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邮票

 百了无恨 2016-10-21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是中国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浙江安吉人,享年84岁。自古以来,被誉为“四绝画家”的很少,吴昌硕就是近代比较杰出的一位。“四绝”,是指他的作品中兼有书法、诗词、篆刻(金石印章)和绘画四绝。他擅写“石鼓文”,用笔结构,朴茂雄健,古气盘旋,能破陈规,自成一家。精篆刻,三十岁左右,作画博取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气。尤精写意花卉疏果、藤本植物,笔酣墨饱,雄浑遒劲,题款钤印,配合得宜,诗、书、画、印,堪称四绝。其艺术风尚,影响颇大。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1984年9月12日是吴昌硕先生诞辰 14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吴昌硕先生在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1984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吴昌硕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8枚。邮票的8枚图案,围绕吴昌硕曾经说过的“诗书画印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这一中心,精选了金石乐、桃、芙蓉、紫藤、牡丹、菊、梅、印等内容的书法、绘画、诗词、篆刻八件精品,熔诗文画印于一炉,像一部印制精美的吴昌硕袖珍作品集,真实地展现了大师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又准确地把握住了吴昌硕刚正自强、纯朴善良、智能勇敢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具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请分享我收藏并翻拍的吴昌硕作品邮票。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8-1)《书法》面值4分。图案按照中国著名画家、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王个簃的提议,选用了吴昌硕的书法作品“金石乐书画缘”。这幅对联是吴昌硕七十二岁所作,功力已臻炉纯青、出神入化之境。他的书法由颜楷及汉隶,中年后专攻石鼓文,“强抱篆隶作狂草”,一改往昔帖学柔秀之风。这幅对联的原作已不知去向,是从浙江美院诸涵老师收藏的黑白影印件上翻拍下来的。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8-2)《双桃》面值4分。图案选用了吴昌硕1903年秋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自祝60寿辰。这幅作品诗画交映、独具一格。吴昌硕是一位重视色彩表现的画家,他不象从前文化画家们那样重墨轻色,不追摹古贤冷逸、雅淡的画风,他放手使用西洋红等浓重的色彩,与焦黑造成强烈的对比。这一点也启发了齐白石,可以说齐白石的“红花墨叶”画风与吴画是一脉相承的。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8-3)《芙蓉》面值8分。这是吴昌硕八十三岁时、1926年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曾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绘画第二名。原画由吴昌硕的孙子吴长邺提供。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8-4)《紫藤》面值8分。图案选用了吴昌硕七十八岁时创作的四条屏之一。吴昌硕的画,脱胎于篆书的用笔,气势雄健,笔墨苍劲浑厚。他画的紫藤、葡萄,有狂草的奔放笔致,“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8-5)《牡丹》面值8分。这是吴昌硕七十八岁所作四条屏中选出的。这四条屏充分体现了其“书画同源”和“以篆之法入画”的艺术主张。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8-6)《秋菊》面值10分。此画同《紫藤》、《牡丹》都是吴昌硕七十八岁所作四条屏中选出的。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8-7)《梅花》面值20分。这是吴昌硕1902年绘画的一幅作品。这枚与第二枚《双桃》一样,诗画交映,独具一格。吴昌硕毕生酷爱梅花,他在卅岁左右学画,就是从学画梅入手。他画梅不说“画”而说“扫梅”,这“扫”字,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他在作画时纵笔挥洒、风驰电掣的神态。他爱以篆书笔法来描梅,题诗曰:“螺扁幻作枝连蜷,圈花着枝白壁圆。是梅是篆了不问,白眼仰看萧廖天”。他酷爱梅花,有时把自己也比作梅花。并特选定十里梅花的余杭超山,作为长眠之地。梅花一幅,不仅代表了吴昌硕超绝的艺术风格,也是其品格的写照。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8-8)《篆刻》面值70分。这是吴昌硕四十九岁时所作的“美意延年”阳文和四十五岁所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阴文篆刻,两方合为一幅。在四绝艺术中,其在金石治印方面所下的功夫最深。他首先从深入研究浙、皖诸名家作品入手,又上溯到甲骨、钟鼎、印玺、封泥。由于他在临摹石鼓文上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在印中分朱布白、构体成型,既能融会贯通前人法度,又能自出新意,穷极变化,达到情趣深厚的高超境地。篆刻气魄宏伟、奇肆雄浑又工整细致、婀娜多姿。印里寓有刚健与柔和、古拙与工巧、放纵与收敛、遵循法度与突破常规相统一的绝妙意境。其趣味之醇厚,耐人欣赏到爱不忍释的地步,真是出神入化,达到至境。

国画邮票 - 吴昌硕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