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睹为快)洪山殿镇志 第一编:地理(七)

 刘荣辉1 2016-10-23


(图文无关)

第一编 地 理

第四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涝冰灾

一、干旱

境内陆处“衡邵干旱走廊”,民间历来有“年防天干”的谚语。四季均有干旱发生,尤其是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农作物生产需水量多,水量供需矛盾突出,危害明显。清宣宗道光十五年(1835正月至七月不雨,境内遍地皆赤,饥荒严重。民谣流传“可怜,可怜真可怜,可怜道光十五年,麻蝈干得口向天,麻雀干得走四川”。冬季又疫病流行,雪上加霜。民国二十三年(1934境内大旱,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后50多天未雨,旱情为六十年来所未见,湘乡县100万余亩水稻90多万亩受灾,减产九成,中里尤甚(境内属之),民以树皮野草神仙土充饥,因灾外迁华容一带1000多户死亡200多1963年,境内夏秋连旱,河坝干涸,中稻、红薯严重减产,晚稻多数失收。2013年7~8月,境内出现极端天气过程,持续高温干旱长达45天,最高气温39℃,洣水河、双板桥河断流,稻田和农作物出现大面积枯萎。

二、洪涝

洪涝是境内仅次于干旱的主要自然灾害。据气象资料记载,暴雨在4月~11月均有出现,尤以4月~8月为甚,年平均暴雨天数为3.1天。民国二十年(1931年)境内发生特大洪水。5月28日下午4时许,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助以狂风直至29日8时河水暴涨,沿江田园,顿成泽国,房屋倾倒者,随处皆是。水灾最重的为二十六都的龟龄桥、三十五都的洲上等地。1954年6月中旬境内连降大雨,最大日降雨量136.4毫米,山洪暴发,造成近百年罕见的水患,因灾倒塌房屋618间死亡13人。1978年6月14日,境内降大暴雨,因灾倒塌房屋128间死亡2人。

三、冰冻

境内冰冻一般出现在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下旬之间。民国十八年(19291215日严寒18日始冻,至次年2月方解。境内冰厚五六寸,池塘可行人,碗口大的树木齐腰折断,成片松被毁。2008年1月下旬境内遭遇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极端最低温度达-10℃,道路冰冻不散,人们出行艰难,电网故障频繁,交通通讯中断,镇党委、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没有出现一例人员冻死冻伤事故。

 

第二  

境内除冬季严寒外,春末夏初和秋末也出现寒冷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素称倒春寒5月寒秋寒合称为三寒。

一、倒春寒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秧期间的倒寒天气过程。据双峰县志记载,从1957年至1987年中有9年出现10次,机率29%,分别为出现在3月下旬的5次4月上旬的3次4月下旬的2次,其中1966年4月3日13日的倒春寒,致早稻烂秧率达60%。

 

二、五月寒

5月中下旬早稻分蘖期间的低温天气过程,1957年至1987年共9年出现,机率29%持续最长的1958年达10天之久1984年5月寒,境内早稻出现僵苗,生育期推迟67天。

 

三、秋寒

俗称“寒露风”,为寒露前后晚稻抽穗扬花期间的低温天气过程一般造成晚稻减产。1966年4月3日~13日的倒春寒,造成境内早稻烂秧60%。

 

第三节  大风 冰雹

境内大风四季均有发生,冰雹往往与雷雨大风伴随而来。大风与冰雹的危害范围虽是局部性的,但损失惊人。1982年5月2日,境内大风,最大风速23米/秒,拔木断笋,吹断电杆,灾情严重。1992年4月30日,境内发生严重冰雹灾害,直径1~3厘米不等的冰雹穿过上湖洞和中湖洞,造成沿线房屋受损、树木折断、作物受灾,成熟小麦减产八成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