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如何操控我们的生活

 520qingtian 2016-10-23

点击蓝色字体即可关注

摘自:《双向养育》

直到今天,许多人对情绪的认识仍局限在愤怒、伤心和快乐。他们没有足够的词汇去识别自己的情绪,能用来表达情绪的词汇则更是贫乏,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感受仍然谜雾重重。但是,情绪的世界并不难以理解,不应该如此神秘。

迄今为止在人际关系领域的最大突破,是我们懂得应该重视每个人的感受,帮助彼此感觉更好而非更坏。我们对他人、对孩子以及对自己抱有何种感受,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情绪的根源

爱和恐惧是两种基本感受,其他所有情绪都根源于它们。幸福、悲伤、嫉妒、愤怒、挫败和快乐都是衍生情绪。

爱的本质存在于我们人生中为之奋斗的所有事情:幸福、快乐、开心、成就感、舒适以及内心的平和。爱需要通过行动体现,沉默的爱是不充分的。爱需要以让他人能够感受到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这种表示,爱会成为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和谐家庭的基石。

恐惧

恐惧本质上是每个人在生活中竭力避免的事情,会造成不安、沮丧和烦恼。在恐惧心理下,人的身体会进入一种“战斗或逃避”的压力反应。长期处于恐惧的心理状态会大大降低心理和身体的幸福感,导致焦虑和低自尊。恐惧是家庭不幸的根源,它会以各种形式体现出来,例如退缩、压抑、愤怒、攻击性、怨恨和对他人的贬损。

每个人都在爱与恐惧、和谐与不和谐、平衡与失衡之间摇摆。成长的某些特定阶段会让我们自动陷入到一种不和谐状态,困难会让所有人失衡,这是自然规律。

愤怒源头常是恐惧

假设你正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突然有人在你面前毫无征兆地变线,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愤怒?不!第一反应一定是恐惧:害怕失去生命,害怕发生车祸,害怕伤害他人。你的肾上腺和能量水平冲到峰值。你在接下来的瞬间意识到,自己没有失去生命,也没有发生车祸,恐惧变为愤怒。在急剧上升的肾上腺刺激下,你可能会大喊、咒骂或做竖起中指。

你这时的愤怒只是衍生情绪,恐惧才是根源。每个愤怒的人都会感到害怕。理解愤怒是衍生情绪,有助于减轻我们在遇到愤怒行为时的紧张程度。我们需要学会直接面对愤怒背后的恐惧。通过应对恐惧而非愤怒,我们可以解决真正的问题,而愤怒也会随之消失。

《爸爸去哪儿》中刘烨带着儿子在西双版纳丛林探险之旅,诺一害怕蛇、虫子等危险动物被吓哭好几次,跟爸爸发脾气。

保持内心平衡

冰山在海上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漂浮。无论怎样的狂风暴雨和强大洋流影响它的运动,它在失去平衡后总能自然回归到平衡状态。人也是如此。

在爱意充盈的环境中,人们感受到最多的安宁、安全、被照顾和信任,这是快乐的。而在充斥恐惧之地,人们则感受到不安、危险、缺乏关爱、缺乏信任感,这是痛苦的。在经历恐惧之后,人们都会寻求回归内心的平衡状态。人的神经系统与快乐/痛苦紧密相连,它帮助我们返回到带给我们平和、安宁的内心平衡状态。

我们可以从心理失衡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心理疾病患者。他们无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点,人生摇摇欲坠。事实是,即使我们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行为失常,但有一点确定无疑,这必定根植于某个原因。一个人孩童时代受到的虐待将严重影响一生的行为。患者们无法凭一己之力摆脱痛苦经历,而是需要别人的帮助。关于成长的这个事实,对养育孩子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要说明今天的失衡行为是由以前哪个原因造成的,的确非常困难。因为不能发现导致失衡的原因,许多人最终放弃。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任何失衡行为必有其原因。

每个杀人犯、恐怖分子、强奸犯、小偷和骗子都是从家庭走上邪恶之路。同样,每个富有同情心、富有创造力、达到自我实现、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是从家庭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在经常遭到虐待、忽视和恐惧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许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永远活在失衡的心理阴影中。

如果儿童时代的成长坏境能持续满足其内在需求并获得健康、正向评价,那么他极有可能成为广受欢迎的人。

内容选自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的《Breakthrough Parenting》中文版(亲子教育专家欧阳晖译版本)。

相比较目前市面上其他育儿类书籍,这本书的内容更为现代、系统和全面,强调父母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每章节不以“孩子”为开头,以“人”为开头,并融合了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孩童养育、人类学和哲学,适用于任何人群。这也是为什么它的中文版被命名为《双向养育》。

阅读原文直接购买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