,确实有点故弄玄虚的意思,不足取。

原文:若甘旭夫暘著《印章集说》,谓朱文印上古原无,始於六朝唐宋之间。又言汉印用名,唐宋始用表字。按三代古鉨,已有朱文;汉魏子母印,大都朱文。而汉穿带印一面类皆表字。学者苟一检陈簠斋《十钟山房印举》,即可参证。

甘旸所著的《印章集说》中有错误的地方,比如,朱文印上古没有,始于唐宋等语是错误的,可以用《十钟山房印举》中的印加以印证,早就有古朱文印。后面,陈大师给了解释,原因是甘旸研究之时,秦汉等出土内容不足,因此下了错误的判定。

原文:甘氏所论篆法、章法、刀法、挪移增减诸理,靡不洞中肯要。

可以由此断定,陈大师对于甘旸在《印章集说》中所提到的篆法、章法、刀法、挪移增减等道理,都非常认可,要留意《印章集说》中的这些方面的理论。

原文:无论读书习字,总觉后不如前;唯独治印,愈后愈佳。因近代时有古鉨出土,后人见识既广,借镜益多,艺之猛进,亦当然耳。

此点指后人对于印章的认识会更高明一些,但并不是说,后人的艺术水平就高,要完整理解陈大师的意思,一定要在秦汉印、名家印里找营养,不薄今人爱古人,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秦 皇帝信玺)

原文:三代古鉨似大篆,六国小鉨似晋人小楷,两汉则官印似鲁公,私印似率更,魏晋之间子母印似东坡,蛮夷印似小欧,宋元圆朱文则虞、褚也。

陈大师以印章喻书法,认为三代古玺如大篆,六国小玺像晋人的小楷(王羲之、钟繇),两汉官印像颜真卿,汉私印像欧阳询,魏晋之间的子母印像苏东坡,蛮夷印像欧阳通,宋元朱文则像虞世南,褚遂良,仔细思量,有点意思。

(石鼓文)

原文:盖三代巨鉨之章法,神明独运,蹊径多化。

陈大师在这一句里对三代巨玺的章法评价很高,观印面后,觉得首先是朴素美,最原始的审美确实来源于简简单单。

原文:仿汉铸印,不在奇崛。当方圆适宜,屈伸维则,增减合法,疏密得神,正使眉目一似恒人,而穆然恬静,浑然湛凝,无忒无挑,庶几独到。

仿刻汉印,要把整个印面风貌想像成一个人,毛发鼻眼嘴耳神态,无一处不安祥恬静,这样才能得到汉印的精髓。刻印时,可在完稿后审视,直到认为没有一点马虎失误,这才算是刻好了。

原文:汉人凿印,或萧疏数笔,意思横阔;或笔划楙密,苍劲淋漓。官印中有“太医丞印”,“太医”两字,稀密悬殊。学者当以此等处树基,旁参将军印,先悟章法,然后鼓刀,庶几有笔未到而势已吞,意方定而神已动之妙。

(汉 太医丞印)

陈大师指的就是这方印,学习篆刻者当从一方印里悟出疏密的基本原理,再参考将军印的急就章法,然后再动手刻印,才是学习汉印的正道。即懂得汉印笔势,得到了汉印之神。这是汉印的基础。

原文:何雪渔曰:“小心落笔,大胆落刀。”

(何震 兴酣落笔摇五岳)

何震此语,基本道破了篆刻的基本方法,在“写”上下大功夫,待到印稿再三考量之后,上石奏刀要胆大心细。

原文:要之圆朱文篆法,纯宗《说文》,笔划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易弱,致柔软无力,气魄毫无;工则易板,犹如剞劂中之宋体书,生硬无韵。必也使布置匀整,雅静秀润。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则一印既成,自然神情轩朗。

这一段说的是元朱文,前面还有元朱文的来历。元朱文的选字,要纯从《说文解字》里出,笔划也不增减。宜更细更工整。如果刻得太细,就容易柔软无力,差气魄;如果太工整,就像印刷体了,生硬没有韵味。要布置匀整,典雅幽静,秀丽润泽。不一定必须师法前人,达到浑然自我的境界最好。

(元朱文创始 赵孟頫 松雪斋)

原文:摹印一道,初学时固当依傍古人,以秦汉为宗。倘学成之后,仍以翻阅印谱,刻意临摹,左拉右扯,从故纸堆中得来,毫无自己面目,斯下乘矣。余意:初学者宜得人之得,然后进而能自得其得,斯得已。

学习篆刻,最开始当学习古人,以秦汉为宗,待到掌握基本方法之后,应当改变方法。所谓能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独有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学成。

(汉 鹰扬将军印)

原文:今之谈印者,盛称浙派、皖派,而於徽中诸印人,若程穆倩邃、巴予籍慰祖、汪尹子关、胡长庚唐等,其名反不如丁敬身、蒋山堂、邓顽伯、吴让之之隆。是可异焉。(整节)

此节谈徽派印人中程邃、巴慰祖、汪关,胡唐,认为他们仿汉最为得力,他们是真正的仿汉者,但声名却不如丁敬、蒋仁、邓石如、吴让之。后段陈大师甚至认为邓石如,丁敬的作品没有瑕疵的太少了,为什么得到盛名呢,原因在于他们在学秦汉之后,又有自己的创见,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正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创见,所以他们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比如汪关,一生刻印很多,放到汉印里基本看不出来,是真仿汉,而邓石如印从书出,有自家风格,丁敬干脆要“思离群”,不迷信汉印,其实这是两人真正成名的原因。

(汪关 程孝直,是不是很像汉印)

原文:更有论者每持“治印必准《说文》”之说,余谓此可专指圆朱文言;苟仿秦、汉,则此说似是而实非矣。夫秦书“八体”,“摹印”居其五。洎乎汉代,更有“缪篆”。曰“摹印”,曰“缪篆”,皆所以施诸印章之文字也。例如《说文》无“亮”字、“斌”字,而汉印中数见不鲜。篆刻时如检《说文》代替之字,是无异舍正路而不由。钝丁有诗曰:“《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论炫所知。解得汉人成印处,当明吾语了非私。”盖谓此也。

治印者,在治元朱文时,应当宗《说文解字》而仿秦印、汉印,则要考虑古玺文字大篆及摹印篆、缪篆,因此,治元朱文外的印,各有文字可选,古玺有古玺的文字,汉印有汉印的文字。后面丁敬那段诗,我引用过,简单说,《说文解字》是学术性的,汉印是艺术性的,两者的文字是有区别的,是“分驰”的。

原文:近百余年来,印人辈出。舍丁、邓外,著称若蒋山堂仁、奚铁生冈、黄小松易、陈曼生鸿寿,要皆谨守一派,未能脱去藩篱。洎会稽赵撝叔之谦出,集取徽、浙、皖三派而更参以新室镜铭、六国币等,上师秦、汉,内辟心源,错综变化,莫可端倪,二百年来一人而已。李阳冰有云:“功侔造化,冥受鬼神”,撝叔当之,允无愧色。

(丁敬 梁启心印)

近百年来的印坛,浙派丁敬、邓派邓石如以外,浙派有蒋仁等人都谨守浙派切刀一派,风格板结。到了赵之谦出来,集三大派之优点,又参以镜铭、六国币,法秦汉印,又加自己天分,遂成“二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大师对赵之谦评价极高。

原文:撝叔寻常朱文,每参以完白之法。然其挺拔处,非完白所能到。其后,徐辛毂三庚更仿撝叔,变本加厉,遂致转运紧苦,天趣不流,有效颦之诮。盖撝叔之作,不同於俗而亦宜於俗;不泥乎古而实合乎古,神妙通变,未易企及也。

(赵之谦 我欲不伤悲不得已)

对赵之谦的评价。说他参邓石如之法之外,挺拔的地方,邓石如也达不到,后来徐三庚沿着此路变本加厉,反倒成了西施效颦。再一次高评价赵之谦,略贬徐三庚。

(吴让之 惧盈斋主)

原文:与撝叔同时(其实,吴让之较赵之谦早。布丁注),尚有扬州吴让之煕载,所作宛转刚健,亦自不凡。惟墨守皖派成法,未多变化,故其名终为撝叔所掩。然吴昌硕俊卿丈私淑让之,取精用宏,卒继撝叔以成名者也。近人作朱文印每喜粘边,甚有即以近边一笔作为边者。夫粘边者,乃古铜印之历时久远,其边损折向内,致成粘边之状,非古有此法也。此犹学书者,摹临碑版,刻划其剥蚀之形,与字体初不相涉,不足为训也。(关于粘边,吴昌硕多有此类印,但是经营出来的粘边,借边,有时章法上很值得一观。布丁注)

(吴昌硕 一月安东令)

陈大师同样认为吴让之因为守邓派成法,这才使得名声不如赵之谦。但他的学生吴昌硕,继赵之谦之后,名声远播。

原文:昔於我友陈蒙安斋中获读郑叔问文焯手写笔记二册,内有一则述及昌硕丈刻印事,移录如下:“往见老铁刻一石罢,辄持向败革上著意摩擦,以取古致。或故故琢破之。终乏天趣,亦石一厄。”语虽近贬,其意甚是。叔问系词人,亦能刻印,研究金石,深得三昧。所作之印,亦饶古趣。其言非浅涉者可比也。(叔问此说,余初未尽信。嗣朱中起先生亦云:然。盖昌老尝客中起尊人子涵先生大通榷局。中起侍宦时目击之。)

郑叔问认为吴昌硕刻印刻意残破,不可取,甚至是石头的厄运。郑叔问也是刻印大师,兼涉金石,陈大师最初不信,后又在他处证实,可见,过意人为残破,也不上佳,比如吴昌硕的拿石头在败革上摩擦,用刀故意残破等。

原文:同、光以后之印人,余所服膺者,厥为嘉禾胡菊邻、黟县黄牧甫士陵。菊邻之印,余最赏其白文,若有意无意,在在现其天趣。苟天假以年,或可与昌老抗手。牧甫早岁亦学让之,晚年所作佳者,方劲古折,如斩钉截铁。气魄神韵於撝叔得不似之似。

(黄士陵 士陵之印)

说黄士陵,黄士陵的功夫在吉金文字入印,较吴让之又进一步。

原文:昌老之印,乃由让之上溯汉将军印,朱文常参陶文,故所作多为雄厚一路。叔孺先生则自撝叔上窥汉铸印,朱文则参以周、秦小鉨,旁及币文、镜铭,故其成就开整饬一派。

对比吴昌硕、赵叔孺二人,认为吴赵二人有一争,此处对赵叔孺评价过高,因为赵叔孺是陈巨来的老师。虽地位远不及吴昌硕,但陈大师所说参以周秦小玺等话,至“开整饬一派”,在近代是有价值的,但上溯到明代的汪关,清代的林皋,则只是继承罢了。赵叔孺并没有开派的地位。

原文:近代印人,南有李鉨斋尹桑、邓尔疋万岁、易大厂熹。之三君者,渊源所自,签出牧甫,各有所擅,未可轩轾。鉨斋晚年专橅古鉨,厥艺甚精。余所心折。在北则陈师曾衡恪、齐白石璜、寿石工鉨、陈半丁年。皆学昌老以成名者也。

(齐白石 接木移花手段)

陈大师给南北印人中优秀者列了个名单:南有李尹桑、邓尔疋、易大厂等,学黄牧甫,北有陈师曾、齐白石、寿石工、陈半丁等,学吴昌硕。其实齐白石已自成家式,所以算是开宗立派的大家,只是与陈大师是同时代人,所以并没有强调齐的显著风格,而我认为齐白石地位远高于上述几位。

《安持精舍印话》中陈大师理了理整个中国篆刻史,其中很多思想于初学篆刻者大有助益。

(【老李刻堂】之7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