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奥伊斯特拉赫丨“他的演奏气质有一种悲剧力量,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心灵感受传达了出来。”

 zxcvbnm小学生 2016-10-24

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演奏拉威尔《茨冈》

“当代小提琴演奏风格的奠基人”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Fyodorovich Oistrakh,1908.9.30-1974.10.24)是上世纪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相比美,在世界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1934年起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二战中,他为前线而演奏,1954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60年获列宁勋章.一位法国小提琴家曾说:“奥伊斯特拉赫是我一生听过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这种完美不仅由于他的技术足以和海菲茨匹敌的缘故,尤其难得可贵的是这种技术已经完全溶化在音乐之中。'

奥伊斯特拉赫演奏德沃夏克《小提琴协奏曲》

   1908年9月30日,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生于黑海边上的港口城市敖德萨。他的父亲业余喜欢拉小提琴,弹曼陀林,母亲是敖德萨歌剧院合唱队队员。在家庭的影响下,奥伊斯特拉赫从小就喜欢音乐,他的音乐天份引起了以擅长教育儿童闻名的小提琴家斯托利亚尔斯基(Pyotr Stolyarsky,1871-1944)的注意。这位奥尔(Leopold Auer 1845-1930)的弟子把他带到自己的班上学琴,这一年奥伊斯特拉赫才满5岁。

奥伊斯特拉赫父子演绎萨拉沙蒂《纳瓦拉舞曲》

   1928年,奥伊斯特拉赫移居莫斯科,得到莫斯特拉斯教授等音乐界著名人士的指点,艺业更上一层楼。30年代开始,他频繁到全苏各地巡回演出。1935年,他荣获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第一名。随后,他开始了向国际乐坛的进军。几个月后,他在波兰华沙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上荣获第二名(第一名是内芙,十六岁便击败奥伊斯特拉赫的内芙丨“她是恶魔,她夺冠“实至名归”丨她演奏的维尼亚夫斯基协奏曲有着难以置信的力量感和强度”);1937年,他在布鲁塞尔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击败来自21个国家的68名选手,荣登冠军宝座。1937年这次比赛评委之一的蒂博写道:'奥伊斯特拉赫的名字从今天起开始传遍全世界。世界各国都在盼望能够听到他的表演。'

    1928年,奥伊斯特拉赫在布鲁塞尔聆听了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1962年1月29日)的音乐会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克莱斯勒的演奏给了我永不磨灭的印象,他的非凡的才华、深刻的表演,征服了全场观众!”大约在 20年代末,奥伊斯特拉赫第一次在唱片上听到克莱斯勒,立刻在小提琴表演艺术上看到了一个新天地。他演奏了大量的各式小品,模仿那位非凡的维也纳人的某些独特的演奏手法:揉指、表情滑音和叹息似的朗诵调。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练习帮助他掌握了细腻的色彩变化和讲述作品内容的非凡技巧。奥伊斯特拉赫后来在大型作品中能够表达出层次那么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与他此时的锤炼密切相关。

   另一个对奥伊斯特拉赫产生深远影响是西盖蒂(Joseph Szigeti,1892.9.5-1973.2.19),他倡导的演奏非个性化倾向,要求演奏者以体现作曲家的意图为最高目的,反对演奏者以过于强烈的个性特点诠释作品。这一观点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奠定了当今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审美出发点,奥伊斯特拉赫在这一潮流的推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46-1947年演出季来到了,他按照小提琴协奏曲的发展顺序安排了5场规模宏大的音乐会。第一场:巴赫(E大调)、贝多芬、勃拉姆斯;第二场:莫扎特(A大调)、门德尔松、埃尔加;第三场:肖松《音诗》、沃尔顿、西贝柳斯;第四场:塔涅耶夫《音乐会组曲》、格拉祖诺夫、柴科夫斯基;第五场: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哈恰图良。从曲目安排上可以看出他有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所有重要的小提琴曲目统统掌握到手的雄心。1954年2月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在当时曾经引起巨大的轰动。评论家哈特纳克在所著《我们时代的小提琴大师》一书中赞扬这个版本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给予这部作品的宽广的幅度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他的揉指和滑音运用得如此细致小心,给这部刚健的作品增添了许多细腻的感情色彩变化。他的曲式结构交代得十分清楚,把美和力量完美地统一在一体。这个版本对当代小提琴家如何演好这部巨著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David Oistrakh, with conductor Franz Konwitschny (middle) and his son Igor Oistrakh, in 1957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具有深不可测的情感内涵,那种热情、博爱的精神,使他的琴音具有声无限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他的演奏经常表现出宏伟壮观的气魄,那雄浑的力度会打开每一个听者心灵的大门,他的音色时常流露出柔和和温暖,如同深情的阳光一般。他的演奏气质中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将蕴含在俄罗斯民族心中无数世代的独特的心灵感受传达了出来。他的演奏中那种“悲天悯人”的巨大同情心使他的琴音挖掘音乐本身最深处的深刻的人性善的信念,这是非具备最博大的人性的人所有能及的。奥伊斯特拉赫的健康状况在60年代后期趋于恶化,经常住院养病。1974年10月24日,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旅行演出期间,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整个音乐界为此感到深深的悲痛。斯特恩说:'我感到不仅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同行,而且失去了一位亲兄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