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画的力量——五彩欧罗巴

 玉稻筱麦坊米 2016-10-21
近些年来,欧洲动画电影并未止步不前,而是上下求索,创作出了一步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相异于好莱坞和日本的动画电影。以下的这五部作品,既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深受观众的喜爱,可谓欧洲动画电影的珠玉之作。

  《疯狂约会美丽都》(2003/西维亚·乔迈)


  这是一部古怪的动画,人物都被描画得如此膨胀,脸孔尽皆变形,扭动的肢体夸张得好比杂技;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目不暇接的人物逐一登场,奇怪而莫名的追赶此起彼伏,历险于荒诞感的笼罩下展开,似若在山地上的自行车比赛,磕磕绊绊,时高时低;这是一部诚挚的作品,哀愁的基调中又总能飘出屡屡可贵的情意,祖母对孙子的不离不弃,孙子对奶奶深深回忆,“奶奶,我想你”,结尾处的这句话催下多少看客的泪滴。这就是西尔维·乔迈10年前的那部《疯狂约会美丽都》,让人无法忘却的一部古怪、有趣而又诚挚的影片。

  乔迈的这部作品其内里表达的实则是讽刺性的主旨,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世界,人们如何存活于此,并将那些真实而可贵的情感保存下来,而不致丧弃。而三姐妹的设定,则存有神秘的象征意味,是为豁达而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氛围的描摹上,他又借鉴了雅克·塔蒂的风格,那种自个儿轻风云淡,旁人快马加鞭的对照被以一种更紧凑的叙事节奏呈现了出来。而七年后的《魔术师》,则更加纯粹地向“于洛先生”致敬。乔迈虽是误打误撞地进入动画界,但他的命运其实包含着必然的合理性,只因他和“于洛先生”一样,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

  可以说,全片以阴暗的笔调述说着光明的情愫,给人一种“就算天塌下来,也有奶奶帮你顶着”的豪迈。这一方式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拨开乌云看见了阳光,而那阳光也并非灿烂夺目,而是沾着点乌云的哀愁。这是恰当的,因为只有在乌云的帮助下,阳光才能发挥出全部的力量。

  《超级无敌掌门狗:人兔的诅咒》 (2005/斯蒂夫·博克斯/尼克·帕克)


  《超级无敌掌门狗》系列是英国专做黏土动画的阿德曼公司创作,例如《小鸡快跑》和《小羊肖恩》这样的黏土名作皆是出其自手。至于影片的发行方则是BBC,这也就能看出英国方面对本片的重视程度。格罗米特也没有让广播公司失望,系列片一经上映,反响热烈,现如今经过几季的洗礼,英国80%的民众都认识了这只神通广大而又忠心耿耿的小狗。

  至于本片,则是该系列的第一部长片。制作该片,揭示出BBC的勃勃野心。首先,将版权卖给梦工厂,瞄准的便是大洋彼岸更广阔的市场;其次,邀请拉尔夫·费因斯和海伦娜·邦汉·卡特前来配音,既保证了纯正的英国腔调,也不忘了明星效应,为影片造势宣传;最后,在故事内容上,当然也不敢有丝毫偷工减料。本片基本没有犯“普罗克拉提斯综合症”,即把短片拍成长片时,往往只是拉长时间,却损失质量,导致空洞变形。本片继承了短片系列的所有优点,地道的英式幽默,黏土动画特有的变形塑质,以及格罗米特和主人一唱一和,一蠢一聪的绝妙搭档。不仅如此,本片还加入了更丰富的奇思妙想,使之看来趣味十足。

  然而,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本片在美国上映后,票房不佳,极力宣传的梦工厂自是闷闷不乐。不过,好在影评人还是给出了公道的评价,A-的评价完爆师出同门的《马达加斯加》。这也可以看作是本片上乘质量的一个证明吧。

  《凯尔经的秘密》 (2009/汤姆·摩尔/诺拉·托梅)


  《凯尔经》是一本书有《新约》四福音书的中世纪手绘本,牛皮为纸,泥金入字,装饰图艳丽夺目,封面缀满宝石,可谓爱尔兰的历史珍瑰。如此至宝,难免颠沛流离,你争我夺,在历经几百年的遗落之后,被扯下封面的《凯尔经》漂回到了故乡爱尔兰,现存于三一学院。

  本片的灵感便是源自这本经书,但围绕《凯尔经》展开的故事,却一半取材民间传说,一半源于创作者自身的想象(例如仙女阿斯琳)。影片的两位导演岁都没有制作长片的经验,但已在动画界摸爬多年。二人经过讨论,决定将凯尔特民间传说大范围地编化入影片。例如影片中的白猫之名“Pangur Ban”,则取自爱尔兰一首民歌,意为“比白更白”。爱尔兰民俗的植入,使影片充满了凯尔特的风味,令人想起叶芝的诗歌,充满了田园与神秘主义交织的气韵。

  内容的民族特色填充完善后,剩下的形式问题就不难解决。与大多数欧洲动画导演相似,两位创作者采用了传统和新式对半开的方法,即手绘与CG结合。最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除了《凯尔经》中华美的图案外,还有独具爱尔兰风貌的树林与地貌。这一切,缔造了一部地域文化色彩如此浓烈的动画杰作。

  《地下理想国》 (2009/塔克·萨勒赫)


  本片在200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未来数字电影奖”,可见其在动画形式上确有不凡之举。其实,以纯粹的技术而论,本片无非是运用了CG的手法,打造了一部带有真人片既视感的动画电影。然而,值得一书之处在于本片特有的人物设计。

  首先,人物的体型被压缩至侏儒般的尺寸,仿佛木偶一般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设计与反乌托邦的情节非常相衬,使人物在形象上就拥有了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受人摆弄之感;其次,精细的人物表情以及微小至毛发的精细,产生出介于真实与虚幻的观感。正如导演塔克萨勒赫所言,“我从小深受卡夫卡的影响,个人最喜欢的小说就是他的《审判》。”这就不难发现,迷离的感觉恰是继承了卡夫卡的风格,把玄幻之事说得一本正经,犹如一种奇怪的迷信,令人随手一扔之后,又禁不住回头拾起;最后,当人物间产生互动时——尤以罗杰和妮娜在旅馆中蠢蠢欲动一段最是显著——“偶化”的人物动作虽看上去僵硬甚至有些滑稽,却莫名地营造出一种被人监视的氛围。

  作为一部北欧多国合拍的作品,本片阴暗的氛围缠绕着斯堪的纳维亚的寒冷,深刻的主题和巧妙的构思也极具看点,可看成近几年北欧动画渐渐从冬眠中醒来的代表之作。

  《奇卡和丽塔》 (2010/哈维尔·马里斯卡尔)


  相比于好莱坞和日本动画,欧洲动画终归是略显小众,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佳作往往就此旁落。于是乎,奥斯卡最佳动画片长奖的提名名单成了多数影迷得悉此类影片的不二渠道。虽然,近年来皮克斯在奥斯卡始终一枝独大,欧洲动画的小细胳膊,很难拧得过大腿,但影迷们还是可以从提名名单里发现诸如《凯尔经的秘密》这类拿不拿奖其实并无所谓的优秀作品。《奇卡和丽塔》便也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古巴,独特的地理环境首先就奠定了影片的特殊气质。再加上裸露、暴力等成人动画的风格特质,就更使本片在如今的动画电影界显得别具一格。为了还原当时夏娜湾的人文风貌,三位导演之一的哈维尔·马里斯卡尔亲赴古巴,考察风土人情,并带上纸笔,沿途描绘风土人情。影片中的古巴,就宛如真实的古巴浸润于缤纷的水中,继而幽幽浮现于画面。油画的笔调和曼妙的人体,令人想起高更在塔希提的岁月,那些黑褐色的酮体,犹如一支哈瓦那雪茄,青烟漫卷,撩人晕眩。

  除了画面的地道,影片的配乐则是另一大看点。轻轻点点的曼波舞曲和哈瓦那爵士使得本片音色兼具,风味绝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