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聪谈肖邦《f小调幻想曲》丨“这首作品很庄严,弹的时候身体不要摇得那么多!”

 昵称29528543 2016-10-21

孔棋演奏Op.49

往期内容:肖邦的《f小调幻想曲》(Op.49)丨“此曲充满了蛊惑、怪异,这是肖邦的天才达到最高阶段的产物。”

傅聪谈肖邦《f小调幻想曲》

 这首作品应该是很庄严的,弹的时候身体不要摇得那么多,身体也是在说这个曲子的故事,如果身体静一点,会使人感到你弹的更合乎曲子的意思。这个《幻想曲》是肖邦作品中非常特殊的东西,不象肖邦的其他作品,多年来我一直有个疑问,肖邦怎么会写出这么个作品?后来我听到柏辽兹的《送葬与凯旋交响曲》(《第四交响曲》,Funeral and triumpha Symphony),觉得这个东西似曾相识,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另外我在偶然看一些书的时候发现肖邦最后一次听音乐会,就是听这个交响曲的最后一次彩排。而这个《幻想曲》就是在听了那次音乐会后写的,那个作品也是f小调。柏辽兹这部作品写于1840年,为纪念1830年革命10周年而作,开始是长达20分钟的葬礼进行曲,中间有一段长号的朗诵。这是一部好的,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音乐里头充满了群众的激情,但一点点口号宣传的味道都没有,整个葬礼进行曲全部是铜管。是写一个大英雄的葬礼进行曲,气势磅礴,有种肃杀之气,都是大石头,大柱子的感觉。所以我就认为肖邦的《幻想曲》也应该有这种感觉,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奏,要庄重,短的音符也不能过分的短,也不能突然慢下来,要想象这是一个铜管乐器的进行曲,又是怎麽配器的,里头有很多很多微妙的东西,弹的时候不要看着琴,要看一个很远的境界。

   你们有没有看过瓦格纳的歌剧《众神的黄昏》,这里也有个葬礼进行曲,就是从肖邦的《幻想曲》里头来到的。我将这些东,就是要大家多听听音乐里头的关联,你们会感觉到很多不同的东西,瓦格纳受肖邦影响,肖邦又受柏辽兹影响,19世纪很多作曲家都是关联在一起的。

彼得·什霍夫斯基(Piotr Szychowski)演奏Op.49

   弹琴不能自得其乐,不考虑表达音乐本身。此外,要注意pedal(踏板)。从前我也不大懂,肖邦的很多pedal,明明又个休止符号,可是偏偏写一个pedal。现在比较懂一些,事实上这是肖邦的一种特殊的东西,基本上是同一个和声,有没有休止符号,声音不是一样的。另外,整个句法是以一个小节为主体,而不是分开的,这样的语言就不一样。

   我年轻时在波兰,我老师说:“要simple,simple!(简朴)”我就不懂,什麽叫简朴,难道没有表情吗?这一定要上了年纪才懂得,简朴就是不要故意去做表情,要自然,不要拿着放大镜去看每一个音符,而没有整个句子的口气,其实整个句子的口气是很大的,最后两个和弦很难做到,因为要又乐队的效果。和弦弹下去,手不能放掉,这就是我说的身体的语言,如放掉了,声音马上就没有了,没有了那种又回响的感觉。我说要听听柏辽兹的作品,他的交响曲作品最后的和弦总是上面是铜管乐,底下是弦乐气势磅礴的回响。肖邦的《幻想曲》最后一个和弦也是这种感觉,手弹下和弦后,不能放掉,同时要用tremolo pedal,就是抖动踏板。我说的只不过是一种方式。是我怎麽样去追求,怎麽样设法做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点自己的探索,做试验的精神。

补充说明

  “幻想曲”最初以自由即兴的风格及多段落架构为主。作曲者可以随自己的幻想自由创作。乐曲具有幻想的、奔放的特点,并富于浪漫色彩。到了十九世纪,不再受十八世纪理性制衡的约束,音乐着重情感的抒发,个人色彩浓厚。幻想曲体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群星璀璨的十九世纪欧洲浪漫派作曲家中,肖邦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他的器乐创作涉及钢琴的十余种体裁,而他的每一种钢琴体裁都体现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思路与艺术追求,他赋予这些体裁以新颖、细腻的织体,并深入挖掘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其中幻想曲体裁在肖邦的创作下体现出了巨大的魅力。

   肖邦《f小调幻想曲》作品四十九是肖邦于一八四一年创作,并献给德·史索公爵夫人的作品;此曲的创作背景蕴藏着一段轶事:根据李斯特的说法,这段故事是钢琴家德·巴哈曼听肖邦亲口描述的,当时肖邦与数个钢琴家在钢琴前哼唱歌曲,肖邦正因与乔治·桑有所争吵而心情沮丧,在听闻敲门声之际,肖邦将附点节奏的音型反映在键盘上,而曲中较激动的三连音节奏乐段即表达出肖邦不悦的心情;中段B大调的慢板乃是表现肖邦逐渐平静的情绪。

   在创作手法上,《f小调幻想曲》作品四十九运用了自由奏鸣曲曲式,其呈示部第一主题a为即兴式琶音发展的素材,第二主题b则为较抒情的旋律,发展部除了运用第一、第二主题与结束主题之外并加入圣咏式新主题c,而此圣咏主题并再现于此作品的尾奏部分。全曲的尾奏除再现片段的圣咏主题外,也运用三连音即兴曲式琶音素材a结束全曲,首尾呼应。由此可见《幻想曲》作品四十九除了完整地运用主题素材之外,在自由奏鸣曲式的构架上,还采用了附点节奏引导进行曲的长序曲、圣咏般慢板中段及即兴式琶音素材串连乐段的特色,使肖邦《f小调幻想曲》作品在当代独创一格。

   在音乐表现风格及演奏方法上,这首《f小调幻想曲》是肖邦作品中非常特殊的作品,借用我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的讲课录中所述:此曲与柏辽兹的《送葬与凯旋交响曲》非常相似,并且有记载说肖邦在创作这首《幻想曲》的前两个月曾听过柏辽兹的《送葬与凯旋交响曲》的彩排,而且这首作品也是f小调。由此可见这部交响曲对肖邦影响极大。柏辽兹的这个作品写于一八四〇年,为纪念一八三〇年革命十周年而作,开始是长达二十分钟的葬礼进行曲,全部是铜管乐器,中间有一段长号的朗诵,然后是从胜利到解放,这是一部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音乐里充满着激情,气势磅薄,有种肃杀之气。所以肖邦的《f小调幻想曲》也应该有这种感觉。因此演奏时要注意节奏,情绪庄重,短的音符也不能过分的短,也不能突然慢下来。葬礼进行曲的中间有一段哀歌,不能有肖邦别的作品中个人的感伤情调,要非常庄严肃穆。此外,凡是有休止符号,在同样的节奏里头,就得多一点呼吸。整部作品中既有英雄之气概又有柔美之遐想,既要控制好节奏,又要在里面有很多自由和变化。这要求演奏者在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与透彻的分析之下与作品合二为一,从演奏者心底有感而出。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肖邦《f小调幻想曲》,透过这千变万化的结构框架,丰富严整的织体,它给予了演奏者无穷的灵感。这是肖邦的天才达到最高阶段的产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