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放心,本公众号只有育儿干货! 作为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前绘本编辑的毛豆妈, 宁愿不推送也绝不制造文字垃圾! 你们懂毛豆妈的, 即使是大周末,照顾完孩子吃喝拉撒, 最大的享受仍然是葛优躺,读几本好书。 这个周末读到了两本特别受益的书, 我噌的一下从葛优躺的姿势变为直挺挺, 赶紧把好故事分享给大家。 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上世纪美国。 记录在布鲁斯博士的书《登天之梯》与《爱的教养》, 均有记录可查。 1980年左右, 美国儿童创伤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布鲁斯博士 被要求去法庭上出庭作证。 竟然是这样一起可怕案件: 16岁的青少年利昂, 丧心病狂的杀害了两名十几岁的女孩, 又强奸了她们的尸体。 从法律角度上讲,利昂犯了死罪,面临着死刑。 而研究儿童创伤心理学的布鲁斯博士, 需要为利昂的辩护律师出庭作证, 看是否会有“减轻罪行”的因素。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 怎么会犯下如此残忍的罪行? 布鲁斯博士先是调查了利昂在学校的记录: 记录显示:利昂是一个完全缺乏和他人情感联系的人。 犯罪事实非常触目惊心: 两名被害的女孩只有12岁,才到青春期。 利昂迅速用皮带困住一名女孩, 再捅死了另一名女孩, 之后还对她们的尸体又踢又踹。 令人震惊的真相在后面。 利昂的妈妈叫做玛丽亚,共育2子。 大儿子弗兰克事业有成,已经做了父亲。 为什么小儿子利昂却冷漠至此? 原因是: 生大儿子弗兰克时,外婆、奶奶、阿姨和婶婶们, 都花了不少时间和新妈妈、新宝宝呆在一起。 妈妈和宝贝都沉浸在大家庭的关注和爱护里。 而生第二个孩子利昂时,这些带来安全感的关系网络却不复存在了。 当时玛丽亚已经从大家庭里搬了出来, 她实在是无暇顾及两个孩子, 从利昂大约才1个月的时候, 妈妈就和当时4岁大的弗兰克一起在外面散步, 把还是婴儿的利昂留在黑暗的公寓里。 这样也非她故意所为, 没有育儿知识的她以为:孩子不哭闹就行了, 她不明白: 及时应和孩子的需求,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自从利昂被单独留在公寓里后, 妈妈观察到他的哭闹没有以前多了, 就觉得自己的方法奏效了。 这才是最可怕的结果! 布鲁斯博士长期研究孩子的创伤心理, 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是怎么形成的。 每次当妈妈玛丽亚带着大儿子出门散步时, 利昂就在婴儿床里哇哇大哭,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嚎啕大哭根本就无济于事。 他就那么躺在哪里, 孤孤单单,无人照看, 也没有人同他讲话, 也没有人称赞他会翻身, 婴儿床里也没有多少空间可以供他探索发现。 在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 他听不到别人说话, 也看不到新鲜的东西, 更得不到任何关注。 他幼年时期对温暖和触摸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而孩子只有知道什么是持续的关爱, 安全感才能健康发展。 利昂感受别人的爱和痛苦的能力已经没有了, 他杀人,就如同拔起一棵草。 还是在美国,1980年代。 17岁的赖恩是富二代,有豪宅、有名车, 还被常青藤录取。 但是,他是一名少年强奸犯。 在赖恩的生日聚会上, 他强暴了邻居15岁的智障女孩艾米。 可怕的是,赖恩说: “我不明白我哪里做错了。除非我强暴她, 否则那个智障一辈子都不可能和我这样优秀的男生发生关系。” 这种普通人一听就“WTF'的话, 为何赖恩毫无是非感? 还是那位儿童创伤学专家布鲁斯,找到了答案。 赖恩出生于当地富裕家庭,父母极其忙碌。 在他3岁上幼儿园前,前后共换了18位保姆。 嗯,没错,就是这个数。 第一个保姆是这样离职的: 在赖恩只有两个月的时候, 妈妈发现儿子和保姆更亲。 (废话,谁叫你亲妈忙的不着面) 只有看到保姆的时候,赖恩的眼睛才会发亮, 只有保姆能够逗得赖恩喜笑颜开。 所以,妈妈以保姆过分尽职为理由解雇了她。 相似的情况又再次发生。 妈妈以为是保姆在暗中作祟,儿子才跟她不亲, 于是在赖恩9个月的时候, 妈妈又解雇了第2个保姆。 赖恩的父母以为这样就能和儿子建立牢固的感情。 但是,他们傻到家了。 因为婴儿情感的建立, 需要无数次简单的重复, 如拥抱、抚摸、亲吻和喂食等。 毛豆妈不得不再重复一遍: 因为婴儿情感的建立, 需要无数次简单的重复, 如拥抱、抚摸、亲吻和喂食等。 而赖恩刚开始熟悉某个保姆的气味、触摸和微笑, 也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刚要建立时, 这个“妈妈”就消失了,他必须重新熟悉另一个母亲。 而刚熟悉了旧的,保姆又被解雇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 短短几年内,赖恩被18个母亲抛弃。 这种一次次被抛弃的经历, 对孩子的发育会造成毁灭性影响。 他的安全感干脆就当机了, 他也不再试图从人际交往中获得快乐。 因为对赖恩而言,人和人的交往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他也无法信任任何人。 后来赖恩因为强奸罪入狱。 从出生到4岁,大脑的发育呈爆炸式发展。 4岁小孩的大脑已经达到成年人脑体积的90%。 大部分的脑神经系统发育都发生在这段时期。 所以,这一段时期的安全感也最脆弱, 最容易受到损害。 早期受到压力的体验,将会永久改变孩子的大脑。 我在文章《宝宝安全感缺失,一生难弥补——0-3岁安全感培养》里写过: ”如果用一个圆来形容宝宝的成长, 圆周是宝宝面对的未知, 而圆心就是妈妈永远的支持。 爸爸妈妈在他需要的时候总会出现, 关注他,爱抚他, 他的安全感才慢慢建立, 才有力量面对圆周的未知。“ 希望那两个真实的悲剧永远不会再发生。 希望天下父母们都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有多重要! 毛豆妈更多情绪文章 孩子爱发脾气?这里有养殖说明书(推荐!) |
|
来自: Kongwu8855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