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上海世博公园到小山村里的民宿,再到一块菜园,他的设计越做越小,幸福感却越来越大

 海女407 2016-10-22




-156-



借宿 × 圃舍



菜园的故事

滚妹记得第一次逛上海世博公园的时候,在这个占地29公顷,最高人流量可达8万人次的大公园里差点走丢了。当时觉得,能设计出这么巨无霸公园的人,可真了不起呐。


没有一点点防备,某天在莫干山追一只土鸡的时候,滚妹居然偶遇了这个了不起的设计师。他看起来是一个温和寡言的邻家大叔,笑眯眯地在山林僻静处造了栋小屋,然后就成了全国前十的民宿。


所以,当他告诉我,这一次,他花了许久造了一个菜园子,我下意识觉得,这一定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菜园!





我是朱胜萱,今年四十岁,是一个设计师。


我生命的前二十年属于故乡,云南保山,第二个二十年,我生活在上海,却一直在寻找回去的路。



2010年,作为上海世博会景观总顾问,我忽然间站到了全世界的舞台,设计生涯也被戴上许多光环。


然而生活好像和我开了一场玩笑:我遭遇了一场猝不及防的病。


手术后,漫长的恢复期里,我时常在傍晚时分,踱步到这个曾经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世博公园。



繁华过后,此时的世博公园显得有些空荡荡,走过空寂的长廊,踏过冷清的树影,很难想像,曾经有上千万的人来到这里。


人们都说,景观是用来游览的,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导游都爱强调“不走回头路”。


而我执意从建筑转向景观,就是想把时间拽住一会儿,营造出一个景观来,让人流连忘返。




2012年,我在莫干山建了个民宿。


花了两年时间,我们把村里的养鸡场、小学堂、村公所和旁边的60亩田一起打造成“清境原舍”和“清境农园”。




在竹林溪流之间的这个民宿,有着回归山野的静谧生活,周边是望不到边的竹山、茶园和小溪,你有一万种和土地亲近的方式。



幸运的是,许多人和我一样爱着这个山林中的小屋。


它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前十的民宿了,旺季时提前一个月都不一定订得到房间。




随后几年,我们在全国各地寻找和复原那些被遗忘的美好村寨:昆山、松阳、周庄......10个原舍相继落地生根。





很多人说其实我在用民宿打造一条“归来”的路,其实,对“回归”最早的尝试,是我的“天空菜园”。


我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寻一片土地,建一个菜园。


用装配式、景观化的手法种菜


利用城市中闲置的屋顶种菜,不是没有人做过,只是这一次,我说服了上海的大型商业体,利用它们的大面积屋顶建设天空菜园。


我们还在工厂、办公楼、商场、幼儿园、私家住宅上都发起了这场上楼下乡运动。



在魔都的上空,我这个“都市农民”建了无数个菜园,甚至还在世博公园的卢浦大桥下种了成片的薄荷和蒲公英。



也因为“天空菜园”,我结识了一大帮热爱乡村生活的年轻人,他们也关心粮食和蔬菜,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起走上回乡的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有了“原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园,所以我想做个“圃舍”。


建一所房,面朝湖山,瓜果满园。


菜园的设计手稿


种菜没有难住我,但“设计”菜园,还真有点把我难住了。


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心目中最美的菜园?


成片的树林倒映在白鹭湖


沿着白鹭湖一路往北,隔着一片未命名的湖水,远处苍翠中两幢白房子,我把菜园安置在了那里。


在圃舍,眺望外面的风景


周边有一片静谧的湖水,夕阳西下的时候,从二楼露台向南望出去,自然生长的森林和若隐若现的远山,安静得像一副山水画卷。


苏家村整体规划图(红圈就是圃舍的位置)


圃舍的第一家,我选择放在了南京苏家村,藏在六朝古都金陵腹地,一片山林田野。


苏家村口有条堪比美国一号公路的最美乡村公路,村里有白鹭湖、竹林掩映的阔塘山,生态环境非常好。


这里将围绕苏家打造长三角唯一的文创小镇,未来将是一个民宿集群为核心,集乡村文创、田园活动、自然教育为一体的新乡村生活示范区。



圃舍是在原有民房的基础上改建的,两栋楼,16间房,我们正在翻修。


圃舍现状


在圃舍的空间设计上,我们讨论了很久。要保留原舍一贯的品质,最好,也要有点创新。


LOFT房型意向


比如,我们设计了一套半开放的LOFT房型,两间大床在二楼的同一个空间里,可以给一群年轻人的旅行更多选择。



有菜园怎么能没有大厨房呢,一楼的开放式厨房足够容纳一群朋友。


菜当然是现吃现摘最好,尽管去屋外的蔬菜花园选你爱吃的下手吧,最简单的清炒就足够美味了。



从床垫到拖鞋,品质和舒适度依旧是我们的优势,为都市人提供优质的居住感。


这里不崇尚闭门生活,圃舍的客厅时时刻刻传达着沙龙文化。来自五湖四海的你,和志趣相符的有缘人交换着各自的故事与故乡,便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这里不仅汇集着丰富的乡村物产,还将诞生更多的乡村故事。




圃舍为你准备的乡村生活,除了种菜吃菜,当然还有出去玩的各种路线,用脚步丈量乡村的隐秘之美,试过一次,你会爱上。





说了这么多,还是聊聊菜园吧。圃舍会有4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一片特别的蔬菜花园。我们就地找来了村里的木条、碎石、红砖梳理了几块菜地,翻土、浇水、选苗、播种……


乡村就该保留它原有的生活,种菜种花种春风。


只有用双手去接触泥土,你才会发现,真实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莫干山的ada在建造自己的民宿时,曾让我指导过她的菜园地,我说:“把菜种好就行了。”我也把这句话也留给了自己,留给了圃舍。


把菜种好。然后,它会生长的,因为在土地上。





圃舍的主人就是一群年轻人,雅婧就是其中一个


如果说“原舍”是给个人的归隐,那“圃舍”就是属于一群人的田园,它更加蓬勃和朝气。


在一次活动中,雅婧找到我,她是景观设计的研究生,这个看起来瘦瘦小小的文艺青年说,自己的老家在黄山祁门,大山深处。


三伏天,我们去地里看玉米的长势


她说,不希望自己最好的时光在机械地画图中度过,字里行间都是对乡村和土地的憧憬。就这样,她加入了圃舍。


太阳下山,挑灯夜种

天为被,地做席,醒来继续开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种菜大军,我看到他们在和土地的互动中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担心食材安全,在四时变化之中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原舍到圃舍,我想要建设一个能够“回去”生活的地方,即使是短暂的生活,生活一小会。


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耕作的乐趣,和邻居分享收获的喜悦,靠双手用心经营渺小却舒适的生活。圃舍带来的不止是居住,更是致敬回归、一种重新诠释后的,美好而新鲜的乡村生活。


我想邀请你,成为下一个。




朱胜萱: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支持朱胜萱,你将会获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