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山大陈纪念馆

 我的逸园 2016-10-24

    记者 徐聪琳 李啸  文/摄  报道组 郑积亮 毛凌霄

    提起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很多人的印象往往是古朴宁静的村落,悠扬婉转的村歌,却鲜为人知那里曾燃烧过革命的硝烟战火。

    82年前的9月,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从福建挺进浙江江山,在当地转战5天后继续北上。

    如今,先遣队设立过军团部的大陈村里,一座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江山大陈纪念馆(以下简称大陈纪念馆),让后人铭记那一段“血战东南半壁红”的往事。

    “没有切断交通,就不得北上。”

    “从宏观层面讲,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牵制国民党兵力,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而在江山境内,先遣队最主要的任务其实是切断杭江铁路(记者注:浙赣铁路前身)。”江山市档案局局长、史志办主任徐青在筹备大陈纪念馆时,曾多次到北京的中央档案馆查询史料,甚至找到了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给先遣队下达的作战电文。

    透过大陈纪念馆中,这些电文的复印件陈列,参观者可以更为明晰先遣队彼时背水一战的心路历程:“没有完成炸桥破路、切断交通的任务,先遣队就不得北上。”

    在徐青如数家珍的讲解下,历史仿佛回到82年前那个风雨如晦的清晨。

    1934年9月12日拂晓,先遣队从福建冒雨穿过江(山)浦(城)公路,跨入江山廿七都。9月13日,先遣队在进军皖南途中,与国民党追击部队在江山进行了一次“清湖战斗”。在烧毁镇口的两个碉堡,消灭20多个保安团丁,大挫敌人气焰后,先遣队渡过了江山港。

    9月15日下午,先遣队抵达大陈村,又派了一个营和部分工兵、侦察兵炸毁了杭江铁路航头大桥的一座桥墩。“炸桥部队破坏了桥墩后,守桥敌兵闻风而逃。”徐青说,为了掩护炸桥部队,先遣队主动出击,与追击敌军激战到深夜。

    16日,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命令中央航空学校出动6架飞机参战,轰炸大陈。“在当时的物资条件下,出动6架飞机轰炸一个村庄,可见敌军对此处的重视程度。”徐青说,事实上先遣队已于16日凌晨甩掉敌人,向常山方向挺进,结束了在江山的5天战斗,继续挥师北上。沿途红军书写标语,张贴宣言,发动群众,打击土豪,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

    光辉的革命与温暖的村歌

    “鏖战清湖”、“激战大陈”,这仅仅是大陈纪念馆内一小部分展示内容。200余平方米的空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阶段”“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阶段”“红军挺进师阶段”“人物志”四大主题交相辉映,地图、图片、文字说明以及蜡像场景、武器装备等,重现了当时红军将士的奋战事迹。

    多年以后,粟裕将军曾为这段历史如是感慨:“当年来自仙霞岭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红!”

    “以前总觉得红军长征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红军足迹就在我们身边。”来自衢州学院吴宁博士数字3D工作室的3名大学生跟随徐青的脚步,在纪念馆的各个角落拍摄了近千张高清照片。他们将运用全景技术,把大陈纪念馆“搬”到互联网上,让更多人只需滑动鼠标、手机,就能“漫步”于纪念馆。

    “我很佩服追寻红色历史记忆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才能让后人不忘历史,让先烈英名永在。”在记录下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后,吴宁博士还希望能将红军用过的水壶、遗留的弹壳等实物资料转化成三维模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为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物提供更多保护方式。”

    离开大陈纪念馆,吴宁与学生们走在白墙黛瓦间,感受着村庄的宁静祥和,在与大陈乡党委书记周飞交谈中,听说了大陈村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的动人故事。

    “妈妈是个象征,她不仅是母亲,更像是红色的中国共产党……”感动于光辉历史与温暖现实交织出这片土地最坚韧,也最温和的面貌,吴宁当即决定,要将这首村歌也安放在大陈纪念馆的网络数字展馆中,为这段红色故事作出更深情的注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