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流行音乐引发的共鸣 哪些经典曾被视为黄色

 爱历史 2020-10-30

1979年我们国家宣布允许从港澳带收音机、录音机进入内陆,从那时候起回国的港澳侨胞在回乡探亲带来“会说话的匣子”的同时,也随着磁带将港澳琅琅上口流行音乐带入了内陆。

那时候国内刚从十年内乱中摆脱出来,耳边早已将样板戏以及“高、快、硬、响”的革命歌曲听得不厌其烦,突然听到舒缓且娓娓道来完全不一样的音乐风格,整个人都舒坦了。

在当时的中国人们因为“左”的束缚根本不敢去追求多彩的生活,也没钱去追求。相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在家里悄悄的开个舞会,也会被邻居大妈举报搞流氓聚会。可见当时的社会有多么的单调而没有色彩。

在此前的革命中人们能听到的除了语录歌就是样板戏,而此前的一些外国歌曲和抒情歌曲也在当时的集中打击中成为了反动,黄色的代表。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九九艳阳天》这样著名的“黄色歌曲”。

但人们向往幸福的生活意志是不能一直压抑的,港台流行音乐正好在环境松动后让人们压抑已久的生活欲望获得了迸发的共鸣。以邓丽君为代表的甜美嗓音抚慰着人们曾经受伤的心灵,唤醒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而就在这时,CCTV于1979年12月31日晚上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其中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但随之而来的批判之声也不绝于耳。批判者将《乡恋》不同于以往的演唱形式称为是颓废的靡靡之音,是亡国之声。尽管批判者众多,但人民却有着自己的选择。上万人冒雨排队就为了能在现场亲耳听到李谷一的演唱。在因为敏感没将《乡恋》排入节目单时,现场更是齐声高喊,指名要听,最后主办方也不得不顺应民意。

从此以后流行音乐在中国内陆遍地开花结果,歌曲不再只歌颂革命与伟人,开始讲述普通人的情感故事,符合普通人审美的大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