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草法从章法来,则高古无失笔矣(下)

 爱雅阁 2016-10-21
若草法从章法来,则高古无失笔矣(下)
  高氏又说:“大观间有黄长睿者,书法魏晋,能为正行草章四体书,惜遭南渡,其风莫振,余人均不作今隶,竞趋今草,然今草已渐成恶札,考其原因,实章法之久不广传也。”高氏认为,宋人除黄伯思外,均不通章草,此是今草渐成恶札之由。又说:“惟元明间有一短少时期,能承其遗绪。盖当时之书家,既推崇钟王,而且章草又多有独尚之功夫者在也。” 

        因此,高氏对元人草书颇为赞赏,尤其是对康里子山与宋克更推崇备至,故其书法亦深受影响。为救草书的历史性误失,高二适对明刻松江本《急就章》与宋克补本作了长久的临摹与研究,以求彻悟。其题《松江本急就章》云:“章草为今草之祖,学之善,则笔法亦与之变化人古,斯不落于俗矣。”又曾云:“若草法从章法来,则高古无失笔矣。” 

《章草为今草之祖》

        其寻草法之源,透悟其内理的认识远高于时辈。然古本《急就章》中章草字与叶梦得释文正书讹误与宋克补本中章、正书之误,总有百十余字,尚未包括2本中章、正字之脱误与失注之字。鉴于此,高二适自1959年夏开始,发愤搜求古代及近今各种《急就章》的注本与考证、校释文字资料、汉晋简牍资料、元人章草影印本及凡与章草有牵联的古代文献与近人著作,旁搜博考,择善而从,并考证各家异同及其得失,一一皆笔之于书,而又皆得其致误之由。

临皇象急就章 

        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此书历3年而撰成于1962年初夏,高氏颇为得意,作绝句两首,就案头所置宋拓《黄庭经》影印本即兴写上。此后至1964年4月又校一遍,1969年再作7校而定稿。其治学认真严谨如此。此数年,高氏为著述,对大量相关图籍资料广作校读、考证,对各种书体的碑帖字迹广为研究,涉及大小篆、草篆、隶书、草隶、章草、真书、行书、今草等,考其正误,比其优劣,不仅研读,并作临写,从学习书法角度言,这无疑是一种很高层次的读帖与临帖。尤其是在章、今草体方面,对其师古水平与创作水平的迅速提高及向个性书风的演化,产生了决定性的重大作用。

《黄庭经》题跋

        高二适所书章草,采古章草构架与体势,笔法则多效兀人并兼采今草,故与汉晋章草古朴浑厚不同,笔调是凌厉秀劲的。此可见其《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一书手稿中所书章草字例。而其70年代所书章草,如1973年临《急就章》一件,用笔圆浑厚朴,有汉魏简牍章草的意味。而《高二适书法选集》36页所载其同年节录《急就章》的扇面一件,用笔悠扬轻松,笔路简净贯气,风格清润而含古韵,气息尤佳。另有题《急就章》,为章草书,稍夹今草写法。笔势流畅,用笔随意而苍劲,用墨枯涩而凝重,又为另一境界。可见高氏书法变化之多。

《新定急就章》

        高二适的今草书,对王羲之《十七帖》及《淳化阁帖》《绛帖》《澄清堂法帖》等汇刻丛帖中的二王书临习甚勤,并及其他晋人书迹与唐孙过庭《书谱》等,于唐宋以后人草书,尤推重宋克与康里子山,两人今草皆含章意,不悖草则。高氏所出今草,亦如此。即使写狂草狂肆放纵至极,其字之偏旁构造在结体、布局大势与连绵映带中也是注意以虚实的微妙变化加以区分的。故而,其批评怀素《自叙帖》曰“千年书人不识草”,即嫌其越规太过,有违草则之基本。然对其艺术情调与气势并未反对。其题怀素《大草千字文》刻本尚表白欲效其“山岳震动,江河奔放之势”,可见其趣尚相合。其1957年在《山谷全集》第一册扉页上所题“丁酉春正在南京重读此集。雪净道人。”即兼有王羲之草书形质与怀素草书气势。

《黄山谷集》题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