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称

 【起点】 2016-10-23
                        【古代年岁别称】

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 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 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 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 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 振”。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 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 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 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 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 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 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 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 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 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 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 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 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 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 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农历月份的别称】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 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 汉书·冯衍传》中说: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二月又称如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 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 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 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叫做季月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 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 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 称。

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 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 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 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 《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别称还 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 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 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 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 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六月称为荷月“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出污泥而 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 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 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 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 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 月。

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 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 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 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九月别称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 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 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 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 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 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 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 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 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 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 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 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十二月定为腊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 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 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 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 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 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月份的别称】

一 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二 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 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四 月: 阳月 麦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 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 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 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 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九 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 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冬 飞阴月。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

【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
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
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
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
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
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
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
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
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
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
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


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
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


【农历四季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农历月份别称传统版】

正 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 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 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 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 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 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 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 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 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 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古代女子别称】

 
女子;二字为古今通称,泛指所有女性。”《论语·阳货》:“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 孙,远之则怨”。

女士: 士人女性,比喻有才华有德馨的女子。《诗·大雅·既醉》:“其仆维何,釐尔女士孔 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 唐 张说 《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衣冠礼乐, 耳目所徵,号之诸生,实为女士

萧娘:“萧娘”是唐朝所使用的与“女子”类似的泛称。“萧娘”是从与“萧郎”相对而来。“萧 郎”本指姓萧的男子。《梁书·武帝纪(上)》便曾用“萧郎”称梁武帝萧衍。后来引申为所 有的男子。因此,与“萧郎”相对应的“萧娘”便指代所有的女子了。周邦彦《夜游宫》词 曰:“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 书”。

“巾帼”“裙钗”“红裙”“金钿”“粉黛”“红粉”“妆次”
等都是前人从服 饰着眼的对于妇女的代称。如:“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巾帼:“巾帼”本指我国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式,后指代妇女。“帼”也有“巾”的意思。据《晋 书·宣帝纪》载:“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这里“亮”即诸葛 亮,“帝”指的是司马懿,诸葛亮骂阵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些妇人 的头饰,嘲弄他太不像男子汉。

巾帼英雄:指才智出众的妇女。

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唐·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 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裙钗:裙子与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旧时借指妇女。《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 裙钗。”柳亚子《香凝夫人属题画集·再赋两律》之二:“茫茫宙合今何世,粥粥裙钗此最 贤。”

粉黛:本指妇女涂正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玄色颜料,喻指。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 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 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

千金小姐:古时把富贵人家的女孩称为“侯门千金”,后泛称未婚女孩为“千金小姐”。 元代曲 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 便”。

花魁:百花的魁首,喻指绝色佳人。旧时也指有名的妓女。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七:“省识三郎 肠 断意, 马嵬风雨葬花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小道该死,冒犯花魁,可怜见 小道则个”。

淑女:指温和贤良而美好的女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娥眉”的省称。

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专用作“自己的妻子”的谦称。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后用来形容中年妇女仍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古代男子别称】

:《史记·律书》记载:“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丁原意为强壮、壮盛,后引申为男子的别 称,并由此而衍生出“丁壮”、“丁强”、“壮丁”、“人丁”、“丁夫”、“丁男”等称 呼。所言大意均为强壮而有力的男人。

:男子称为“汉”,始于西汉武帝时期。当时的汉朝国力强盛,兵多将广,将士作战勇猛,北方匈 奴士兵不能匹敌,故称之为“汉儿”、“好汉”。北齐文宣帝要任命魏恺为青州长史,魏恺坚辞 不就。文宣帝对人说:“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后来“汉”逐渐就普遍指代那些成年的 男子了。

好汉:“好汉”则指男子当中的优秀者。唐朝武则天时,狄仁杰奉旨推荐“一好汉任长”,他推荐 了荆州张柬之。《新唐书》称张柬之为奇男子。苏轼有诗曰:“人间一好汉,准似张长 史”。宋元以后,“好汉”常指代那些“仗义疏财,扶危救贫”之人。

男子汉: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子”、“好汉”与“男子”相混合,衍生出“男子汉”一词,专指 那些身强力壮、堂堂正正的男人。

子、夫、士、郎、父(甫):男人的地位是尊贵的。 像“子”、“夫”、“士”、“郎”、“父(甫)”等既是他们的通称,又是他们的美称与尊称。

关于“子”,《左传·昭公二十年》:“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 者鄙乎”。杨伯峻作注认为:“子为男子之美称,意为顺从我的人不失为男子汉。”

关于“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中有云:“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孔颖达注 疏认为:“士者,男子之大号也”。

“父”与“夫”、“甫”相通,都是男子的美称,或用于尊长,或用于同辈,既可自谓,亦可 称人。在先秦典籍之中,吕尚(齐太公)、管仲被尊为“尚 父”、“仲父”;孔子名丘字仲尼,因而有“尼父”之称。宋代,人名或之字后用“父”字几乎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中有些“父”字还是后来添加的。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云:“钱勰字穆,范祖禹字淳,皆一字,交友以其难呼,故增父字,非其本也。”现在一般人只知道宋有钱穆字穆父,范祖禹字淳甫,而很少人知道他们本来叫作钱穆和范淳。

士父、夫子、匹夫、郎君:由“子、夫、士、郎、父”等单字组合而成的“士父”、“夫子”、“匹夫”、“郎君”等也都是对男人的敬称。

大官、相公:“大官”、“相公”等是对有一定地位的男子或上层社会的年轻人的称呼。在古 代通俗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张大官”、“李大官”的字样。

丈夫、大丈夫:“丈夫”不仅仅是妻子的配偶,它也是男子的别称。《说广》认为:“周制以寸 为尺,十寸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周代的一尺相当于中等身材的妇女的 手长,约在十六至十七厘米之间,而一丈约在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厘米之间,正 是成年男子的身长,可见“丈夫”本指身长一丈的男子汉。而“大丈夫”则是人 们对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的称呼,如我们常说的“大丈夫敢作为……”、“大 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

萧郎:“萧郎”既是男子的通称,又是女子对自己情人的爱称。它原来本指姓萧的男子。《梁书· 武帝纪上》用“萧郎”指代梁武帝萧衍。后来到了唐朝,有一个叫崔郊的,他的姑姑有一个 婢女,长得十分美丽,后来卖给了连帅,崔郊十分思慕她,因赠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来,人们因此而称美好的男子或 女子爱恋的男子为“萧郎”。

须眉:《韩非子·观行》:“目失镜无以正须眉。”古时以为男子之美在于须眉,故以须眉来代称男子。《红楼梦》中有云:“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

髦士、髦秀、髦英、髦俊、髦彦、髦哲、髦杰:《尔雅·释言》中记载:“髦,俊 也。”注疏认为:“毛中之长毫曰髦,士之俊选者借譬为名焉。”因此人们用“髦 士”、“髦秀”、“髦英”、“髦俊”、“髦彦”、“髦哲”、“髦杰”来喻称英俊潇洒、 才智出众的男人。唐朝张说《侍宴》诗:“髦彦星辰下,仙章日日回”。

吉士、玉郎:古人对男子的美称。“玉郎”也可以作为女子对自己情人的爱称。“吉士”语出 《诗经·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朱熹注:“吉士,犹美士 也。”关于“玉郎”,牛峤在《菩萨蛮》词中有云:“门外雪花飞,玉郎犹未 归。”宋玉、宋朝、徐公、潘岳、卫玠:在我国历史上,美男子可谓不少。如春秋 战国时期的宋玉、宋朝、徐公;晋朝时期的潘岳、卫玠等,都可谓是绝代的美男。

卫玠又名卫玉,晋朝人,小时后就风神秀异,一次乘车入市,整个洛阳城的人都出来观看,视之为玉人。当时的名士乐广将女儿嫁给了卫玠,时人有“妇公冰清,女婿玉润”之语,来赞赏他们的体貌华美,风姿秀异。

潘岳又名潘安,小名檀奴,后人称之为檀郎;晋朝人,其姿容秀美,无与伦比。少年时拿着弹弓游于都市洛阳,漂亮的女子见了,手拉手将其围住,不让其走开,以细细睹其美颜。李贺《牡丹种曲》中有诗曰:“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庭月明燕也语”。久而久之,美男子的名字就逐渐成了美男的代称。

关于“宋玉”,明朝陈所闻散曲《闺思》中曾这样叙述:“销魂莺燕偏拖逗,不知宋玉何缘独怨秋三国阮籍《猕猴赋》中有对“宋朝”的描写:“沐兰汤而滋秽兮,匪宋朝之媚人。”关于“潘安”,《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有这样的的句子:“难道真个嫌我丑陋……一定要选个陈平、潘安不成
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才高貌美,天下之丽人东家之女曾登墙窥视三年,而玉不为所动。宋朝是春秋宋国人,“容貌甚美”。《左传·定公十四年》中记载:“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杜预注:“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意思是说宋朝的美吸引了美丽的卫侯夫人南子,他们两人曾有私通艳事。《战国策·齐策》曾有“城北徐公”的记载:“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诗人高旭《檗子以诗见怀次韵答之》中有“君才肯让云间陆,臣美愿输城北徐”的诗句。

佳人:“佳人”在古代是一个中性的称谓,对年轻貌美的男子同样可以这样称呼。东汉初年,在朝 廷中担任尚书令的文职官员陆闳,品学兼优,且“美姿容”。皇帝刘秀初次见他时,就失 声赞扬道:“南方固多佳人。”这里的佳人指的就是陆闳。另外,对于才干出众的男子, 包括武将在内,也可以佳人相称。三国时,魏国大将曹真,韬略娴熟,作战勇敢且战绩不 凡,曾两次率军打败刘备的偏师,并在牛渚屯大胜孙权。著名的街亭之战,也是他以大将 军的身份,亲临前线,指挥大将军张郃取得全胜的。后人称赞他曰:“曹子丹,佳人 也”。

千金:古时男子也可以称作“千金”。“金”原是我国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秦代一镒为一金,汉 代一斤为一金。据说那“金”当时实在为黄铜,但铜在当时也很少,故千斤也很贵重的。据 此,有人用以喻为身价很高的贵人。《南史·谢胐传》记载:谢胐年幼聪慧,能诗文,人称 之为“神童”,其父当着客人的面夸奖曰:“真吾家千金也”。

美人、香草:也曾作为过男子的别称。汉语中的“美”字,除指容貌仪表之外,还指人的才德品 行。《孟子·尽心下》曰:“充实之谓美”。香草本义为具有芳香气味的草类,人们 用之比喻忠贞。所谓“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便是。屈原的作 品最好作此种譬喻。汉朝王逸在《离骚》序中曰:“《离骚》之文,依《诗》取兴, 引类譬喻,故善写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奸佞。灵修美人,以媲喻君”。 后人沿袭屈原,常常把“香草”、“美人”作为忠贞贤良之人的代称。宋朝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诗:“楚客留情著香草,启期传意入鸣琴”。

【古代美女别称】

颜如玉:宋真宗赵恒:“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娇娥:唐寅《美人对月》“斜鬓娇娥夜卧迟,梨花风尽鸟栖枝”。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 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 堂”。

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 行红粉一时稀”。

红妆: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西施:西施原名施夷光,亦称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美女的代称。唐·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 西施且一笑, 众女安得妍”。 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无端司马登纶阁,催促西施 上钓船”。 清·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 西施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娃馆”。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异之意。也有以“尤物”形容性感、美貌的女性的。白居易《真娘墓》 :“脂肤荑手不牢固, 世间尤物难留连”。

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的年轻女子。《乐府诗集·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 德。感郎义气重,遂得结金兰”。

大家闺秀:旧时指有地位的大户人家的秀丽女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 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二八佳人:指十五六岁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 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婵娟:姿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 娟唱竹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