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愿架上药生尘(致敬我的医生朋友们)

 为什么73 2016-10-24

宁愿架上药生尘(致敬我的医生朋友们)

原创 2016-10-24 禅音 禅音

身边全是中医,是什么感觉?这个我知道。


今年春天,先生和我出发南下,本来要去看一位医生朋友,人生无常,恰逢朋友念佛归西之时,本意欢聚,变成此生送别,倍感唏嘘。


在送别朋友的素宴上,满满一大桌子,都是中医同仁,有意思的是,大家彼此相熟,每个人说起逢春老师的恩泽之谊,才知道,相同的因缘如此深厚。突然之间,感觉大家都已经认识了好久好久,他们也许都不是这一辈子做医生了。


看着他们,我很感动。正是这些平凡但又勇敢的人,给了多少有缘人解除病苦,而我们文化,也就这样默默流淌,在每一个方药手法,每一根银针,每一缕艾灸的香气里。


他们的苦楚,压力,我比谁都看的清楚。说他们是最累的人,也不为过。他们的热爱,喜悦,我也都懂。每一位中医朋友都象一味药,气味性皆不同,有的是大将军,有一夫当关,万病退却之勇。有的象园丁,精心的帮你伺弄乙木,己土,修养生息。有的是推手,帮你转动枢机,通达气血。有的就是彻底的读书人,读书,读病人,别无他事,用他的话讲,不爱吃,不爱穿,什么爱好都没有,懂一句内经比什么都高兴。这些医生们个个不同,特别有意思,有时偏性反而又成药性。


业医靠的是德,技,缘。学医的发心,直接决定了医生的方向。真正热爱中医,希望更多人健康的,才算是有苍生大医的种子。技术,是靠一个医生的天赋,特长,热爱所决定。而缘,是最微妙的。能遇到谁,信任谁,就是缘了。我见过,中医,西医都不信的病人,找谁治病都是无功的。


病是自家生的,如果病人不想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医生也不好帮的。位置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上,决定了我们怎么想。彼此的换位思考是最关键的。有时候,做人的缺失,也是病的根源,多替别人想想,少一些理所应当,多一分尊重感恩,本身就是治疗的开始了。


昨天,从道医会的现场归来,看到中医越来越繁荣,想到我的中医朋友们,感恩之外更多的是致敬。我愿与你们生生世世同行!共愿世间少病少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