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为什么称古印度为“天竺”?

 青梅煮茶 2016-10-21

古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家的领土。它既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这即是《西游记》中唐僧欲取得佛教真经,必须千里迢迢的去古印度的原因。

古印度当时被我国称为“天竺”国,是怎么由来的呢?

其实早在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2世纪),我国即已经知道了古印度这个国家。当时,称呼它作“身毒”,并企图与之通往。“身毒”是古印度梵文Sindhu的译音。《史记·西南夷列传》:“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回)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qiónɡ)竹(四川邛地产的竹子,可做杖)、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从四川商人那里买的)’。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於是天子(汉武帝)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今云南境内)……岁余,皆闭(堵塞,受阻)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的记载与《史记》大致相同,亦称“身毒国”。

《后汉书·西域列传》中列举了西域诸国,其中即有“天竺国”。在介绍它时,说:“天竺国,一名身毒”,“其国临大水(海)”、“卑(bēi,地势低下)湿暑热”,“修浮屠道佛教”“别国数十(分裂为若干个小国),国置王”,并且出产“诸香、石蜜、胡椒、姜” 等物产。可见,到了东汉时,中国已经称古印度为“天竺国”,而且对它的了解也比西汉时详细得多了。到东晋时,高僧法显(334—422年)曾去古印度游学,并取回大批梵文佛经。法显回国后,写了《佛国记》一书,记述了他从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该书又名《历游天竺记》《昔道人法显从长安行西至天竺传》等。天竺国,已经成为了中国尤其是佛教界对于古印度的广泛称呼!

(第一个出国取经的中国高僧 :
东晋法显法师)

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了“唐僧取经”时(注),所以《西游记》中称西方佛祖居住地,也即是唐僧取经要去的地方为“天竺国”,即是很自然的事了。

称印度是在唐僧,即玄奘“取经”后才有的,玄奘取经回国后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书中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玄奘精通梵文,他的音译更为正确、精准。从此,人们才对古印度地区不再叫作“天竺”,而是叫作 “印度”了。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古印度有了更精确的称呼和描述)

注:唐太宗贞观年间,大臣魏征主编的《隋书》,在其《西域列传》中讲到“以女为王”,“俗贵妇人,轻丈夫(男人)”的“女国”时,说其国“多盐,恒(一直)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战争”。这说明,在唐初唐太宗贞观年间,中国管印度也是称呼“天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