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乘说和三乘说哪个了义

 乘物游心观自在 2016-10-24


2016-05-03 吕澂 纯粹佛教
一乘之说,梵方与此土久成诤论,悬案莫决。奘师尝传五种姓之说(此为奘门中坚思想),以三乘为了义,而中土台贤皆宗一乘,共起攻击,致诬基师为三车法师(指经籍酒肉声伎,事载《宋高僧传》),争辩而至於诬蔑谩骂,足见其相攻之烈。而奘门灵润法宝等亦主一乘为了义,神泰慧沼等复著论破之(慧沼有《能显中边慧日论》),然此问题终未获解决也。
今另作一解以观其通,此须据佛与众生两方面以言,从佛以观众生,则一乘为了义;从众生之自处,则三乘为了义。所以者何?佛视众生等同一子;同具佛性,即同属佛所摄受,故不必说一切众生皆成佛而後皆有佛性,但就其对佛之教法有感受性言,众生皆已尽有佛性之义,此依法身等流而说也(《佛性论》谓法身等流即三藏十二部法)。况在无姓众生,佛亦不忍任其流转,而欲以人天善根成熟之。依如是说则一乘为究竟也。
再就众生之自处言,虽同具佛性,而一类世欲深重不信佛语,有一分不信者是为小乘,有全分不信者即名阐提,此等差别皆在众生本身,佛原等视而无异也(《佛性论》云,我说阐提无性者,为回彼不谤佛法故。若不谤佛法,则非定性阐提矣)。依如是说,则三乘为了义也。佛视众生性有同然,众生自处则因习而远(非先天决定,缘习染而异),固应分别观察矣。对此问题,而进此解,似於事实更相近也。
况在无姓众生,佛亦不忍任其流转,而欲以人天善根成熟之。依如是说则一乘为究竟也。
再就众生之自处言,虽同具佛性,而一类世欲深重不信佛语,有一分不信者是为小乘,有全分不信者即名阐提,此等差别皆在众生本身,佛原等视而无异也(《佛性论》云,我说阐提无性者,为回彼不谤佛法故。若不谤佛法,则非定性阐提矣)。依如是说,则三乘为了义也。佛视众生性有同然,众生自处则因习而远(非先天决定,缘习染而异),固应分别观察矣。对此问题,而进此解,似於事实更相近也。
(《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二),页974-9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