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永清医案医话:葛根汤加苍术治愈项背强几几

 清茶清清 2016-10-22
郝某某,男,32岁,北京市工商银行任职。1998年5月11日出诊。

自诉患后脖子痛、肩痛、后背痛,伴有背恶寒,已2年之久。曾在医院按风湿性肌痛症、筋膜炎、多发性肌痛症、风湿病等治疗,服用过多种抗风湿、止痛药等均无明显改善,遂就诊中医药治疗。

余查询患者,得知该患常年在家坚持冷水浴,每到冬季还去北京什刹海冬游。近两年因肩背痛已直接影响生活和工作,连上下班骑自行车都疼,而改乘公交车上下班,并停止冬游,但仍坚持天天冷水浴。

其后项、双肩、后背疼痛都是在转动脖子、或转动身体、或弯腰、或咳嗽、或打喷嚏、或餐后打嗝时发生,静坐或身体不动时不发生疼痛。

余查其舌苔白滑,脉弦。

【病名诊断】项背强几几(中医病名)

【中医辨证】外寒挟湿,侵袭足太阳经脉。

【中医治则】辛温散寒,兼以祛湿。

【中医处方用药】葛根汤加苍术。

桂枝12克,赤芍12克,生姜9克,红大枣3枚(掰),炙甘草6克,生麻黄6克,葛根9克,(加)苍术12克。

【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剂,水煎服。日服一剂,早晚分温服之,服药后加薄被温覆两个小时,以使汗出。嘱其忌生冷黏腻,停止冷水浴冲身。

【治疗经过和疗效】


患者服三剂药后,于5月15日复诊告之,服药后病症无任何改善,药后没有汗出,也无其他不适感。

余查其舌脉同前,沉思许久,认为药与病相符,仍投原方三剂治之,生麻黄用量增至12克,葛根用量增至12克,煎服同前法。

5月20日,该患再次复诊时告之,其后项及肩痛已消失,仅感觉后背尚有微痛和微恶寒,但程度已轻,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了,患者很高兴,并告知其每于服药后30分钟左右全身汗出,无其他不适感觉。

余认定此寒湿之邪已有所消减,遂于方中将麻、葛之用量恢复至初诊6克和9克,再投三剂,煎服同前法。

5月25日患者就诊时告之,其二年之病痛之苦已完全消失,就是出现了一动就出汗的现象,余以玉屏风散三剂以善其后。

【医话】


中医临床所谓“项强”之证,俗话应为后脖子僵硬不适,伴有疼痛感。此证可见于风寒暑湿之邪所致之外感太阳表病,也可见于杂病内伤的痰浊郁阻于上焦胸膈之瓜蒂散证,或热与水互结而成的热实结胸的大陷胸汤(丸)证。而“项背强几几”之证,与“项强”一证迥然有别。

“项背强几几”中的“几几”两字,无论在读音上,还是在字形、字义上,历代医家和学者都存着争议:在读音上有读ji(音机)、jin(音筋)、shu(音书)之不同,我个人赞同目前一般习惯的读法,读shu音。

在字形上有“几几”和“几几”之争。余个人认为,无论如何考训,有钩无钩,不会影响其医理。

在字义上,学者们各抒己见,余个人认为,无论怎样训释,其包涵项背拘紧不适并伴有束缚样疼痛感之意是无疑的。

余临证多年,治此类“项背强几几”病症多人,无汗者则以葛根汤加减治之,有汗者则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之,均收到满意效果。

此二方同是桂枝汤加味而成,两方之差别就在于前者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后者为桂枝汤只加葛根。此二方只是有无麻黄之异,所主之症也仅仅是有汗无汗之别。这一点,是治疗“项背强几几”病人时必须牢记的。

“项背强几几”一症,有人在讲《伤寒论》时解释说,此症与“头项强痛”相比,仅仅是疼痛部位偏下一点,涉及到肩和后背。余对此不敢苟同,原因就在于,从临床实践我们认识到了“项背强几几”不仅仅是疼痛部位的偏下偏广,更重要的是其疼痛的特点与“头项强痛”迥然有别:“项背强几几”之疼痛都在病人身体发生活动时引发,如咳嗽、打喷嚏、转头转身、弯腰或活动时发生,病人如果在安卧或安静状态时毫无疼痛拘紧之感;而“头项强痛”则其疼痛局限于头和项部为主,其疼痛呈持续性,无论病人在安静状态还是动态下均有疼痛感(外感病的表病阶段均表现为这种“头项强痛”)。

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期间,曾与同室姜元安教授(现已去香港浸会大学任教)论及此症,姜教授也有同样感悟。

无论麻黄汤,还是葛根汤,举凡含有麻黄一药相伍的解表剂,一定要注意不可过用,“见好即收”,即《内经》所云“毒药攻邪,十愈其七”,麻黄汤不可久服,否则会使病人表气不固而出现表气虚,动则汗出的弊端。

本例病人倘若在末诊时只投一剂治之,恐怕就不会出现动则汗出的表虚自汗之情,余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而以玉屏风散弥补以收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