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季:十招抓住学生的心

 变通致久 2016-10-23

大人常会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专心?”但德国心理学者沃夫刚·贝格曼指出,这不是问题的真正核心,问题应该是,“为什么他们有兴趣的事物与主题这么少?”贝格曼分析,孩子年轻力盛时就生活在过度充满刺激的状态,使他们很难能从中选择并且设定优先级。另一个关键原因则和学校教育有关,因为多数学校遵循着一套令人疲于学习的教材、令人殚精力竭的教育模式。

“好玩、有乐趣”的教学,并不代表就是花俏而无内涵的活动表演,或是完全没有压力的学习。“有挑战”孩子才觉得上课“好玩”,因此教学内容太简单就如同太难、枯燥的上课方式一样,也会很快扼杀孩子的专注力。

  有关大脑的研究发现,学生若能同时运用多种感官,愈有助于学习的专注。学生们觉得游戏与戏剧教学、多媒体教学、户外教学以及动手做,是最能让他们专心的上课方式。老师在调查中也呼应各类“互动”、“多元”的上课方式,有助于学生专心。以下是十种比较常被运用的教学做法,同一课程、甚至在同一堂课可以灵活运用。  

  第1招 动手做

  高雄市文府国小自然老师庄婷媜在参与国科会一项有关专注力的研究后发现,“一般传统教学方式只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十五分钟,但‘动手做’可以让时间更长,”而“动手做”是她多样教法中,最让学生热情投入的教法之一。

  “有一次听到学校工友用水管吹奏‘太湖船’,给了我很好的教学设计灵感,”庄婷媜说,她联结到教科书里的“声音与乐器”单元,设计出“校有贝多芬”。

  庄婷媜先以自制的乐器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及好奇心,并进行声音原理教学。然后邀请工友来课堂上进行一场让学生感官大开的“创意乐器达人”演奏会。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团队合作研制创作乐器,进行动手做的教学课程、以及演奏发表。

  在“校有贝多芬”十堂课程结束前,她再利用《彩衣吹笛人》绘本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动物听得见,而人类却听不见的状况?”、“有没有可能小孩听得见,而大人却听不见的状况?为什么?”并以此做为这个教学单元的另类评量。  

 第2招 游戏

  学校游园会可以像一场热闹的市集,也可以是一场科学教育游戏,例如台中市向上国中今年三月那场师生至今难忘的“科学园游会”。

  向上自然领域老师团队先与学生社团合作,把课堂的科学知识编演成一出玄疑剧情故事“三个神秘的包裹”来进行“有奖征答”,成功卷起校园科学热。接着相关班级需自制短片,营销自定的科学主题游戏,“他们必须先搞清楚科学原理,然后深入浅出表达,引发其他学生来闯关的兴趣,”生物老师陈润玲开心地说,在游戏中看到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第3招 戏剧教学

  “偶们来游戏”是三民国小艺术领域团队发展出来的校本课程,已进行七年。低年级布置我家、扮家家酒简单对白,中年级学做手套偶,学配乐、通过绘本改编的脚本练对白,五年级学做杖头偶、自编或改编故事,六年级以班级为话题来编剧,课程最后以话剧演出结尾。

  “学生预知自己将来读几年级时,可以上什么、做什么,都很期待。”美术教师袁春容说,而且,有的孩子平常落东落西、漫不经心,演起戏来却丝丝入扣,这有机会改写别人对他的印象,获得肯定与赞美也让他比较愿意投入其他方面的努力。  

  第4招 运用图像、影片等多媒材

  “现在学生注意力被太多事物分散,需要更精采的课来吸引他们的眼光。”东海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施奇亭说,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上起他的课,特别有劲。

  当上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施奇廷会比较“蜘蛛人”漫画版和电影版差别,并以物理定律来解析为何漫画版中蜘蛛人射丝原本要救桥上落下的女主角,反造成女主角颈断身亡;电影版中蜘蛛人是跳过去抱住女主角,没有漫画版的重力冲击,因而救援成功。

  嘉义县梅山国文老师苏丽华也会运用影片来辅助教学。例如她上到《我所知道的康桥》这课,先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十分钟,让学生对徐志摩性格及身边的人有较具体想象,进而解释为何他的文字是热情及浓密的。对于课文中一些形容词,例如“漠楞楞”,要求学生试着去画出那画面。她说,学生对这个人、这个地方发生兴趣,冗长的课文才能进行得很顺畅。  

  第5招 户外教学

  大自然是最有吸引力的教学资源、也是最好的老师。离自然环境很近的台北县屈尺国小,就把大自然当成另外一个教室系统。他们在数学课或自然课学习测量溪流的流速,小朋友自己用绳子绑瓶子,到邻近学校的新店溪测量。学校还让出一间教室任由学生画图,厕所门也被拆下来给学生画,把体验藉由艺术表达出来。课程进行一年多,屈尺国小广兴分校主任吕冈侃说,现在学生最不想听到的是:“你明天不用来上课。”  

 第6招 自主学习

  “孩子对他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一定会特别专注。”台北市永安国小教务主任孙惠龄说。永安在去年进行课程评鉴调查时发现,把弹性课程规划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明水时间”,比起一般学科课程,更受到中高年级学生的喜爱。

  永安的孩子在每隔周连续两节的“明水时间”,从选定研究主题、方法、进度、做出成果并发表分享,全由孩子按着自己兴趣与能力来,老师做的只是从旁引导,“孩子做发表分享时,常会出现让我们惊赞不已的报告,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比我们大人预期的还要好。”  

 第7招 阅读

  阅读是所有认知行为中最能促进专注力,也是一切学习和理解力的基础。认知专家认为,一切能促进阅读的方法,都能够增进孩子专注力。

  台东市初来国小每天透过说故事、念读、班级共读、英语绘本阅读等晨读活动来推动阅读。六年下来,李治国校长观察,孩子们现在较能坐得住,在规矩与生活习惯方面的表现也较好,阅读课外书培养出孩子专注学习的习惯,是“意外”的效果。  

  第8招 教材生活化

  在北市实践国中简素兰的国文课上,老师将现实生活中的元素变成教材。比如新闻标题、广告、谚语俗语、流行歌词、招牌、电视名言、节目名称、活动主题、喜帖、邀请函、竞选标语等,俯拾即是,对孩子都有吸引力。

  简素兰说,广告就很好用。要教比喻,中华豆腐的“女人心,豆腐心”可以用上。教映衬,就拿钟表广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教夸张,福特汽车的“风的方向,由你决定”很适合。又如“六书造字原则”是不可不学的文化知识,但现代的孩子很难理解,她就用交通标志和民俗用字来辅助教学,比如“禁止汽车进入”标志代表“指示”,也可以用“招财进宝”来会意。  

  第9招 以动养静

  国外最近研究发现,与一般想法相反的是,当孩子不必安静坐着时,注意力反而特别好。在美国有些小学为了改善学生注意力,将肢体活动融入教学课程,在加拿大还有学校要孩子练健脑操(Brain Gym),在德国也有“活动的学校”。

  让孩子透过趣味的肢体教学活动来学英文,是桃园县德龙国小教师朱妙珍的招牌教法之一。例如今年在花旗英语教学种子基金英语教案设计比赛获奖的“ABC字母有氧操”,是朱妙珍依照字母的字音、字形发明的趣味体操,让学生一边发音一边做动作,例如,“B”比出两个大肚子,“H”是爬楼梯,“N”是溜滑梯,“P”是拍屁股。“不管是刚接触英语的学生,还是之前在补习班学过的孩子,都可以一起学得很开心”。  

 第10招 静坐自觉

  压力太大、太紧张,大脑很容易当机;放松,却有助于专注和思考。一些研究已经指出,瑜珈、静坐等,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集中心力的效果。

  一篇《静坐对国小学童情绪智力之影响》论文研究显示,83%的小学生认为静坐可让成绩进步、头脑变聪明、快乐、精神充沛、容易入睡,也有七成学生说静坐让情绪平稳、学习速度加快。

  台北市西湖国中数学老师卢美娟在初接一个班级、或感觉学生人心躁动时,常会带着孩子一起静坐,“先让学生学会静下来,有自觉力,才有专注力。”卢美娟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