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勒老早子——老上海的味道

 昵称36322368 2016-10-24

“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多少的声音都跟着它起……”金嗓子周璇搿歌声带侬穿越时空,画家贺友直老先生搿画笔拨侬带进了阿勒老早子搿上海。朋友,侬还记得老早子搿上海是啥搿样子伐?

【十六铺】 十六铺是旧时上海的重要地区,此处有走海洋长江的轮船码头,是咸鱼行的集中地,又是法商的几路有轨电车的终点站。此处紧挨中国地界,以铁栅为界,北面是法租界,南面是华界,招商局码头在法国人的地界,在中国人地界的是大达码头。朝里走几条小马路上一色的咸鱼行,到中华路是中国地界了,就是旧称的南市。

【小东门的咸货行】 小东门地处十六铺的里边。在中华路上,是华界。在这一小圏子里几乎都是咸鱼行。

【姚主教路的电车轨道】 现今的天平路当时叫姚主教路。这条路朝南走到徐家汇、朝北走到霞飞路(今淮海路)。当时的徐家汇还不闹猛,是从十六铺过来的2路有轨电车的终点站。

【可的牛奶棚】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牛奶这东西只有中上等级的人家才能喝得起,并且不是随便能买的,非要定时定购,先付费而后每天按定量送奶。这里画的是当年上海唯一供应鲜牛奶的“可的牛奶棚”。(现今上海图书馆处)

【徐中心的老洋房】 现在的徐中心医院原本是缩在里面的一幢红砖砌起的老式洋房。

【铜仁路的肠汤线粉摊】 铜仁路上有一肠汤线粉摊,东西干净道地,二角五分一碗的“全家福”,是肠、肚、心、肺齐全,以致有的食客在南阳路的糟坊里拎只小酒壶配上一碗全家福,享受一顿既美味又能微醺的早餐,何其乐惠乃耳。

【陆根荣摆熟食摊】 在南阳路路南的拐角有一爿糟坊(酱园),每到傍晚,必摆出一熟食摊,卖猪头肉、牛肉、牛肚,摊主是曾经轰动上海滩的社会新闻的主角陆根荣。(王慧如陆根荣的故事)陆根荣从被富家小姐迷恋跌落到摆熟食摊,能起能落,也不简单了。

【马和记牛肉面】 在今新乐路富民路东湖路的交汇处的一家名叫“马和记”的牛肉面馆很是有名。这爿店面不怎么样,牛肉很有特点,它是白煮切薄片,刀功极好,切得薄而均匀,蘸牛肉的是加盐、香油调和的芝麻酱。后来听到传说“马和记卖的不是牛肉是马肉”。

【南阳路上的私家饭店】 这家饭店的格局有点特别,食客进出走后门。这是因为它开设在住宅里,房子属西式里弄,正门朝南处于弄堂里,而后门临街(南阳路)却成了出入通道。饭店虽小却很有特色点,如肉饼子蒸咸鲞鱼、肉饼子蒸蛋……尤其是饭店老板曾是天蟾舞台前台经理,大厨是著名京剧武旦。

【原来的锦江饭店】 原始的锦江饭店在“中华职业补习学校”西面。学校在华龙路(今雁荡路)环龙路(今南昌路)。

【顶早的洁而精】 洁而精川菜馆在雁荡路复兴公园后门的左首。它的原始老店是缩在现今妇女用品商店后面一条小马路麦赛尔蒂路(今兴安路)的一幢民居里,没有门面。这幅画是想当然画出来的。

【小常州排骨年糕】 小常州排骨年糕的摊位设在今四川中路汉口路福州路之间,坐东朝西,在一处斜坡上,架几片芦席,按放锅灶,平房里放几张板桌。设备简陋但排骨和年糕的做法很讲究,不是用油炸,而是用调理好的老滷汆焐,所以排骨嫩年糕糯而入味,成为当时响当当的小吃名牌。

【罗春阁生煎】 旧时上海茶楼大都附有点心摊,其中多数是生煎包子,也有蟹壳黄。罗春阁是茶楼,开设在浙江路上。它的生煎馒头在旧上海是顶级名小吃,质量水准永保不变。

【南阳桥杀牛公司】 南阳桥杀牛公司是在现今的淮海东路或柳林路稍北。当时能看见大群的牛往里赶,整车的猪朝里运。这个画面是凭想象画的。

【满庭芳臭豆腐】 满庭芳(或是坊)处于今福建中路广东路这一带。那里有个臭豆腐摊很气派,摊主几年如一日地热枕周到地应付顾客,生意一直很火。

【老上海的几大旧货市场】 在旧时的上海,收旧货的遍布全市,然而旧货市场能够称为“市场”格局的,恐怕仅有平济利路(今济南路)与虬江路两处。虬江路卖的主要是进口旧西装、玻璃皮带、丝袜、美军剩余物质、各种车辆零件等;而平济路摆的大都是家庭用品:如锅、罐、盆、壶、桌、椅、刀、斧……无奇不有。

【看足球比赛】 那是在194几年,东华队与侨联队在跑马厅比足球。当时日寇已进租界,上海尚存三支球队。东华队有张邦伦、贾幼良。

【九华堂卖画店】 当年的九华堂在今河南路福州路,是裱画作坊,临街的橱窗里挂着卖的画,都是名家的精品。如果当时有眼力并有财力,全收下来,今天特价抛出,可置得别墅七八九十幢、奔驰宝马一长溜。

【弄堂里的钱庄】 旧时有天津路钱庄一条街,每爿钱庄都是一家一幢屋。但也有例外,如图所画的弄堂钱庄,设在法大马路(今金陵路)一条弄堂里,柜台职员办事在这幢石库门房子的客堂部位。

【红头阿三开红绿灯】 旧时的红绿灯变换由人工操作。如爱多亚路西藏路交叉位子建一交通指挥的岗亭,由一负责指挥交通的警察“红头阿三”守在上面操纵交通指示灯。画面上有大世界,怪不得此处要设交通指挥岗亭。

【佛陀街老正兴】 这是出于一个掌故画的一爿饭店,在《上海掌故辞典》里查到,位置在南京东路的慈淑大楼所处的3**号。

【马泳斋白斩鸡的垫底】 大世界的西南对面有一爿熟食名店“马泳斋”。这爿店的诸多熟食中最佳者当数白斩鸡,这白斩鸡皮嫩黄肉清白,斩切得大小得体,选的部位有翅有背有肚有腿,尤其是垫底铺一层海蜇头子,是奉送的,这档海蜇头若在当今可以说无论出多高代价也买不到如此质量的货色的。

【培罗蒙做衣为顾客立档】 在旧时上海,有专营蹩脚西装的地方:如湖北路(旧称大兴街)淮海路(嵩山路近段),这种地方专卖现成西装,面料次,做工差,穿不几天就走样。要考究到慕尔鸣路(茂名路)法国总会对面西装店,面料自选,裁缝师傅是挂牌的名师。凡到培罗蒙定制服装,店里为顾客保存量体尺寸,下次再去,可根据身材胖瘦稍作改动。

【买下脚】 旧时饭店吃饭没有打包这回事,都是倒进泔脚桶。但也有例外,在南京西路平安电影院的隔壁弄堂里,常见有人拿了钢精锅子在沧州饭店后门排队,做什么?买吃剩的下脚,有全鸡、整只蹄膀、热炒等,干湿任选,价廉物美。至于是否带菌沾毒,吃了再说不计后果了。

【营造厂与水木作】 旧时造房大都是石库门弄堂房子,多数是两三、四层,不需要工程队,也不必动用机械设备,只要泥水木匠即可。那时常在街边见到一种店招“营造厂”、“水木作”,店堂里陈列的只是几块木头跳板、水桶、泥刀之类的工具,无外卖的货色,这类店铺的营生就是建造房子。

【钱家塘风光】 钱家塘在淮海路上,东面是陕西南路,旧称环龙路,北面临街有一幢公寓楼叫淮海大楼,坐南朝北一排商店,大都是二三层建筑。整条淮海路(旧称霞飞路)的闹猛到此段结束,但就在这钱家塘的地方却也交关闹猛,其中有虞永兴南货店,有混堂,有酒店,出入期间的有白俄男女,男的十有八九是酒鬼,女的涂脂抹粉卖色相。住在这里的是一群苦恼的中国老百姓。

【两位甲级一等医生】 那是在1952—1953年之间。在淮海路的淮海坊东面一家药房的二楼,有个私人诊所,医生叫乐文照,挂号费不低于旧币三万(相当后来的三元),诊室房间不小,医疗设备也不少,墙壁上挂的证书:“甲级一等医师”。在他隔壁也有一家私人诊所,医生叫董承朗,也是名医。

【童年看影戏】 小时候看电影没有现今的条件。是在露天放映,银幕是一块四方大白布,观众坐的是木制长条靠背椅,放映机就摆在观众席中间,观众能亲眼看到放映员的操作。

【淮海路陕西路周边的点心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淮海路陕西路的周边有多少点心店?淮海坊弄堂口,小笼是出名的,交头面也不差。在它斜对面有一家招牌叫“江夏”的湖北馆子,卖豆皮、乌龟汤,很有特色的。再就是24路车站处的“野味香”馄饨;进贤路的西口有爿面馆,生意也很红火。

【健身房】 这个健身房在威海路陕西路拐角处,现今好象成了三角花园。原来的健身房不大,只备几副杠铃,大小轻重不等的铁哑铃,收费不多。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这家健身房的主办人及教练名叫赵祝光,成了国家级别的教练了。

【混乱的辅币】 1938年~1939年间铜板分币突然不见了,生活中失去了交换手段,生活顿时乱套。此时就出现了罕见的创造。首先有英商电车公司使用自制的铝质分币,再有市民以邮票代币,邮票有一定的资值,为防损污,使用前用半透明的玻璃纸包妥,作为购物或找还的凭证。更为有趣的是油酱烟纸店,买包香烟打斤酱油以自书凭条作找零用,就是在白纸上写钱值x分,盖上店章,凭这纸条在近边街区流通。

【吕百列黄金】 旧时的城皇庙也有一爿专售黄金首饰的名店——吕百列。这爿店专卖“跑快”金货。何谓跑快?就是戴在手上的戒指镯头只可一闪而过眼,不允许伫足细观,因为此物若被仔细欣赏,必定破绽必现。因其做工粗劣,光泽刺眼。不过佩戴不起真货却有几分虚荣心的人腕上指上颈上套上这东西多少得点满足。

深切缅怀连环画大家贺友直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