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品味永不过时:最时尚的30部电影(三)

 玉稻筱麦坊米 2016-10-21

十一.《龙凤配》:纪梵希的法式浪漫

龙凤配.jpg

1954年对于奥黛丽·赫本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在凭借《罗马假日》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之后,主演了由比利·怀尔德执导的灰姑娘爱情片《龙凤配》,而她远赴巴黎为该剧挑选的三套纪梵希设计的戏服,成为好莱坞无法复制的经典。

该剧中最为著名的黑白大花裙是纪梵希1953年的春夏展品,这是一件由绣着黑色丝绒花朵和白色串珠的白色蝉翼纱制成的18世纪样式的两件套式长裙——无肩带低胸鲸骨紧身上衣,直身长裙外加一件可卸式椭圆型摆上带有黑色蝉翼纱褶边的拖尾长裙,丝质内衬。而在这件编号808的晚礼服草稿原图上,上半部分是一件黑色圆领的七分袖上衣,纪梵希曾说,“赫本在服装搭配上有一种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天赋,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纪梵希擅用干、夸张的色彩,服装的造型却简约而不简单,在被誉为“世界最美女人”的赫本身上量身打造戏服时,联手好莱坞最受欢迎的戏服设计师伊迪斯·海德,不仅与赫本的气质相得益彰,也展示出高级时装的典雅、高贵和时代的新意。这部电影为伊迪斯·海德赢得了第27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正可谓实至名归。

五十年的美国,风行的不是可以保持“优雅”的矜持,而是从细腰及A线的廓型、画柄图案、柔嫩的色泽、精美的蕾丝羽毛轻纱以及改良后的复杂面料,经过高难度的手工定制,从身材比例和塑形结构上修饰女性的黄金比例。片中另一件纪梵希出品的成衣也让亿万影迷心醉神迷:黑色鸡尾酒裙,肩带上饰有两只蝴蝶,遮住了赫本嶙峋的锁骨,俏丽且不失端庄。这款裙子立刻成为时尚界的新宠,随后几十年不断被复制和仿效,从顶级名牌到大众品牌,到处可见这一样式的翻版。纪梵希将之命名为“萨布丽娜露肩洋装”,它也是赫本在电影中最成熟事故的服装,知道今天也是众多设计师的心头好。除了经典的礼服和小黑裙,赫本和亨弗莱·鲍嘉出海时的休闲裤装也令观众眼前一亮,格纹衬衫与白色短裤的搭配,再加上圈形耳环,既随性活泼,又有美式上流社会的精致格调。影片结尾处,赫本在鲍嘉办公室的那场戏所穿的黑色长袖上衣、七分裤、芭蕾鞋更突显她修长的四肢和高挑挺拔的气质,这套修身套装采用极简设计,他配黑色却具有十足的张力,现在看来依然是不会出错的经典行头。伴随这部电影的上映,赫本的名字开始与“时尚”二字画上等号,她也成为了纪梵希的灵感缪斯。二人的终生携手,不仅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品味,他们的友谊也是电影和时尚携手的永恒佳话。

十二.《捉贼记》:格兰特“艳”压凯莉

捉贼记.jpg

《捉贼记》在希区柯克的作品里不算顶尖的上乘之作,但其片中的时尚元素却熠熠耀目。片中的时尚话题既有品牌故事又有二战后人们装扮潮流的改变动向。男主角加里·格兰特似乎比格蕾丝·凯莉更出风头。格兰特一出场便以闲适造型向观众展示他的生活必然与园艺、豪华敞篷车、游艇密不可分——身着黑白细条纹针织衫,系有红底白色波点的丝巾作为领部装饰,腿上搭配灰色锥形裤,随意而优雅的装扮加上那小麦色皮肤,让他有着浓郁的法国南部风格。随着剧情的发展,格兰特换上了一身灰色外贴袋休闲西服,西服上明显的三个大口袋,与他前晚穿着的严肃刻板黑色晚装西服风格迥异,内搭白色衬衫,仍用丝巾作为领部装饰——将正统的英伦风范与蒙地卡罗的异国情调完美结合,呈现着鲜明的地中海风格。在时隔50年后的2006年,登喜路的设计师从这部影片中获取灵感打造出2006年春夏温文儒雅、无可挑剔的男装成衣系列。值得一提的是,希区柯克允许了格兰特自己决定在电影中如何打扮,这在此前是极为罕见的,或许正是这种自由发挥使得格兰特在片中亮点频现。

然而,凯莉的星光也不是能够轻易被掩埋的。作为女主角,她在造型数量上理所当然地完胜后者,每套衣服都可看出高级定制的独特、豪华风格。她以泳装两项,虽然看似样式简单,但依旧成为后世泳装造型的经典模仿对象,女孩们如果想穿着泳装也能拥有端庄大方的造型,都会学习凯莉包上与泳装同色系的大头巾,然而再戴上大大的墨镜。在与格兰特的正式碰面的晚宴上,她身穿一袭蓝色束胸晚礼服,在肩上搭配一条同色的纱织长丝巾,时而裹住双肩,时而只是随意搭在一侧肩膀上。除了那条长丝巾之外,再无其他冗余配饰,轻盈飘逸的造型犹如童话世界里曼妙公主。这一经典形象在凯莉芭比娃娃造型中也有收录。

凯莉的日常着装与一个著名品牌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几乎每套日常着装中都能看到调所开创的“New Look”的特点是肩部线条窄而柔美,将细腰作为裁剪的终点,突出胸部的丰满。

《捉贼记》故事发展至高潮时,格兰特要在一场化装舞会上亲手出借“夜猫”名号的真窃贼。而影片中这个舞会的原型是1951年,在威尼斯举办的一场好化化装舞会,当时迪奥为画家达利的富人和个性黛西设计了晚装,之后获得极大好评。希区柯克将这场真实的舞会拍进影片,为迪奥的“New Look”系列更进一步做了免费广告。

十三.《欲海惊魂》:没有迪奥,就没有黛德丽

欲海惊魂.jpg

时尚与电影的渊源由来已久,明星愿意穿着设计大师的手笔在电影中大放异彩,设计师也乐意见到电影为自己的作品宣传,这样的双赢的事情如果恰好碰到设计师与明星的“情投意合”,那一定会留下佳话,如果说纪梵希之于奥黛丽,伊夫-圣罗兰之于凯瑟琳·德纳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时尚与电影联姻的淀粉,那么他们各自的前辈克里斯汀·迪奥与玛琳·黛德丽则更早树立榜样。

“没有迪奥,就没有黛德丽!”在拍摄电影《欲海惊魂》前,玛琳·黛德丽拿出女王气势跟导演希区柯克说。她明确表示如果没有迪奥做设计,就不演了。一贯强势的希区柯克也不得不妥协,于是黛德丽的合约中包含了了《欲海惊魂》中她可以身穿设计师兼好友克里斯汀?迪奥的礼服出境,同时这些礼服在拍摄后贵黛德丽所有。她订制了整整一个衣橱的迪奥短裙,拍摄过程中常备至少9款迪奥短裙和2款睡衣。希区柯克后来无奈地笑言:“黛德丽小姐是个专业的演员,专业的时尚达人。”而希区柯克与迪奥的合作也延续到了《后窗》等影片中。

黛德丽可以说是迪奥的铁杆粉丝,她非常迷恋迪奥的“裁剪和形态”细腰显胸的及膝裙,搭配宽沿礼帽,中和了她外表上的霸气,不管是在生活还是银幕上都要穿迪奥,对于豹纹这一来自迪奥的首个服装系列开始便贯穿品牌的经典标志,她也是第一批倾慕者和演绎者。而迪奥的秀场也常见这位大牌影星坐在第一排认真欣赏,她甚至在迪奥居所附近也买了套房子以便往来。

从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女性内衣一直在革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内衣在收腹、提臀、挺胸等塑造形体的设计理念上逐渐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和突破:从早期的紧身裹胸、收腹带到后来的文胸。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Spanx开创了女性塑身内衣的先河。然而,由于设计较为死板,大多数女性穿上塑身内衣还是会感觉不舒服、不自然。即使Spanx后来做了一些改进在——在文胸的罩杯上添加光滑的线条,依然以失败而告终。其实,迪奥推出的女性内衣很快成为一种新时尚。玛格丽特公主、温莎公爵夫人、爱娃·嘉德纳、玛琳·黛德丽等都曾为了塑造完美形体求助于迪奥。另外,经历过战争的掉,深知战后出生的孩子大多被视作珍宝。恰好这一点促进了他在女性内衣设计上的新理念——设计造型要方便母亲喂养幼儿。

“New Look”的时代是对女性轮廓崇拜的黄金时代,那高贵优雅的集体审美当今已不见踪影,所幸那个时代留下了诸多电影、明星照片等影像资料可供后人凭吊。

十四.《上帝创造女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上帝创造女人.jpg

以“性感尤物”著称于世的性感美人,美国有玛丽莲·梦露,法国则有碧姬·芭铎。后者的时代始于罗杰·瓦迪姆为其量身订做的《上帝创造女人》。时年23岁的芭铎,虽然已为人妻,但她孩子般的脸庞、丰盈的身材让人目不转睛,她即是天使,又是莎乐美。20世纪的法国,芭铎称得上是“第一人”,一见倾人城,再见倾城国。她那娇艳欲滴的没,在整个五十年代颠倒众生。正如影片结尾处船厂老板的感慨:“这女人生来是毁灭男人的。”

在这部备受争议的《上帝创造女人》中,芭铎一头云雾般的金发、婴儿般圆脸和嘟起的红唇,浑身散发着天真无邪的气息,在战后死气沉沉的法国显得新鲜又自然,他她轻易地从同时代那些妆容精致、规行矩步的女明星面孔中脱颖而出。她曾在母亲的鼓励下学习舞蹈,终生保持着舞者修长、挺拔的姿态,并且拥有传说中海伦那样可以涂金色的傲人胸部。在阳光灿烂的法国南部沿海小镇,碧姬·芭铎拎着Repetto平底鞋赤着脚,聘聘婷婷地提着气走路,孩子气十足,即便是全裸趴在晒干的床单后,也让人觉得只是她的天性使然,并不情色。芭铎在片中的着装时典型的20世纪中期以后的女服样式,简单随性:简式连衣裙,前片一排小纽扣,腰部系着一根细细的腰带,走动起来,直线条的衣裙就随着人的腰臀自然摆动,不仅透漏出内在腰肢与臀部起伏的曲线美,并呈现一种含蓄的、更为动人的性感;或者白色T恤和七分牛仔裤,服装的款式不再局限与矫饰的优雅,衣着的阶级界限彻底消失,设计师对空间感和实用性有了新的尝试;或者跳曼波舞时的芭铎式领口露肩黑色紧身衣扣和墨绿色系扣工衣裙,芭铎翩翩起舞时禁不住把工装裙的扣子全部解开,疯狂又忘我地扭动着身体,这只“性感小野猫”春光乍泄般的大胆诱惑诏示着西方社会对性的观念越加开明,也表现出女性对个性解放的向往。剧中全部戏服由皮埃尔·巴尔曼设计,他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摩登、知性、街头,既讲究做工和裁剪的精细,又赋予高级成衣以街头感,把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时尚推向大众平台,更具亲和力。

碧姬·芭铎始终一如坚持着自己的穿衣哲学,也不以美取悦他人,她的面孔和着装被后人不断膜拜效仿,经典 一再被重视。莫妮卡·贝鲁奇、名模凯特·莫斯、克劳迪娅·希弗,甚至是一些一线品牌例如让-保罗·高提耶、普拉达都曾向这位女神致敬。这正应验了这部电影的片名——“上帝创造女人”,而魔鬼创造碧姬·芭铎。

十五.《飞车党》:皮夹克——美国精神的时代烙印

飞车党.jpg

作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摩托公路片,《飞车党》让观众大饱眼福,几乎能看到当时美国所有的机车,马龙·白兰度的坐骑是美国的凯旋雷鸟“散发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欧洲神秘气质”与他的冷峻气质相得益彰。人配衣裳马配鞍,白兰度胯下的超级战车雷鸟650,有着野心无比的大圆头前照灯、粗矿的车架、巨大的直列双缸机,犹如钢铁猛兽,咄咄逼人。诞生于1950年的第一代雷鸟,三年后受到这部电影的推波助澜,争相购买的热潮一直持续到1963年,是无数车迷心中的“精神图腾”。

1928年,Irving Schott和Jack Schott这对从俄国移民来自美国的兄弟在曼哈顿设计了第一件使用拉链的摩托皮夹克,比哈雷·戴维斯推出首款夹克整整早了40年。Schott的机车夹克最初是通过长岛的哈雷·戴维斯摩托经销商销售的,随后,Schott Perfecto系列夹克因其出色的耐用性和狂野的设计甫一亮相,就立即征服了市场,并很快成为“机车时代”象征激情、冒险和桀骜不逊的代名词。片中白兰度所穿的皮夹克就是Schott Perfecto系列,简约的款式结合光滑的皮质体现了男性硬朗粗矿的气质,其中贴身内搭的白T恤又带着简约的性感,下身搭配深色的粘有机油斑和尘土的紧身牛仔裤,手戴机车皮手套,脚踩机车长靴,举手投足散发出强烈的男性磁场。不修边幅、狂浪不羁的造型吧白兰度“浪子”的形象刻画到无以复加,他与飞车党徒的对决,辐射出青春叛逆的独特魅力。影片的最后,白兰度虽然证明了自身清白却依然骑着摩托离开了小镇,继续前进,甚至自己仍是难以融入大众的社会边缘人物,永远在路上寻找自我。

年情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高举大旗歌颂“反英雄”主义,宣泄被压抑的本性,虽然知道七十年代才产生朋克,但他们的口号和格调蔚然成风,如同一根导火索慢慢点燃“朋克”的复兴。影片因为精准地刻画了当时美国青年乖戾、阴郁、好斗和渴望得到社会认同的心理,作为时代和环境的产物,它像火山爆发一样席卷了美国的大学校园和大街小巷,被认为是“喊出了美国青年一代的心声”。Schott皮衣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加上包括马龙·白兰度、詹姆斯·迪恩等传奇明星的挚爱,和诸如让-保罗·高提耶等时尚设计师的传承和改进,已然成为代表美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折射出原汁原味的美国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