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茶与评茶 |范增平

 简兮 2016-10-23
   品茶与评茶 |范增平




文/范增平 海峡茶道

    茶经过人们几千年的利用,得到许多人的关注,人文的含量也就特别丰富了,世界上几个国家,如:印度、中国包括台湾等,都称茶为“国饮”,可见茶与人们关系的密切及受人们的重视。 

    茶是嗜好性的农作物,也是高经济作物,是人们广泛利用的饮料,嗜好性的饮品,常因个人的喜好而有不同的感受,世界上茶有千万种,一种茶好喝或不好喝,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喜好而不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因饮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喝茶、饮茶、品茶 、叹茶,其中“品茶 ”为饮茶的高境界。 

    品茶 ,是一种从感性、从人性出发的享受,今天心情好、天气好,又有三五好友来相聚,大家就来品一壶乌龙茶,一杯入口,慢慢细品,有人说涩、有人说甘;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都无伤大雅。 品乌龙茶的清幽淡雅或醇浓美味,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嗅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悠远醇厚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一个人在家休闲时,泡一杯绿茶,静静看着杯中茶叶起伏,感受那种宁静、恬淡的幽雅清香,清纯甘鲜的茶汤,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也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清醇、真美的韵味来,所谓:淡中品致味。 

    品茶 是一种感性的喝茶,好似写作抒情文,抒情文写作时,要有心灵的触动和感悟,运用拟人、想像、比喻等方法,将心中的情感抒发出来,感动了读者产生共鸣。 品茶 时要将眼、耳、鼻、舌、身的感受,透过意的统摄,具体化的释放出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感动,才是品茶 的高境界。 孔夫子与弟子们谈各人的志向时,每位弟子的性格各有不同,也不免发出“吾与点也”的喟然而叹。 茶人在面对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的茶时,自不免也有不同的感受,更有引发共鸣的期待,岂能让茶在滚烫的煎熬中默默的凋零。 

    所以,品茶 是一个综合性的感受,环境、气氛、茶友、心情,很多的元素都会融和到茶的滋味中,品茶 不是要下定义,不是要打分数,只是去体验、去感受茶带来的感觉、感动与感悟。 

    品茶 如品味人生,苏东坡有诗:“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品茶 有三乐: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茶 ,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 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茶 ,无须多言,就心有灵犀一点通。 众品得慧,“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 ,互相沟通,相互启发,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是品茶 的乐事。 通过实践品茶 后,从品茶 活动中,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评茶 ”是一种科学,科学是要讲究数据、讲究标准的,评茶 师要从茶??叶的品质、特色,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等,依照既定的标准,去仔细判别,如实阐述,甚至要参考科学实验所取得的数据,才能为这个茶下定论,而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影响到对茶叶的评判。 

    评茶 可以说是理性的喝茶,好像写作说明文, 说明文写作时,要先对要说明的事,有一清楚的概念、认识,把主题说得明白,并作出清楚的判断。 所以评茶 时要对所评之茶,其审评标准有所理解,以眼、耳、鼻、舌、身之所识,对茶的色、香、味、形,做出不偏不倚的判断,评茶 要具备评茶 的感官能力和科技的方法应用。 

    评茶 ,分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经干、湿评后得出结论。 在每一项审评中,都包含诸多因素:外形嫩度、形态、整碎、净度,汤色颜色、亮度和清浊度,香气的香型、高低、纯异和持久性;滋味有纯异、浓淡、醉涩、厚弱、甘苦及鲜爽感等;叶底嫩度、色泽、匀度等,每个元素的不同表现,有专用评茶 术语。 

    因此,品茶评茶 ,乍听起来,似乎很相像,但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品”为品味,是个人对茶的感性认识。 “评”是评判,必须是有根有据的科学行为。 

    品茶 ,就是品其味,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品茶 讲究的是程式。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 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 本身就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希望品茶品茶 ,给生活带来多一点乐趣。 

〈20130416完稿,05月第87期刊出〉
茶艺 茶道 范增平 品茶 评茶






欢迎手机访问 道德九九网-手机版 (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