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六经求真]郭生白伤寒六经求真第一编伤寒六经概说

 龙脉灵根 2016-10-21

篇一 : 郭生白伤寒六经求真第一编伤寒六经概说

第一编伤寒六经概说

仲景著伤寒立六经以为临床辩证治疗的法则,使学者见病知源,有理可据,有法可依,有方可用。而辩证的缜密,立法的精妙,方药之准确,已被实践所证明,为后世医家所师法。但伤寒六经的本质是什么,虽经历代医家探索和解释,迄今尚无一全面正确的说法。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就此略抒管见。

一、前人对伤寒六经的解释

自宋代以来,解释伤寒的医家数以百计,而对六经的解释约有三端:一是成无己为代表的用《内经-热病论》之六经的解释;二是以汪琥、柯琴为代表的用经络学说的解释;其三是以张志聪、陈念祖为代表的用运气学说的解释。此外尚有证候群的说法。但这些说法并没有一个能全面正确地解释得了伤寒六经。例如热病论的六经证候与伤寒证候并不相同,其传变规律也各自特殊。热病论六经传变为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依一定之次序,有一定之日数,绝无例外。而伤寒六经传变既无固定的日数,也不循此固定次序。其传变与否,传变何经皆有一定的条件为依据。在治疗上,热病论之三阳病皆用汗法,三阴病皆用下法。伤寒病则太阳用汗法,阳明用吐法、清法、下法,少阳用和法,少阴用助阳温经法,太阴用助阳温里法,厥阴未出法。总之,热病论之六经与伤寒之六经,无论在证状上、传变规律上及治疗方法上都无相同之处。所以说热病论六经与伤寒六经是不同质的东西,用热病论六经来例说伤寒六经在理论上不可通,在实践上毫无益处。

经络学说是在针灸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它以手足三阴三阳六经来表明气血运行的通路,并以之表明经络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如用经络的六经来解释伤寒六经,也因它们是不同质的东西,所以也有着许多牵强附会之处。如经络学说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而伤寒为六经,数不相符,于是便以传足不传手之说以附会之。当其仍不能贯通之处,又杜撰出“经病”、“腑病”、“经腑俱病”之说法以回护穿凿。无论如何,经络六经与伤寒六经是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各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所以终不能相合。虽然确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毕竟是张家与李家,不是同一的东西。同时用经络六经解释伤寒六经并无实践意义。

运气学说是古代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气化运行规律的学说,以之说明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运动规律。这一学说自秦汉时代即渗透到医学领域,成为医家释解生理、病理的基础理论之一。运气学说本身有它特殊的科学内容。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确实存在,人在自然界中生存,自然要受气运变化的影响。但以气运六经来解释伤寒六经,把伤寒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是建立在它自身的矛盾性上,而是建立在气运变化的外因上,这岂不是把伤寒六经这个生动的理论拖进了形而上学的外因论中了吗!伤寒病的发生与发展变化是以内因为根据的,外因只不过是变化的条件而已。用气运六经解释伤寒六经的错误并不在运气学说本身,而在解说者的认识方法。

近代医家认为“伤寒六经是反映热性病的几个不同阶段,或不同的证候群”。这种说法比较近于实际,但不能阐发六经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不能揭示伤寒六经的本质。用热病论六经、经络六经、气运六经来解释伤寒六经的前代医家,由于受儒家遵经思想的影响,所以多在以经释经的窠臼之中。但这些先辈医家们在《伤寒论》的研究整理中,确有许多见仁见智的言论,对后世学者多有教益和启发。这是应予以充分肯定和重视的。

二、伤寒六经的病理根据

伤寒六经,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依据不同的病性和不同病位而分化的六个特殊的病理阶段。由于不同的病理性状和不同的病理部位规定了病理过程的病理特性,也决定着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便是作为临床辩证法的六经分证的实际意义。这也是伤寒六经与其他任何六经相区别的根据。

伤寒病理过程依据阴、阳不同的病理性状分化为两类,即阴性过程与阳性过程。例如仲景以发热与恶寒为阴阳病性界说。他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根据体温升高发热是功能亢进、代谢增高的表现,确认为阳性过程;根据体温不足而恶寒是功能衰退、代谢减低的表现而确认为阴性过程。仲景以发热与恶寒的表现辨认伤寒过程的阴、阳性状,正是根据内经“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的临床应用。伤寒六经病中,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皆有发热,为阳性过程;少阴、太阴、厥阴三经皆有恶寒,为阴性过程。在阴阳两类过程中,仲景又根据发生病理反应的不同部位,分阴病阳病各为三个不同过程:病理反应在体表部位,在阳性过程中的为太阳,在阴性过程中为少阴;病理反应在胃肠部位,在阳性过程为阳明,在阴性过程为太阴;病理反应在气机部位,在阳性过程为少阳,在阴性过程为厥阴。伤寒病理过程发展的长途中,就是依据阴阳病理性状和表、里、气机病理部位而分化为六个不同的病理阶段,是为伤寒六经病。仲景的六经病提纲正是反映了六经病理性状和病理部位,所以六经提纲也正是六经病的病理界说。例如,太阳提纲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病理过程是机体对生物病原体的抗御过程。脉浮为血管扩张浅出、血液充盈,体表组织血液增加。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是表明抗御反应在肌肤经脉组织部位。病在身体之表,仲景称为表病。表部位的阴性过程为少阴病。例如,少阴提纲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仲景文例言简意赅,凡说无热恶寒即为阴病,凡说阴病即赅无热恶寒。少阴脉微细,乃因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管因而收缩,表现沉微细弱,病机为气虚血少。体表组织因供血不足而体温低落,脑组织因贫血而出现神志不清的欲寐状态。少阴病表现了抗御过程中体表组织功能衰弱与体液不足的状况,这正显示了表部位的阴性病理过程。

太阳病与少阴病由于是同一表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如“太阳病,发汗,逐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曲伸者”,这是太阳因汗多亡阳造成向少阴发展的例子。又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这是少阴病与太阳之过渡阶段中偏属少阴的例子。少阴病以体表功能衰退为依据,不应发热,但脉沉已表明经脉之功能衰弱,虽反其常而有微热,但仍不失少阴的内在根据。从正反两方面看,太阳与少阴是伤寒表病位依据功能盛衰而分化,又依据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阴阳两性病理过程。

阳明病是伤寒胃肠病位的阳性过程。如阳明提纲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赅言胃肠,“邪气盛则实”。阳明赅发热,胃肠为躯体的里面。所以仲景称阳明为里病,亦是与表病相对而言。提纲中胃家指出病位,实乃邪气盛而正气充实之谓,这正是阳明病的特征。阳明提纲指出了胃肠病位的阳性抗御过程。

胃肠病位的阴性过程为太阴病。如太阴提纲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疼。”又说,“太阴为病,脉弱。”弱脉是沉细无力之象,乃气虚血亏的状况下而吐利腹疼自是胃肠病位阴性病理过程。

阳明与太阴是同一胃肠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两性过程。在证状表现上俱是阴阳相对的性质。如阳明发热而渴,太阴手足冷不渴。阳明大便硬,太阴自下利。阳明脉洪大滑数,太阴脉沉细无力。太阴与阳明也因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例如,“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不止者死,利止者愈。”这是阳明病伤害胃气而是致胃肠功能衰退而转化太阴的例。

少阳病是气机病位的阳性过程。少阳提纲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说:“伤寒脉弦细——属少阳。”在现代医学中,口苦为胆汁代谢失常所致,脉弦细为血管收引而张力增大。实践证明,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抑制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唾液分泌粘稠。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促进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唾液分泌稀薄。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使血管收缩,而副交感神经则使血管舒张。少阳病的口苦咽干脉弦细,显然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活动的调节失常所造成的结果。祖国医学对推动脏腑、经络、营卫生理活动的动力是称之为气机。因为少阳病理过程中机能表现为亢进,所以少阳病为气机病的阳性过程。

厥阴病为气机病位的阴性过程。厥阴提纲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消渴见于糖尿病,糖尿病与胰腺胰岛素的分泌障碍有关;气上撞心是一种强力撞击感的心悸,见于神经血循环衰弱证;心中疼热见于心肌坏死的进程中;饥而不欲食乃胃肠的强烈收缩造成的饥感。而交感神经活动可使心跳加快,使冠状血管舒张;副交感神经活动抑制心跳和收缩冠状血管,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显然,厥阴病亦是与植物性神经调节障碍有关,据此厥阴病乃为气机病的阴性过程。

厥阴与少阳病由于是同一病位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也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例如,“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饮食,烦躁数日,小便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再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前例可知少阳见厥是机能减退而向厥阴发展,欲得食为机能复常而病愈。后例是少阳脉弱为气虚血亏向厥阴发展,因微热见厥而知气机呈虚性障碍。从以上两例已见少阳病机能衰退即入厥阴,厥阴病机能复常则还出少阳而愈。在少阳病理过程中,已潜在着转化厥阴的机理,如少阳病之往来寒热,在厥阴为厥热胜复;少阳病之咽干,在厥阴为消渴;少阳之或有心下悸,在厥阴为气上撞心;少阳之胸中烦,在厥阴为心中疼热;少阳之默默不欲饮食,在厥阴为饥而不欲食。少阳与厥阴终于是同一气机病,所以因机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两经证状之间也是阴、阳与微、甚之不同。

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是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又依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阴阳两性病理过程。太阳、阳明、少阳是同一阳病性状在不同病位的反应;少阴、太阴、厥阴是同一阴病性状在不同病位的反应。三阳病之间因邪气增长而次第传变;三阴病之间因正气消减而两阴合并。如太阳邪盛传变阳明的例:“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撤,因转属阳明也。”太阳传变少阳的,例如:“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胁满疼者,与小柴胡汤。”少阳传变阳明的,例如:“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此外,在三阳传变过程中,尚有两经或三经合并病,太阳、阳明、少阳合并病等等。在阴性病理过程中合并病如太阴与少阴合并:“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又如,“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两阴合并表里虚寒多为危证,所以三阴合并过程,实际上难以存在。

总之,病理的阴、阳性状,是器官功能盛、衰在病理过程中的表现,所以阴、阳病性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处于病理中的器官组织,在功能上的进退变化,即是病性的相互转化。表、里、气机病位,由于它们的生理功能各自不同,所以它们在病理过程中,有各自特殊的病理和各自特殊的证状表现。它们又由于是体液相通与神经相连的整体中的三个部分,所以在病理过程,因邪气过盛而次第传变和正气消弱而两阴合并。伤寒六经病,是以不同的病性、病位相区分,又以同一的病性、病位相连接的一个伤寒病理发展过程的整体。

在生理过程中,组织器官的形质与功能是统一的。在病理过程中,病位和病性也是统一的东西。病性和病位的统一即是病机。《内经-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无不是病位与病性的合成。伤寒六经病,无疑是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同阶段,而确立此六个病理阶段的根据正是病位、病性的特殊性质。同时病位、病性的特性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发展规律的反映,正因为伤寒六经病的区分和转化是以其内在矛盾性质为根据,也就是以病性的分化和转化、病位的转移和合并等为其发展变化的根据,所以它才能够成为伤寒病的科学辩证治疗系统,才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经得起千年实践的检验。这样的东西只有伤寒过程自身所独有,难道可以从它本身以外的什么六经中找得出来吗。

三、六经辩证的系统性

伤寒六经辩证法,无论在辩证方面或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完整的系统性和系列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数百个伤寒的具体证候,以病位的、病性的同一性组成六个病理阶段,即六经。六经又以同一的病因组成一个伤寒整体,即伤寒病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伤寒六经病理阶段过程中的若干具体证候之间纵的病理关系,形成了六经辩证的系统性。所谓系列性,即数百个伤寒具体证候,以病理趋势的特殊性相区别,以病因的同一性而组成一个伤寒证候的系列,又以同一的病性而组成阴性证系列与阳性证系列,又以病位病性的同一性形成六经证系列性。六经各证候之间的横的病理关系形成六经辩证法的系列性。从其系列性说,伤寒过程依据器官功能盛衰分化为阴阳两类证候。阴证类与阳证类又依据表、里、气机病位而分化为六经。六经各经中又依据不同的病理趋势分为若干具体的证候。从伤寒一病分六经,六经又各分为若干具体证候,都是以病因、病位、病性相联系,又以病位、病性相区分,形成一个辩证系统。辩证之目的为治疗。由于伤寒病为一种生物病原体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因而以“因势利导”为治疗的主导思想。从这一治疗思想出发,对伤寒阳性过程以祛邪为治疗原则,对伤寒阴性过程以扶正为治疗原则。在三阳病中,由于不同的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祛邪法;在三阴病中,也因不同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扶正法。如太阳为阳性表病而用汗法祛邪;阳明为阳性胃肠病而用吐法、清法、下法祛邪;少阳为阳性气机病而用和法;少阴病为阴性表病因而用助阳温经之扶正法;太阴病为阴性胃肠病而用助阳温里法扶正。祛邪法分汗、吐、清、下、和诸法;扶正分助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如此形成一个伤寒辩证治疗系统。略如下列图表:



上述是伤寒六经系统与治疗法则。以下为六经辩证治疗系统各经主治。

(一)太阳经主治系统

在太阳病理阶段,由于是表病位的阳性过程,体表组织在抗御反应中表现着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体表组织因其功能特性而通过排汗的代谢机能以祛除病理物质,所以有发热自汗出与发热汗不出两种向外趋之势态。仲景根据太阳这种外趋之病势而因势利导用汗法祛邪。但汗法据自汗病势用解肌法,以桂枝汤为主方;据无汗病势用发汗法,以麻黄汤为主方。自汗病势之各具体证候因有太阳自汗病势的同一性,又各有其特殊性质,所以皆用桂枝汤加减法治疗。无汗病势之各具体证候也因有着太阳无汗病势的同一性及各自的特殊性质,也皆以麻黄汤加减方治疗。桂枝汤加减方共十五个都以桂枝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自汗为病理依据。麻黄汤加减方包括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等四个,都以麻黄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无汗为病理依据。这样组成一个伤寒太阳辩证治疗系统。但在太阳病理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这样那样的并发或继发证。这些并发或继发证因为不是伤寒病因引起的,所以属杂病的范畴。如蓄血、水逆、热喘、水饮、虚烦、悸气、结胸、心下痞、胀满、停饮、滑脱等证。太阳阶段的辩证治疗系统略如下表:

(二)阳明经证治系统

在阳明病理阶段,由于肠胃的生理特性(如胃的呕吐和肠的排便亦为保护和防御反应),在抗御过程中,表现为上越、里热、下夺三种趋势。仲景据上越趋势而用吐法,以涌吐而祛除病理物质;据里热之势而用清法,以通肠来祛除里热;据下夺之势而用下法,以排便来祛除病理物质。上越、里热、下夺以胃家实为共性,上越以愠愠欲吐,里热以汗出而渴,下夺以不大便为各自病理特性。吐清下三法皆祛邪法,以邪之所在不同,因其所趋之势而祛除之。在阳明阶段中亦有并发或继发证,例如黄疸、热入血室、蓄血、虚烦、热淋、便秘等。阳明经辩证治疗系统略如下表:

(三)少阳经证治系统

少阳病理阶段是伤寒在气机病位引起的病理反应。由于气机的功能特性规定着它调节失常的病势。仲景则因势用和解法,以柴胡为主。对兼有表证里证或其他证的俱以柴胡汤加减法治疗。在少阳阶段中也有热入血室等并发性杂病。少阳经辩证治疗系统如下表:

(四)少阴经证治系统

少阴病理阶段是表病位阴性过程,病理趋势为阳虚表寒。仲景治以助阳温经法,以附子汤为主方,在其阶段过程中的各个体证候,亦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质,如阳虚表热、阳虚水不化、亡阳厥逆证等。当少阴与太阴合并过程中则出现表里虚寒与亡阳阴竭之证。少阴阶段也由于不同原因而发生下利便脓血,吐利烦躁、阳虚咽疼、咽中生疮、虚烦等继发性杂病。少阴病阶段辩证治疗系统如下表:

(五)太阴经病证治系统

太阴病理阶段是里病的阴性过程,其病势为阳虚里寒,因其势而治以助阳温里法,以四逆汤为主方。太阴过程之辩证治疗系统如下表:

(六)厥阴经病证治系统

厥阴病理阶段为气机病的阴性过程。对厥阴病仲景未出示治法,但他揭示了厥阴病理阶段中四个证候是气机病的阴性过程,也就是在机能衰弱和体液不足状况下的气机障碍。其辩证系统如下表:

六经病理阶段在辩证治疗上各成系统。六经证治系统又以病因的同一性连接为一个伤寒辩证治疗系统。六经之间既以病性、病位的特殊性相区分,又以病性、病位的同一性相联系。使千姿百态的具体的伤寒证候,以类相属,而又分擘条理地编组为系统,连接为系列的东西,这不是别的,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特殊性质和同一性质。例如,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为阴阳两性病理过程,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同一病性的病理过程依据不同的病位而分化为三种过程,但又以同一的病性相联系。不同病性的过程皆以同一的病位相联系。如此地将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数以百计的特殊证候区分为六经,又连接为一个整体。六经病之间的传变皆取决于阴阳消长的变化:阴病转阳则病退,阳病转阴则病剧;阴病伤阳则病危,阳病伤阴则由表传里,阳病伤阳则向阴性发展;阴病伤阳则二阴合并,阴病伤阴则阴竭阳脱。在治疗方面,阳病治阴,治阴在保存津液;阴病治阳,治阳在扶正气。汗吐下清和诸法,皆祛邪法。邪气去则津液存、正气安。助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皆扶正法。正气胜则邪气衰。六经辩证与治疗也是一个整体。因为辩证是方法,治疗是目的;辩证是治疗的根据,治疗是辩证的结果。因势利导是根据外界致病因素引起的伤寒病,在长期的实践中的总结,它本身即是按照客观规律去解决矛盾之意。阳性病以祛邪、阴性病以扶正的治疗原则,正是在因势利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阴病和阳病的客观规律而产生的。例如,阳性病因功能强盛体液充足而发生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的抗御反应,自可根据病位的功能特性,顺应其抗御趋向以祛除病理物质。如太阳病在表用汗法;阳明病在上用吐法,在下用下法,里热用清法;少阳病在气机调节失常用和法。阴性病因功能衰退和代谢减低,这自应鼓舞机体功能提高抗御能力,以改变正邪之间的矛盾地位。如少阴病为表病的阴性过程,因体温不足而恶寒,身疼脉微欲寐,知为阳虚表寒之势,所以用助阳温表法以提高体表组织功能而利于抗病。太阴病为胃肠的阴性过程,胃肠因功能衰弱血循环不足而吐利腹疼,为阳虚里寒之势,所以用助阳温里法以提高胃肠功能而止其吐利疼痛。六经辩证与治疗是一个整体,虽然辩证可自成系统,而治疗方面亦自成系统。但辩证与治疗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旦分割开来,便俱失存在的意义了。

伤寒六经是一个完整的辩证治疗体系。其纵的关系表现了它的系统性,其横的关系表现了它的系列性。如太阳病是由一个桂枝汤证的证治系列和一个麻黄汤证的证治系列所组成;阳明病是由一个瓜蒂散证的证治系列和一个白虎汤证的证治系列,及一个承气汤证的证治系列所组成;少阳病是由一个柴胡汤证治系列组成。太阳、阳明、少阳诸证为一个伤寒阳性病证治系列。少阴病是一个附子汤证治系列,太阴病是一个四逆汤证治系列。少阴、太阴诸证是一个伤寒阴性病证治系列。阴、阳两大系列为一个伤寒病的证治系列。伤寒六经辩证治疗体系,纵成系统、横成系列、辩证与治疗、理法与方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发展规律的反映,是长期临床实践认识的结果。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完美的辩证治疗系统,是祖国医学光辉的科学成就。但《中国医学史略》却说:“《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条文式临床札记性的著作……既没有系统的专门论述,每条条文也不是加以明确的说明。”是的,所谓条文札记性,是《伤寒论》的简书的文字形式,但这并不妨碍条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六经本身即是专门的系统,只是仲景作出了《伤寒杂病论》,没有加以“明确的说明”,这也正如史前人类发明了钻木取火而没有说明摩擦生热一样!

四、伤寒六经辩证法的唯物辩证思想

伤寒六经辩证法是来源于实践理论,是完全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认识的基本原理的。六经辩证是伤寒病的运动规律在认识上的反映,也就是说六经辩证法是对伤寒病理过程的理性认识。真正的理性认识是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东西,获得这种真正的理性认识,无论自觉与不自觉的总是离不开“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于一般到特殊”这样的过程。六经辩证法正是这样的东西。例如六经提纲就是对伤寒各特殊证候的一般性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质,是包含于特殊性之中的。六经提纲作为六经病的一般性质,是在实践中对各特殊的伤寒证候的研究中抽象、概括而来。例如太阳提纲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一般性质,也即是太阳病的界说,在太阳病理发展过程中,桂枝汤证及其十五个加减方证都具这一性质。如桂枝汤证“头疼发热汗出恶风”;桂枝加葛根汤证“脉浮发热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脉浮发热汗出恶风微喘”;桂枝加附子汤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如此等等特殊证候之中俱包含着“脉浮、发热、恶寒、汗出”这个一般性质。再如麻黄汤证为“脉浮,头疼发热,身疼恶风,无汗而喘”,葛根汤证“脉浮发热,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大青龙汤证“脉浮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小青龙汤证“脉浮发热恶寒,无汗,心下有水气”。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及大、小青龙汤证在其特殊性中也包含着脉浮发热恶寒头疼这个太阳病的一般性质。所以太阳提纲揭示的病理界说,是从各具体证候的特殊性质中抽出的一般性质。

再如阳明病。阳明病的一般性质是“胃家实”。在阳明过程中,瓜蒂散证为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愠愠欲吐;白虎汤证为身热汗出而渴;承气汤证为潮热不大便。而瓜蒂散证、白虎汤证、承气汤证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质,但在其特殊性质中都包含着“胃家实”这个一般性质。再如少阳病。少阳病的一般性质是口苦咽干脉弦细,这在病理上表明气机调节失常。在少阳病理阶段中九个小柴胡汤加减方证,以及三个大柴胡汤证与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等,在其特殊性质中俱包含着气机失调的一般性质。在三阴病中亦是如此。例如,少阴病的一般性质是脉微细身寒欲寐所表明的阳虚表寒。在少阴过程中,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为表阳虚衰;真武汤证为阳虚表寒水不化,附子汤证为阳虚表寒身体疼;白通汤证为阳虚表里俱寒;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为表里虚寒无脉;通脉四逆汤证为表里虚寒格阳。少阴病过程中各具体证候的特殊性中也包含着阳虚表寒的一般性质。太阴病的一般性质为腹满吐利脉弱,表明阳虚里寒。在太阴过程中,四逆汤证为脉弱下利腹疼;四逆加人参汤证为脉微清谷不止亡阴。太阴阶段各具体证候中也都包含着阳虚里寒的一般性质。在厥阴病理过程中,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证候,亦皆为气机障碍的阴性过程。

总之,作为六经病理界说的六经提纲,正是从六经证候的特殊性中抽出的一般性,是用具体的脉证来表明这一点。因为这更有助于临床辩证。只要我们能够透过提纲脉证看到它表明的病机,而且懂得这是仲景揭示的六经定义,再看一看六经阶段中各个特殊证候,就会清楚地看到这是仲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然而,仲景并不是把伤寒六经病的一般性认识,作为认识的终结,简单地替代对伤寒病特殊性的研究。相反,他是以六经一般认识为向导,去研究各具体证候的特殊性质,从而制定最切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法。这也便是仲景“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太阳病为例。太阳病的一般性质为脉浮、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仲景说:“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这是太阳病的一般治法。仲景揭示了太阳病的一般性质,又指出了一般性治法。但他并不是用同一个发汗的方剂来治所有的太阳证候,而是以太阳脉浮病在表可发汗的一般性原则为向导,去研究了数十个特殊的太阳证候,从而制定了二十个具有特殊性的发汗方剂,如桂枝汤治脉浮发热恶寒头疼自汗,桂枝加葛根汤治桂枝汤证而项背强几几,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汗漏不止背恶寒,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桂枝证而微喘……十五个桂枝汤加减方都是发汗的方剂,都是根据特殊的证候而制定的特殊的发汗方剂。麻黄汤治脉浮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葛根汤治脉浮发热恶寒无汗项背强几几,大青龙汤治脉浮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小青龙汤治脉浮发热恶寒无汗而心下有水气。麻黄汤、葛根汤、大小青龙汤也都是发汗方剂,也都是根据特殊的太阳证候而制定的特殊的发汗方剂。这种以一般性病理和一般性治法为指导,对具体的证候作具体的研究;根据证候的特殊性质而制定特殊的方剂,正是仲景在辩证治疗上“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六经辩证法是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的基本原理的,因此它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理论,而不是固定的、僵死的东西。例如,太阳病脉浮者病在表以发汗为定法,但仲景又有汗家、淋家、疮家、亡血家不可发汗的禁法。可见发汗是有条件的,可变化的;条件变更了,法也变化了。

再以阳明病为例。阳明病的一般性为“胃家实”,而仲景也不是用一法一方包治胃家实证的一切证候。在阳明病理发展过程中,三个瓜蒂散证,六个白虎汤证,二十五个承气汤证都是胃家实病,但都具有其特殊性质。对气上冲咽喉,愠愠欲吐复不能吐的胃家实用瓜蒂散吐法;对身热恶热汗出而渴的胃家实用白虎汤清法;对潮热不大便的胃家实用调胃承气汤下法;对身热恶热腹满不通的胃家实用小承气汤下法;对潮热腹满硬疼燥屎的胃家实用大承气汤峻下。可以看到,仲景在阳明病中,是以胃家实与“客者除之”这个一般性认识为向导,去研究阳明病的特殊证候,从而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特殊方法。在阳明病中,不大便是用下法的证状根据。但“下利谵语”、“大便乍难乍易微热喘冒”、“自利清水纯青心下必疼”,亦为可下证。这表明阳明病下法也是以内在条件为依据的。

更以少阳病为例。少阳病以口苦咽干脉弦细所表明的气机失调为一般性质。少阳过程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皆为气机失调。所以仲景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虽然上列证状各不相同,但它却是同一的病机,所以同用一和法,用小柴胡汤治疗。但在少阳过程中,仲景也是以气机失调与和法这个一般性认识为向导,来研究各具体过程的特殊性,制定切合实际的和解方剂。例如,小柴胡汤服法中说:“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疼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复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这正是仲景“由一般到特殊”的临床过程。此外,少阳病兼里证的大柴胡汤及柴胡加芒硝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四逆散证等,都是在少阳的一般性病理和治法指导下对其特殊性的研究而制定的方剂。仲景说:“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又说:“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但仲景对柴胡加桂枝汤则指示“温复取微汗愈”,又对大柴胡汤指示“下之则愈”。这再次证明六经辩证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东西。

再以三阴为例。少阴病以“脉微细但欲寐“所表明的阳虚表寒为一般性质,以助阳温经为一般性治法。但在实践中也是以这个一般性认识为向导去对特殊性的研究。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是助阳解表法;白通汤为回阳温里通脉法;通脉四逆汤为回阳温里救逆法。太阴病是以腹满而吐下利腹疼表明的阳虚里寒为一般性质,以助阳温里为一般性质治法。但对太阴病的具体证候,如四逆汤证,四逆加人参汤及通脉四逆汤证等,也是在一般性认识指导下,去研究其特殊性而制定切合具体情况的方法。对于厥阴病,由于仲景在医学上的局限性(?)没有做出的治疗的方法。总之,六经辩证法,无论内容或形式,都清楚地表明它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从它的文字形式看,六经各有提纲一条。提纲中以具体的脉证揭示本经的病位和病性(病机),以为本经的一般性,并以“太阳病”三字赅括太阳病的一般性质,以“阳明病”三字赅括本经病的一般性质。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各赅括本经病的一般性质。于提纲以下各条文之首,冠以“太阳病”或“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以赅言本经一般性质,而次辩其特殊性质以立方药治疗。例如:“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而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又如:“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以上两条中,“太阳病”三字即赅言太阳病的一般性质,项背强几几故加葛根,汗出恶风为桂枝所主,无汗恶风为麻黄所主。这正是在一般性认识指导下对特殊性的研究。《伤寒论》六经辩证这一文字形式与它的内容正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的完美统一。

还有个伤寒与杂病的区分问题,也是前代医家未曾完满解决的问题。伤寒与杂病原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二者是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理过程。而“病因规定着它引起的病理过程的特殊性质”,如果不能认识伤寒在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便无从将它与杂病加以区别。伤寒病理过程的特殊性是什么呢?就是六经病理阶段联结的整个过程,就是三阳三阴六经病。伤寒三阳三阴六经病的特殊病理便是区别于其他病种的本质依据。凡不符合六经病理的便不是伤寒病理过程。正如“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因此,能否区分伤寒与杂病,在于能否认识伤寒病理过程的特殊本质,也即是能否认识六经病的特殊本质。伤寒与杂病是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它们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要求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伤寒论》中,伤寒与杂病是兼容并蓄的形式,这种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因为在伤寒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这样那样的继发或并发性疾病。而仲景论治伤寒,不能不同时论治其继发证或并发证。而仲景以六经病理界说来认识伤寒,当然也同时区分着杂病。很明显,六经界说是认识伤寒的根据,自然也是区分杂病的根据。

伤寒六经有它自己的特殊本质,它是和其他任何所谓的六经有本质区别的。任何以其他六经来例解伤寒六经病的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伤寒六经是以自己的病理为根据的,是伤寒病理过程发展规律的反映,是伤寒辩证治疗的科学系统,它是完全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论基本原理的。

篇二 : 《伤寒六经求真》再版序言-郭生白

《伤寒六经求真》写成二十余年,初次出版也有十余年了。当时自以为表、里、气机三个病位,阴阳两个病性说明三阴三阳六经,已是得其真谛,二十年后重读《六经求真》,方恍然大悟,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的六经理论,不过是六经的皮毛而已,远远不是六经的本质!站在六经以外看六经,怎么能了解六经的本质内涵呢!

我们一同走进六经看一看。六经是用来干什么的?治病的,是治病的方法。什么方法呢?太阳经一是解肌法。十五个桂枝汤加减方剂。二是发汗法,四个发汗方剂。阳明经是吐法、清法、下法、五个下法方剂,十余个清法方剂。少阳经是和解法……以上是三阳经,也就是阳性病。还有三个阴性病,即阴经。在阴经中,助阳温经法、助阳化水法、助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等,这个六经是什么?是一个方法系统!什么方法系统?发汗、涌吐、排便、利尿……这是什么方法?这些活动完全是人体本能活动。为什么本能活动成了治病的方法?而且把这些本能活动整合成系统,又用极严格极灵活的法则去掌握?这就是《伤寒六经》的方法系统。对《伤寒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认识,并不是《伤寒六经》的内涵。《伤寒六经》的核心内涵,是这个本能方法系统根据什么而产生的。

《伤寒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据是什么?记得有位现代哲学家说:“生命就是自己不断克服外界不断产生的与自身的矛盾,并不断调节自身内部不断产生的矛盾的过程。”这个话说得非常好。我们换个说法:人的生命过程,是不断地克服外界对自己的伤害,一方面又不断地调节着自己身体内部出现的功能性障碍的过程。《伤寒六经》的本能方法系统正好说明这位哲学家的命题。而这位哲学家的论断,也正好说明六经本能方法系统。

六经中的阳性病正好是外界致病生物病原体与非生物致病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人体自己用本能活动把致病物排出了体外而病愈,保护了自己。六经的阴性病正好是人体内部发生的功能性障碍,也是人体自身的本能活动调节自己恢复了和谐的生命状态。这还不是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据。但是,现代哲学家的思维智慧与一千八百年前的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大智大慧又是多么相同!真是令人惊叹。一个是说,一个是做;但能说的未必会做,做出来的却没有说。外界物质对人的矛盾,当然是外源性疾病了。人自己内部产生的矛盾当然是器官组织的功能性疾病,属于内源性疾病了。对于外界与自身产生的矛盾,人体生命自己去克服,保持和谐,这个“自己”当然是生命本能了。对于现代哲学家,我们只能说他的生命观是真实、正确的,我们的先师,在两千年前已经在医学中实现。这当然还不是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据,只不过是提示了一点古今对生命本能与疾病的一致性认识而已,而中医的这个本能方法系统的科学性是大大超过现代人的。

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据,我们在中华文化的根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根是什么呢?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地、天都在同一个道中,同一个大自然中,这不是合而为一了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便是我,我也是你。这就是说,天地万物,一切生命,都合而为一了。为什么合一,怎样合一呢?因一切生命都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任何一个生命物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大群体而生存,所以这便产生了万物的合一性。合一性只是万物的一个生存条件。在万物生存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都将引起万物的灾难。比如:绿色植物草木的枯荣,对食草动物的盛衰发生着制约。而食草动物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食肉动物的生存。反过来说,食肉动物又制约着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又制约着草木的盛衰。在生物中,这种依赖与制约关系、各个物种之间的均势平衡关系,自然形成一种升降出入的调节关系。这个升降出入调节系统使万物在相互依赖、制约中出现和谐性。

在宇宙万物的生存史中,宇宙万物中一切生命体,自然形成的合一性与和谐性,正是生命的本真性质。因为有了合一性,才有了生命;因为有了和谐性,生命才得以存在。所以,合一性是生命体的命,和谐性是生命体的性。也就是说“和谐性”是生命生存的本能。我想具体的说一下我对合一性与和谐性的理解,以就正于海内外贤者。

“合一性”是宇宙的本性。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宇宙万物,是两种物质合一而成的。一个阳性物质,一个阴性物质,两者的合一,合成了一个生命。阳物质的属性是动能,阴物质的属性是物质,两种属性合一,阴物质涵入阳物质的动能,阳物质的动能附进阴物质,便发生了生命。正如精子进入卵子,阴涵阳附,生命开始。任何一个生命无不如此。如果阴阳两种物质分离开,便是生命的死亡。这便是“阴阳离合而生杀”的自然运动法则。宇宙万物的合一性是从哪里来的?从阴阳两种属性的互相吸引合一中来。不是同一个属性不会互相吸引,也便没有合一的运动。这就是种类相同的生物可以繁殖后代,不是同一种类的生物是不能合一繁衍的。这是万物的守个性。

合一性,生成了万物,生成了宇宙本体。守个性区分着万物,形成了宇宙万物。和谐性是宇宙万物生存的凭据。

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的内外开放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万物之间、万物之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终始嗣续,离合生杀,这个纷繁复杂的五行运动,反应出来一个均势、平衡的、和谐的生命状态。这个和谐是从五行运动升降出入的调节中来,这个和谐与合一都是天地之道。都不是有什么外力的主使,是生命的性本能。就如同火的性本能是炎上,水的性本能润下一样。生命的本能是合一性与和谐性,有合一性才有生命本体,有和谐性才有生命的存在。在宇宙万物中,合一性合成了万物。和谐性经营了万物的恒久生存。是阴阳属性相互吸引而发生了万物;是万物生命的五行运动经营了和谐生态。这个合一性与和谐性是宇宙万物的道,就是天,就是自然。

天地的升降出入是什么?也可以说大自然的升降出入是什么?火山、海啸、地震、洪水、干旱,沧海桑田曾经几变,恐龙时代的结束,人类时代的开始,曾经多少次生命的升降出入?一切变化都是升降出入,都是在经营着自己的和谐。没有运动,便没有和谐,便没有生命。大地的运动是大地的生命。人的运动是人的生命。(这里说的不是指体育运动。)在人中同样有一个天。人中的天是什么?天地万物的合一性与和谐性在人体完全存在,完全是宇宙万物所复制。

人与宇宙万物一样,也是一个内外开放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也是一个五行运动的生命体。也同样是合一性与和谐性的复杂系统。人体的合一性也是五行运动所产生的自然动向。和谐性也是内外开放系统升降出入调节的生态。人体内外开放性是可以看得见得的形体现象。比如人体眼耳口鼻、肛门、尿道、汗腺、阴孔、舌下腺,这些孔窍的外分泌腺都是把身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直至细胞间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体外侵入身体的生物病原体或非生物致病物排出体外的器官组织。这是外分泌腺的本能。外分泌腺体是怎样在器官、组织、细胞与体外世界构建的通路呢?我们知道器官、组织、细胞,都是生命体,都有阴阳互根运动。这些组织细胞需要营养,要新陈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要有一个输入的通路;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排出去。这要一个输出的通路。这个出入的通路在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把由肝脏合成的各种营养物质送到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并把器官、组织、细胞间的废物、病原物运出来,由外分泌腺分泌到体外。肠腺分泌到肠中,胃腺分泌到胃中,肾腺分泌到尿中,汗腺分泌到汗中。每一个孔窍,都有一个腺体;每个腺体都有分泌物排出来。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内外开放系统中的排异系统。这个排异本能系统受升降出入所调节。

升降出入生命调节本能对自身内部产生的废物与外界侵入的有害物都有排出体外的能力。我们称它为排异性本能系统。因排异活动不是一个器官、一个组织,而是多器官、多组织的协调活动,而是自主的、同一的、有序的协调活动。所以我们称它为本能系统为好。升降出入生命本能系统是保护自身内部阴阳平衡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系统,所谓的阴阳平衡稳定的意义就是人体的物质与功能的动态稳定平衡。在上面我们说的自身内部产生的与外界侵入的有害物质统统由排异本能排出体外。这是物质的稳定平衡内容。这是阴性物质。另一方面,在阳性物功能上的障碍,或说紊乱,这是属于人体自身内部的矛盾问题了。升降出入本能系统自己来调节恢复常态。比如说,糖尿病、高脂肪血、高血压、动脉硬化、大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微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肾小球硬化、息肉、囊肿、腺瘤、肌瘤、细胞瘤、各种肿瘤……等等都属于功能性障碍,都是升降出入本能系统的调节失职造成,还须由升降出入本能系统来调节。或者问:肿瘤、冠心病、肝、肾等这些疾病本已是器质性病变了,这怎么说功能性障碍呢?我想回答,初起是功能性障碍,长时间的功能性障碍导致了器质变化。但功能病变会导致器质变化。这些病在极限之内,仍可以在升降出入的调节中,功能活动复常,器质又可以发生复常的变化。这是生命的本能,也可说是生命的神奇!与不懂生命只迷信自己的人来说,我不知道他怎样评价生命本能的存在意义!

升降出入本能系统在内外开放的复杂大系统中自主性地调节着体内物质与功能的和谐生命状态。在物质领域,对异物排出本能,主要是外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组成的排异系统。在体内器官组织间的功能性活动稳定平衡的和谐关系,是由升降出入本能活动所调节的。比如说,胃肠的蠕动升高或降低,制约着肠腺分泌量的多少。一切内分泌腺体的分泌,也都是由升降出入本能活动所调节。心脏博动的快慢,肺的开合活动,各器官组织活动的升降、制约着体内生存环境的平衡稳定。

我们知道,五脏六腑各有自己的功能,这些功能既有各自的特性,而且相互之间又要协调一致,这是一个升降出入所能控制得吗?生命是神奇的。不仅是人,任何一个生命都是神奇的。你知道变色龙吗?蜘蛛、蜜蜂、蚂蚁……那个生命身上没有神奇呢?这不是神奇,这是大自然生成的本能。怎么成的?一个生命在不知多少万代与生存环境磨合而产生的生存能力。因为生而有之的能力,我们称为本能。人体升降出入内外调节,这个本能系统不是一个器官、组织,是没有形态,只有能力的一个系统。

是谁最先发现的这个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系统呢?我没考察。但我可以提出两部书中提到。东汉建安年代《伤寒杂病论》中,所分阳病与阴病,正好是本能系统升降出入内外调节中内外疾病两个方面。阳性病正是外界物质对人的伤害造成的本能[www.t262.com]排异反应。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不过是三个不同的排异方法系统。阴性病正好是人体内部器官、组织间的功能性障碍。太阴、少阴、厥阴不过是自主性调节的三种方法。

我们进一步看伤寒六经与自主性排异法与自主性调节法。

太阳病系统:①发汗法。麻黄汤系统共四个方剂,以发汗为共性,在共性中各具个性。方剂如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②解肌法。以桂枝汤系统共15个方剂,以桂枝汤解肌为共性,其它各具个性。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等15个方剂。

阳明病系统:吐法、清法、下法。吐法以瓜蒂散为主要方剂。清法,以白虎汤为主,下法,以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轻重三个等级。以吐下为排异方法。少阳病系统是和解法。以柴胡汤为主要方剂的调节方法。这是外界致病因素引起的排异本能系统的排异反应。解肌法、发汗法、吐法、清法、下法、利尿法、逐饮法、泻心法、破血法等等,组成一个排异本能方法系统。在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三个阴性病同属内源性疾病,都是体内器官、组织的功能性障碍,所以都于自主性调节系统,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的方法。如助阳温表法、助阳温里法、通阳化水法、回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等自主调节方法系统。张仲景先师《伤寒杂病论》的命名,证明他已经知道了外源性疾病与内源性疾病两个大系统。他用伤寒这个外界致病因素来命名伤寒、中风;用杂病来命名内源性疾病。以阳性来统属排异方法系统;以阴性来统属自主调节方法系统。张仲景先师对生命本能的理解与运用,真真实实是中华文化体系的一个医学的最伟大的发明。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超前的科学体系。但张仲景对生命本能的认识来自那儿,我们却无从知道。我想,“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中有: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应有关系。

在《本草纲目》增广本中有一个“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中说:“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原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腑,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这个三焦理论出于何处,我们暂不去考证。对这个命门相火、命门原气、升降出入……必须说明一下,因为这是人对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认识以后,人又对自己本身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对自己的性与命的认识。

命是什么?简单地说,是阴阳合德而有生命。性是什么?性是生命体的本能。儒家说:“食色性也。”这是说饮食与色欲是人的性,性就是人的本能。为什么叫本能?是因为自然而有。有生命必然有本能,本来就有这个能力。本能并不只是饮食与性交,很多的能力是属于与生而来的本能。饮食、呼吸、大小便、出汗、咳痰、呕吐、流泪、鼻涕、唾液、耳屎……这些活动都是与生命同时而有的能力,不是学习而来的。这些本能是干什么用的呢?是保护生命的,调节生命活动的和谐状态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这个本能,生命就失去了生存条件,生命便会终止。

上面我讲的这些本能,这不是人体本能的全部,只是本能中常常可以见到的几个。我们没必要把人的本能全部列出来。生命本能是从哪儿来的?是从生命的本性而来的。生命的本性是什么?就是生命的本质属性。属性是什么?是“合一性”与“和谐性”。中医传统的说法对合一性的解释是“阴阳合德”。“阴阳合德”发生了生命。生命的表现是命门原气。这个原气的功用为“三焦”,是三焦把生命的原气分布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这个三焦主宰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升、降、出、入”。在大自然中是天地万物的动力,升降出入,调节着天地万物关系的和谐。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在人体也是这个升降出入的原动,与宇宙万物之间一样,无处不有,无处不到地总领着五脏、六腑、营卫、经络、上下、内外、左右之气,在上主宰纳,在中主宰化,在下主宰出。从升降出入、上下、内外、左右看,人体是个内外开放的系统。不是内外开放怎么能升能降、能出能入呢?怎么能生存呢?

我们可以想见:“阴阳互根”是生命的本质属性。生命能把外界的物质纳入体内,把一部分变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又变化为生命能。生命能再去纳入外界物质再变化身体与动能,并把异类物质排出去。这个往复过程就是“阴阳互根”的过程,就是我们饮食、呼吸、大小便……等等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在内外开放系统中才能进行。人体是个复杂的内外开放系统,这是毫无可疑的了。在这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中,有一个生命原始的和谐性本能动力,“升、降、出、入”调节系统,就是上述所说的三焦。三焦分布命门的原动力,一身器官、组织,无所不到,无所不有,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上下、内外、左右之动力。这是什么系统?升降出入调节系统,就是三焦功能系统。

我们看《伤寒杂病论》六经方法系统,汗、吐、下、和、温、清各个方法,哪一个方法不是人体本能的活动?无论是排除异己物质,还是调节自身功能,哪一个方法不是升降出入而完成的?这个本能系统医学,我们可以说始于《伤寒杂病论》,而一千八百年来没有发展!为什么没有发展?我想第一个原因是伤寒六经的核心内涵没有被诠释出来。为什么没被诠释出来?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伤寒六经的深邃内涵已是超现代水平,现代人还没有理解,我们的前人,又如何发展?

中医数千年以来,一统天下,唯我独尊。但近百年来,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在比较之下,中医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说理,纷繁芜杂,语句佶倔难懂,多以意度,少用证据,随意而为。这对于西方文化治学态度来说,实难接受。近百年中医所遭受的冷遇与打击、改造,是可以令人深省的。不用说一般西方归来的学子,即使梁启超、鲁迅这样的大家对中医也没理解。又加中国百年以来所受西方的凌辱与战争的需要,中医走向衰落已是必然。但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的中医学,近百年来是在冻土中吸收着营养,孕育着生机,静待着春雷的发动!终于等来一个惊天动地、摧心裂肺的声音从天而降:“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华文化的根!这是催动中医发展,破土而出的春雷。太阳出来之前,灯泡在炫耀它的光辉。太阳出来了!那灯泡不过是萤火之光。

共和国已过不惑之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进入太平盛世的人民,半世纪以来,饱受了药源性、医源性疾病的苦恼,又在功能性疾病中忍受“终身服药”的煎熬,医疗成本提高到一个肿瘤便家破人亡。人民在呼唤一个安全、有效、简单、廉价的医疗体系。天地间万物都是应运而生!什么是“运”?太平盛世、社会和谐、人民需要便是中医发展的运!

《伤寒杂病论》的核心内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医的系统理论。这就是从“天人合一”的万物合一性与五行运动的均势、平衡中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的和谐性为核心思想的本能系统方法论。中医从此有了统一的系统理论,扫除了理论的随意性,再没有似是而非不可实践证明的想象与意度。

五千年的中医,从经验医学发展到(《伤寒杂病论》)本能方法系统。这是一次伟大的发展。今天中医所面临的第二次发展,仍然是《伤寒杂病论》的核心内涵的发展!今天发展的具体内容是:①、出现中医系统的理论体系;②统一中医辩证法;③中医的科学内涵被民间认识以后,必会发生巨大的影响,使人类走出健康危机。

《伤寒论六经求真》是我四五十岁时对它的思考。在我70岁后重读《伤寒论》,我产生了新的认识。伤寒六经是临床方法系统。什么方法?是治病的方法!什么是病?我对这些人人都知道的东西,突然发生怀疑。我想,张仲景先师所讲的病,是一个病。这个病“发于阳”还是“发于阴”。发于阳和发于阴不一样,治法也不一样。发于阳的是一种治法,发于阴的另是一种治法。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法系统。阳病的方法系统中又分出了解肌法、发汗法、吐法、清法、下法、利尿法、逐饮法、破血法……等等子系统。阴病的方法系统中分出:助阳温经法、助阳化水法、助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等子系统。这是个临床方法系统,很清楚明白的方法系统。但我从这些个方法中,看到的不是治病,而是助人。为什么说是助人不是治病?您看:“流行性感冒,发烧体温40°C,发热恶寒,身疼头疼、无汗而喘。”病人要排汗,而汗不出。这个“病”是什么?一方面是进入体内的病毒,一方面是人体要排汗,而汗不出。他类医学治病毒,杀死或抑制病毒。仲景则用发汗法,顺势利导以帮助人,收到一汗而癒的效果。再说一例:流感,七八日上至十余日,不大便,潮热,谵语,神昏,腹胀而疼,不能食,循衣摸床,烦躁不安。“这个病怎么治?仲景用下法,大承气汤,一服,大便通下燥屎而病愈。这同样顺势利导,助人法。再讲一例:盲肠炎.“盲肠肿大,发烧,腹疼难忍”。怎么治?肿大的盲肠不消肿则必化脓。仲景则用下瘀血法,桃核承气汤一服两服肿消而癒。这是治病呢助人呢?仍然是顺势利导以助人。在伤寒论中一个阳病系统都是人体本能的排异系统,对体外进入的致病物,发生的排异反应。仲景都是准确地对人体本能作出顺势利导的帮助,完美的保护了生命。我想:张仲景先师,是彻底理解了人对自己的生命功能与物质的均势、平衡和谐关系中,升降出入内外调节本能系统认识以后,才有医学本能方法系统——《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伤寒杂病论》作出了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伟大发明。

我们知道了伤寒论是一部人认识自己生命本能的方法系统,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读它,理解它呢?我们知道了人认识自己的生命与生命本能是人类的大智大慧,而人自己帮助自己的生命本能来保护生命,延长生命,这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了吧!“伤寒杂病论”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是可以与老庄,孔孟并列的三大文化体系。我们学习“伤寒杂病论”,我们看到的是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帮助自己;看到的是人的器官、组织在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系统中的本能活动,是如何对待身体中的异已物质,是如何自己调节自己内部发生的功能紊乱恢复和谐生态环境。什么是病?排异反应是病,障碍是病!什么是治病?顺势利导完成排异过程;助动自主调节恢复和谐生态。我们以这样的观念来读伤寒论,我想,我们的思想都会进入“伤寒杂病论”的思想体系当中,才能与先师对话,才能领悟先师的微妙意旨和深邃道理。才能掌握先师的圆机活法,这个观念是进入仲景思想的一张入境证。

郭生白于石景山公园三胡书斋

2009年9月10日凌晨三时

敬评:

“阴阳互根”是生命的本质;

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守个性这五大生命本能系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是生命本能系统的一种保护反应。

这是郭老八十多年学习和应用《伤寒杂病论》的感悟,这是对生命和疾病最好的诠释:

生命原来这么坚强!

疾病没有那么可怕!

上一篇:[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什么含义?

下一篇:[国际ems和e邮宝的区别]e邮宝:e邮宝-国内业务,e邮宝-主要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