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个不一样的股民--波浪理论能干啥(3)

 天下文章抄不抄 2016-10-24
波浪理论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结构”、“比例”、“时间”。前面已经大致解读了结构,结构的篇幅较长,不仅是在牛市和熊市,波浪理论对波浪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在横盘和整理时的波浪结构,也有充分解读。波浪有42图,是各种形态的解读。可以作为学习波浪理论的参考。

关于比例,波浪理论着墨不多,仍然是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理论。前文以说过,斐波那契数列前后数字的商接近黄金比例,0.236(0.618×0.382)0.618、0.382、1.618、1.382等不同数字,成为了波浪测算的基础,这里还包含了中位数0.5。
如果1浪的高度为1000点,2浪的回撤最有可能是1000×0.382=382点;或者是1000×0.5=500点,最大是1000×0.618=618点。
如果跌破618点,就很有可能是一波调整浪。更不能跌破1000点,否则就违背了波浪理论的第一原则,原有浪形必须被推翻。

举个例子:
如果1浪的高度为1000点,2浪的回撤最有可能是1000×0.382=382点;或者是1000×0.5=500点,最大是1000×0.618=618点。如果跌破618点,就很有可能是一波调整浪。更不能跌破1000点,否则就违背了波浪理论的第一原则,原有浪形必须被推翻。
一般来说,第一浪都不会太高,
三浪出现延长浪的概率较高。
■这样,测算三浪的高度就要参考1.618、2.382、2.618等几个数字,一浪的高度乘这几个黄金比率,可以预测三浪的高度。再根据一浪与三浪的关系,三浪是否延长等条件,可以通过黄金比例预测五浪的截止点。
按照八浪结构的原理,通过黄金比例可以分析三浪调整的位置。全世界大规模经济体的股市基本都呈上升趋势,按照八浪结构的解释,通常牛市都是五浪构成,熊市则是三浪下跌,所以才回长期上升。
◎牛市走完后,将会是三浪调整,三浪调整的比例,有可能是牛市高度的0.382、0.5、0.618。熊市下跌就有了预测的可能。理论上牛市五浪的高度可以预测三浪的高度,但实际牛熊的测算没有这么简单。尤其是在A浪没走出来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牛市结束。所以测算熊市的高度,最好是在A浪走完后,通过牛市的高度和A浪的高度综合来测算C浪的高度,更加靠谱一些。测算的方式和用1浪高度推3浪高度的原理一样,只需反过来就可以了。

真正的熊市跌幅很深,尤其是C浪延长更是常见,C浪有可能是A浪的1.618倍,甚至可能是2.618倍,一般不会吞掉五浪的涨幅。

牛市和熊市均会出现横盘调整的行情,横盘也符合浪形规则,但在比例的计算上,则是逐渐削减。例如很多时候,3浪是1浪的0.618或者0.5倍。在此推论上,2,4浪均可预测。

涨跌比例,属于纵向的预测。波浪理论是建立在斐波那契数列有效的假设上,因此,对横向也进行了理论推测。

在股市走势图上横向坐标是时间,波浪理论的基础是五浪三浪结构,从结构上就可以看出波浪数量化是基于斐波那契数列。我们可以认为,在时间上,3与5的堆积,对股市的时间周期也会产生影响。

最直观的是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字,确定好重要时间点后,在未来的3、5、8、13、21、34、55、89、144……的时间点,都有可能是波浪的转折点。在实践观察后,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偶然性,我们可以对这些时间点进行关注,但不能主观认为一定会出现转折。

另外一种对时间周期的判断方法,同样是以1浪为基准,2浪有可能是1浪的0.382或0.618倍;3浪有可能是1浪的1.618倍,如果出现延长浪,则有可能更长。计算的方式同比例的方式类似。

波浪是试图数量化分析的方法,
在长期的实践观察中,有精准预测的记录。

但是对于研究者来说,还存在不少困惑。对于普通研究者来说,精确掌握有一定难度。所谓千人千浪,一方面是研究者的深度有偏差,另一方面是市场的不确定性。波浪理论是道氏理论的延伸,道氏理论中很明确的阐述:“道氏理论不是万能钥匙”。波浪理论也一样,不可能做到揭示每一个细节,只能描绘大致结构和方向。

“预测、确认、交易,”是每一笔市场买卖的必须过程。很多人认为预测必须是精确的,这是大错,预测只是预估方向,比例,时间,任何预测都存在不确定性。比预测更重要的是确认,技术分析中的一些方法是确认的方式。预测被确认后,才可以产生真正的交易。

道氏理论是分析的基本原则,波浪理论则给出了量化的标准,然而在市场中生存,更重要的是交易策略。学习波浪理论,可以细化、量化,但千万不要忘记,波浪理论最伟大的是对市场结构的拆解、解读。它的内涵,才是最需要我们重视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