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子裸跤,绳妓和那些江湖之戏

 INIGLOO 2016-10-23

过年的时候,谁都能歇,皇帝不能歇。从正旦早朝开始,要上朝、祭祖、接受各国使节拜贺、赐宴、打春、迎祥……一大套功课做下来,正月十五以后了。这个时候,皇帝才能放松下来,和后妃们吃个饭喝个酒,看看演出,玩上几天。

然后就出事儿了。

宋朝嘉佑某年正月十八日,皇帝带着后宫娘娘们上开封皇宫宣德门,看民间百戏,其中有个刺激的节目——女子裸体相扑。

相扑就是摔跤,在宋朝可是个相当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水浒传》里的摔跤高手燕青,就曾经摔倒擎天柱,摔得黑旋风李逵找不着北。摔跤当年就叫相扑,日本现在还保留着这个名字,另一个名字是争交。男选手上场之前,要由女选手搞个垫场赛,聚拢人气,被称为“女飐”。每当摔跤比赛开始时,女飐负责出来热场子,当时叫打套子,数对打完,观众已经是人山人海。这时候,男人的比赛才开始。。女选手们穿着暴露,甚至裸着——衣服要是多了,一拽一跟头,那就没法玩了。


明版《水浒传》插图,燕青摔倒擎天柱。

由于是民俗,所以皇帝和后宫的娘娘们一点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睁大眼睛把女子裸摔的节目看完了,之后一个字:赏!可有人看着别扭啊。这个人就是司马光。他觉得大庭广众,女人赤身裸体的太不像样,老百姓看看也就算了,你皇帝和后妃们带头看,那风气不就败坏了么?于是他上书了,要求取缔女子摔跤。

皇帝什么反应史书没记载,有记载的是女子裸摔根本就没禁,到了南宋还十分兴旺。南宋杭州还有几位史上留名的女选手: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


蹑球之戏,是盛行在唐朝的一种玩意儿。可不是踢足球,说白了,是踩球——一个直径数尺的大木球,外面饰以彩绘,滚到观众面前。一个姑娘跳上去,用脚控制着木球,前进、后退、左右转向,萦回去来,无不如意。这不就是杂技团的表演吗?

这还不是最刺激的。最刺激的表演者叫绳妓。《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唐玄宗就看了这样一场演出。广场两边竖起几丈高的立柱,立柱之间绷着笔直如弓弦的绳子。妓女们(女演员)从一端蹑足而上,在绳子上往来自如,行动敏捷,望之如神仙。如果再绳子中间相逢,还能侧身而过,有穿着高木屐走绳的,前后弯腰,从容仰俯。更动人魂魄的,是踩着五六尺的高跷上去的,还有在绳子上叠罗汉,高达四五重,然后上面的人一个空翻,又站到了绳子上。没人掉下来。当然,她们不是随便演演,所有动作,都要跟着鼓点儿——现在的大马戏团演出也不过如此。


秋千。

这样的演出,最早仅限于宫廷,直到安史之乱之后,才逐步蔓延到民间。

说到马戏,最早是在晋朝出现的。真正马上表演的记载,出现在晋朝,讲的是北方后赵石虎的事情——他在正会殿前看表演,一辆马车驶出,上面有一个高达两丈的立柱,立柱顶上贯横木。横木两端各有一名演员,或作鸟飞之状,或者倒悬朝下。车上也没闲着,小演员们作猕猴之形,在马身上行走,一会儿站在马头上,一会儿钻到马肚子下,一会儿又到了马尾,而马丝毫不受影响,奔走如故。对了,那时候这不叫马戏,而是叫“猿骑”,也写作“猨骑”。


这种马上表演到了明朝,成为“走骠骑”,又叫“走解”。明朝天顺三年三月五日,皇帝赐文武百官在后苑观看走骠骑。只见一匹马飞驰而出,马上人打着旗帜,这是领队,接着又一匹马跟上,马上人矫健腾挪,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人马相得,精彩纷呈。一匹接一匹,整个表演的队伍,马匹上百。最后是以胡服、架鹰、走犬的围猎场景结束,十分壮观。

走解传到江湖上,就是跑马卖艺。到了清朝,演员们大多变成了女性,靠这个赌博、奸淫的事情逐渐增多。康熙年间,陕西出现了陈四案,一个拥有一百多人的逃荒卖艺家庭,被控抢劫,惊动了皇帝,要求严审。陈四等主犯被斩立决,家人被发往黑龙江为奴。而当时的山西提督潘育龙乘机上书,将走马卖解之人尽数查拿,江湖演艺发展遭受沉重打击。知道为啥中国出不了大篷车吉普赛人了吧?逃荒,那不是给盛世抹黑嘛。

不过,康熙年间还真的搞了场大马戏。康熙二十二年,因为四海承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皇帝决定拨银一千两,在后宰门外搭高台,上演《目连救母》。这出戏的特别之处在于,用到的道具涉及动物的,全部用活的,动用了虎、象、马。现在的话剧,舞美让把活马牵到舞台上,还真不新鲜。


饭局上的表演。

民间百戏,花样可就更多了。金元时期,民间有一种倒喇戏,用琵琶、胡琴、筝等乐器组成乐队伴奏,舞蹈演员们则头顶双瓯,瓯上燃灯,口噙湘竹,以竹击节,有点像现在杂记中的顶碗,又有点像曲艺中的燃灯大鼓,关键是,他们不是站着,而是要舞蹈。这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不得不提一提木偶戏,也叫傀儡戏。《梦粱录》说,最早的一出木偶戏,讲的是汉朝陈平奇计解白马之围的故事。当时有名的艺人有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木偶戏也是分很多种的,其中有一种叫“肩担戏”,拿个木棍,挂个帘子就开始演出了,一手五个指头,上面五个小木偶,另一手敲锣打鼓,嘴里变声,给众多人物配音,整个演出,一个人齐活。现在,这种手指木偶,还是妈妈给小孩子讲故事的最佳道具吧?

人操纵的傀儡戏,没什么奇特的——听说过机械木偶戏吗?唐朝大历年间,太原节度使辛云京去世,葬礼上,就出现了机械木偶——各路节度使纷纷送祭礼,其中范阳送来的最大个,上面俩木偶对打,是尉迟恭战突厥,“机关动作,栩栩如生”。等到祭奠完毕,灵车要出发的时候,范阳的使者把队伍拦住了:“别走啊,还没演完那。”于是大家停下,等着下一出:项羽刘邦鸿门宴。来哭灵的人们争先恐后,扒着帷幕看戏,都没人哭了。最后孝子出现,说演的不错,赏马两匹,这才完事。


和木偶戏齐名的,自然是皮影戏,宋元已经相当普及。《武林旧事》中写,杭州著名的皮影戏演员有三贾和三伏,三贾是贾伟、贾仪、贾佑,三伏是伏大、伏二、伏三。还有一名女性,叫黑妈妈。《梦粱录》则说,杭州的名演员是贾四郎、王升和王闰卿等。皮影戏起于汴京,刚开始用素纸制作,后来改用羊皮,用彩色装饰,避免损坏。皮影戏的内容,大多是说史,所以“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好人坏人,一目了然。


明末《西厢记》彩色插图,以木偶戏的方式表达故事内容。


明朝还流行一种“过锦戏”,大约有一百多回,每回的演员都有十来个人。一回过锦戏的演出时间不算长,引旗一对在锣鼓声中上场,就是一回开始了。其内容大多来自市井,比如世间骗局丑态啊、怨男痴女啊、奸商官司啊之类,关键是,一定要把观众逗笑。有点类似微缩的元杂剧,实际上更像现在的小品。

张岱《陶庵梦忆》说,明朝还有个节目,叫“扮马上故事”。二三十人骑在马上,不需要怎么演,也不要演技,关键是要像,大家一出来,就能让观众明白这是哪一出。衣袍铠甲之类服装道具,花再多的钱也不在乎。他讲到有一次祈雨,他家所在地方要搞马上故事,题材是《水浒》,于是大家遍地去寻找黑矮汉、长大汉、头陀、胖大和尚、茁壮妇人、姣长妇人、青脸的、红脸的……城里没有去郊区、本县没有去邻县,重金聘请,最后终于凑齐了一套梁山好汉。


文体从来不分家,说完文艺演出,再说点体育的。古代最红火的运动项目是什么?不是足球,是马球。马球从唐朝就开始出现了,唐玄宗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率领皇家马球队击败过吐蕃来访使节组成的球队。后来马球流传到军队里,代代相传。到了宋朝,行伍出身的赵匡胤更是马球迷,他们举办马球比赛,制定场地和规则,比赛越发正规。


明代马球图画。


宋朝最爱马球的皇帝,非南宋的宋孝宗莫属。即便是刮风下雨,他也要在空场上搭个大棚子,地上铺沙,继续比赛。宋孝宗打球,至少出过两次事故,一次是球打在脸上,封了一只眼。这事儿传出去,北方的金国立马送了个千手千眼观音给他——挤兑人呗。还有一次,球打在马身上,马惊了,驮着皇帝直奔马厩而去。马厩房子很矮,马跑过去了,皇帝却被挂在房檐上。大臣们赶到时,就看见宋孝宗双手扒着房檐,在半空中晃荡呢,见着大臣们,头句话是:“马往那边跑了……”这还真够淡定的。

除了马球以外,古代最为普及的群众体育运动,就是拔河。拔河这个词,唐朝就有了,再以前,还叫过“牵钩”。相传是春秋时楚国伐吴,练兵时用的。原来是用竹篾编的缆绳,后来改用麻绳,长达四五十丈,两边共分出几百条小绳。每年正月望日,人们都举办拔河比赛,分成两队,把小绳子系在胸前,然后在鼓点声中对拉。大绳正中立大旗为界,观众齐声加油,胜负规则就不用说了,人人都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