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标鉴赏

 老刘tdrhg 2016-10-23
烟标鉴赏
日期: 2006年11月20日 来源: 东方烟草报


                                   白鹅曲项向天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人骆宾王以优美的语言,既刻画出鹅的形象,又烘托出鹅悠闲浮游于水面的情景。原沂水卷烟厂出品的“鹅牌”烟标,恰好表现出诗人笔下的鹅的神韵。
    鹅的祖先是雁。我国养鹅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如今的白鹅、灰鹅和狮头鹅,都是人们培育的良种。白鹅长着白羽毛,鹅黄冠,红脚蹼,走路一摇一摆。灰鹅的羽毛呈灰色。狮头鹅的前额和颔下长有黑色的肉质冠髯,很威武,颇有卫士风度。这几种鹅经过长期饲养,虽已失去了飞翔能力,但保留了祖先的机警勇敢以及对同伙相亲、对敌害警惕的特性,一旦遭到侵袭,就会群起而攻之。这在其他家禽中是少见的。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特别爱鹅,他写字换鹅的故事广为流传。为什么王羲之如此爱鹅?不少学者从书法上找原因,认为鹅的样子对执笔、运笔有启发。清人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写道:“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矩,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间。”
    在欧洲历史上,曾有一个白鹅救城市的故事。公元前390年,罗马要冲卡底托尔山城堡的守城士兵在节日里大醉。高卢人突然来袭,幸好神庙里的鹅群被惊动,大叫大嚷,才使被吵醒的全城军民一同击退了敌人。后来人们建了一个纪念碑,以表彰鹅的功绩。
    起伏的水面,细嫩的垂柳,悠闲的鹅,再次欣赏“鹅牌”烟标,您是否对鹅有了新的认识呢?

 

                                         冲汉凌霄光岳楼


    山东省聊城市旧城中心有座光岳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远眺料敌与严更漏”,以修城余料建成,原名为余木楼。东昌府在聊城设治所后,又称东昌楼。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之意,遂改为光岳楼。
    光岳楼台基为砖石结构,高9米,占地1238平方米。上部为木结构,楼四层五间,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并有回廊相通,表现出宋元向明清过渡时的建筑风格。
    光岳楼通高33米,冲汉凌霄,为聊城的标志性建筑。楼内存有清康熙皇帝御笔“神光钟瑛”碑刻、乾隆皇帝诗刻及历次重修时的碑记和嵌壁石刻20块。1938年,国民党爱国将领范筑先为抗击日本侵略军,曾设巷战指挥部于此。建国后,光岳楼多次进行维修。1974年,为纪念建楼600周年,郭沫若手书“光岳楼”匾额悬于楼上,丰子恺撰书藏头楹联云:“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强大祖国文物永昌”。
    原临清卷烟厂出品的“光岳楼”烟标,大红底色,主图是雄伟的光岳楼立体图样,副图为光岳楼图案,与主图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反差。如您有机会登楼远眺,望鲁西北平野无垠,黄河苍茫接天,自会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神奇感受之中。
(据《中国烟草文化图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