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霜降 ▏霜桑叶另有奇功

 陈鑫医师 2016-10-23

霜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临床常作为解表药用于外感风热证或肝经风热所致之目赤流泪等症。但作为止汗药应用,大多数医者体会不深。笔者1994年偶见文献报道,用单味桑叶治疗汗证,试用治疗一男青年多汗症,服3剂而止长期自汗。以后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之汗多及更年期汗症,亦多有见效者。故请教导师路志正教授,得知桑叶止汗早有记载,为此,特举相关文献记载及路教授经验,以示桑叶止汗之功效。

1 本草

《神农本草经》载:“桑叶气味苦寒,有小毒,主除寒热出汗”。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桑叶有主治出汗这一功效。但后世有医家误解为有使人出汗的功能,又主除寒热,故用于表证以清热解表、疏散风热,实乃大误也。

《本草纲目》云:“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指出桑叶可治盗汗,应研末服用。《得配本草》云:“桑叶,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止汗”。指出其泄火抑阳益阴的作用机理。《本草经疏》云:“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有热,及因内热出汗。”对桑叶性味、功效、主治,予以明确记载。

《本草备要》云:“桑叶,甘寒,手、足阳明大肠、胃之药。凉血燥湿,去风明目。末服止盗汗”,并附有生动有效的病案举例。

2 医方考

最早使用桑叶止汗的医家张杲在《医说》“心悸健忘”条下,独列桑叶止汗一条并载有病案。朱震亨常单用桑叶治盗汗,其《丹溪心法》中载:“盗汗,独心孔一片有汗,青桑第二叶为末,米饮调服,最止盗汗”;在《丹溪治法心要·卷二·盗汗三十三》中亦有将桑叶合入复方止盗汗,其云“本方(指当归六黄汤)内再加知母、党参、甘草、浮麦、桑叶”。

至明清时代诸医家已广泛应用桑叶治疗汗症,如《医学人门》云:“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盖阳加于阴谓之汗”。桑叶清凉,能抑阳益阴、走表卫,故有此效。

《嵩崖遵生全书》中载清虚热桑叶汤治疗诸汗心血虚有热,则盗汗。《傅青主男科》出汗中载:“人有病不宜多汗,若过出汗,恐其亡阳,不可不用药以敛之,方用人参、黄芪、当归各一两,桑叶五片,麦冬三钱,炒枣仁一钱,水煎服”。《治验论案》中治骨蒸盗汗(瘀血盗汗)方,亦用霜桑叶五钱。《医方辨难大成》中密窍固阴煎方治饮食入腹自汗若洗,用桑叶一两。

陈士铎认为桑叶“为行经止汗之药”,最善用桑叶治疗各种汗症,如自拟敛汗汤用“黄芪一两,麦冬五钱,北五味子二钱,桑叶十四片,水煎服”,至今仍是临床治虚劳盗汗的常用方;补阴止汗汤中用桑叶、五味子配熟地黄、山茱萸、人参、白术、地骨皮、沙参等治阴虚汗出;收汗丹用桑叶十片治疗胃火炽盛之自汗症;滋心汤用桑叶十四片治疗劳累过度心汗症;遏汗丸中用桑叶一斤,用为主药治疗头项汗出,肾火有余,肾水不足之证。其在大治法、收治法中均以桑叶、黄芪为基础,配人参、白术、麦冬、五味子等,治大汗症之汗出如雨不止,甚则亡阳证。

3 路志正老师用桑叶经验

路老师认为,桑叶用于止汗,确是一味妙药。不论自汗盗汗、寒热虚实均可,但临证时宜视具体病情辨证施治,或需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一般单用研末,每次6~9g,米饮调服;或入水煎服,每次9~15g。主要适宜于内热亢盛所致汗症。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辨证为虚热汗出者,或因单味药力弱势薄而效微时,可伍以疏肝、补肾之品,并常合煅牡蛎、糯稻根等药以滋阴潜阳敛汗,可收良效。临证组方用药,尤应具体辨证,并视病情掌握用药比例。因其性偏凉,对于脾胃虚寒者不宜,应慎用,否则会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

本文

本文摘自《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9期,作者:魏华,路洁。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