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0.01 % 的人关注了壹点苏州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啊 曾有诗曰: “吴头楚尾水乡情,江左文采出评弹。” 水乡姑苏,培养出了一代代文人墨客 也孕育了苏州独特的评弹艺术 不知你们是否记得2016年央视春晚上 刘涛林心如梁咏琪三位女神共同出现 与评弹艺术家演绎的《山水中国美》 长衫旗袍琵琶三弦、吴侬软语,至今余音缭绕 在最近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中 “转音歌姬”黄龄和高博文的一曲《花好月圆》 再次让有“中国最美声音”之称的苏州评弹火遍全国 先看视频,再讲《“转音歌姬”学评弹》的故事 好听到想喊救命!歌姬一开口,整个人就酥了 听完,一姐已经说都不会话了 那小抖音真是千回百转,别有一番韵味~ 微博也炸了,网友们纷纷表示 “鸡皮疙瘩掉一地啊!苏州话好好听“ ”准备去蹭苏州评弹学校了” ▽ “转音歌姬”黄龄学唱苏州评弹 央视镜头里的苏州,美到不忍直视 ﹀ ﹀ ﹀ 讲真,如果不是看了上面那段视频 一姐对黄龄的认知 应该还停留在那首骚气十足的《痒》上 哦不,忘了还有那首高潮连连的《high歌》 这首苏州评弹听完,果断对她路转粉了 能把苏州评弹唱成自己的风味,黄龄也狠下了一番苦功。 与黄龄搭档的苏州评弹传承人高博文,是上海评弹一级演员,他先是带黄龄去了平江路张家巷里的苏州评弹博物馆,了解评弹历史。接下里的整个画面都是满满的苏州风了。 苏州评弹博物馆中最醒目的位置裱着:“中国最美的声音”!馆内除了介绍评弹概况及参观路线还会定期表演评弹书目,评弹发展史、各代著名评弹艺人和文史资料等也都陈列其中。 一姐在苏州这么久还不曾去过苏州评弹博物馆,看完这期节目,倒是有去看看的冲动。 从小在上海长大的黄龄,说小时候机会每天都跟着奶奶和外婆在收音机里听苏州评弹。不过真要开口学唱,黄龄还是面露难色,坦言只能学到一点点皮毛。 参观完博物馆,黄龄跟着高博文在乌篷船上体验了传说中的“跑码头”: 在船上唱评弹,最符合江南的气韵。高博文说过去评弹演员出去演出,就叫“跑码头”。(听起来满满的江湖感,也是涨姿势了) 不过,上过多次央视镜头的大苏州,粉墙黛瓦依然是辣么美: 到正式演唱的时候,现场各种美轮美奂,发现很多苏州元素。黄龄转音式的苏州评弹还加了创新的时尚元素。 现场观众们对于传统艺术的全新呈现还是蛮热情嘛。 既在苏州,焉能不赏 听一次评弹,更了解姑苏 ﹀ ﹀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在苏州格外关注的原因,发现最近苏州的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不少节目中。 各种电视剧、电影的取景、综艺节目的录制,都让苏州这座城市越来越热。而传统艺术苏州评弹,也在黄龄的一首歌中,让更多人熟知。 其实身在苏州,评弹早已渗透在了日常生活中。我们走在平江路、山塘街、石路,甚至小公园都能听到评弹的声音。 就像微博网友评论的:来到苏州,听上一次特色评弹,会让你对苏州这座历史古城了解更深,体味到历史的悠久韵味。 作为苏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苏州评弹到现在已经400多年的历史,以简便的说唱形式、精彩的书目内容、惟妙惟肖的表演方式笼络了一大批本地或者外地观众的喜爱。 它与中国昆曲、苏州园林一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文化三绝”,又同昆曲、苏剧并称为苏州曲坛的“三朵奇葩”。 内行听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一姐来说,评弹的字字句句并不太懂,但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的苏州声音,既在苏州,焉能不赏? 苏州评弹中的“噱头”,你能懂? 苏州幽默文化的代表 ﹀ ﹀ ﹀ 在我们常看的相声、小品等曲艺节目之中,可以发掘大量的幽默元素。其实在苏州,受传统吴文化熏陶的苏州评弹也可以说是苏州幽默文化的代表。 一姐整理了几个评弹中的“噱头”,看你是否能get到其中的笑点吧: ▲ 《玖塊酥糖》: 过去有个人在苏州买了一包酥糖,拆开一数少了四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心里纳闷,便又跑回原处,向店家一问才知道是自己读了白字,把“玫瑰酥糖”误认为是“玖塊酥糖”了。 一姐点评:哈哈哈哈,好冷~~~ ▲《描金凤 · 赠凤》:钱笃笤与女儿玉翠的一段话——玉翠与心上人私定终身,怕被父亲知道而心神不宁。钱笃笤问玉翠在做什么 ,玉翠回答在在洗碗呀。 钱笃笤说:“哦,洗碗!好女儿啊,我听人家说,洗碗要放了水才能洗,你这样洗,恐怕碗要碎的。” 玉翠才反应过来洗碗没有放水,被父亲说穿,玉翠好难为情啊,就赶紧在灶上拿了样东西,向盆里舀水。 “好女儿啊,我听人家说,舀水要用勺的,菜刀是舀不起的!” “啊呀!”玉翠脸胀得通红,把菜刀一扔,返身逃到房里去... 一姐点评:玉翠好萌! ▲《高寿十五》:姑苏大生堂药材店老板黄永昌是个吝啬鬼。有一次,他的侄子许仙从杭州来访他,他想,“老贤侄”从杭州来到苏州,做阿叔的不能不请他吃顿点心。但他又想买点什么点心呢?既要好看,又要省钱,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汤漉漉”的馄饨,所以差小童买回了五十只馄饨。两下便你请我请地吃了起来。 可是他刚要动匙,却想到馄饨店老板会不会揩他的油少掉几只,于是一面吃一面数。他看许仙舀三只,自己就舀两只,凑满五只;第二匙,许仙舀了四只,他心里感到肉痛,却又不好明说,只好舀了一只。第三匙,因为那汤匙大了点,馄饨又小了点,许仙竟一匙舀五只,黄永昌想:五十只馄饨岂非片刻要完?他只舀了点汤喝喝。因为他全神贯注在数馄饨,所以当许仙问:“老婶母今年有多少高寿了?”他竟脱口而出地回答说:“十五”。——源自《白蛇传》 一姐点评:许仙真是个吃货 苏州评弹搞笑的段子还是挺多 不过据说,评弹的幽默不光是让人发笑 还要把那些可笑、可耻的社会现象撕开来 能让听众们在笑声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其实还有更多特色、原汁原味的苏州 在节目和电视电影里是感受不到的 只待你来这座城,自己慢慢体会了 壹点苏州 / 给生活一点改变 本文由壹点苏州综合整理发布 |
|
来自: 清风明月tbm5q1 > 《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