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那些被断章取义的孔子名言

 木头1018 2016-10-24

问答

视频

话题

音频

辟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左中

字数:1316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关于《论语》的社会功能,北宋赵普的价值评估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这本区区万余言的小册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语境的变化及词义的演变,原著已略显晦涩。如果我们今天再读时,还只读半句,则不免如坠云中。本来的至理名言,倘若因此而被断章取义地加以运用,以致适得其反,这就不能怪孔老夫子了。




就说“和为贵”吧:在《论语》里,孔子关于“和”的运用,可不是这光秃秃的三个字。他给“和”的运用所设置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要有原则地与人和谐相处,如果仅仅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以礼来加以节制,那也是行不通的。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种为人处世方法的结果运用,但一个重要前提是人品!这个人品到底要强大到什么程度,才能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呢?孔子的答案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首先是做一个君子,然后是做事既要态度端正,又要仔细不出错,做人既要对人恭敬,又要一言一行都合乎社会普遍认可的礼节规范和价值标准,只有这样,人家才肯和你称兄道弟。




关于劝人向善的事儿,孔子在后半句里,回答得既现实又很世故:“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你先真诚地劝告他,然后再找个适当时机去引导他,如果他还不听,你就别劝了,免得讨人嫌。”关于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原因,他以一个山东人的率直点题道:“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所载非孔子一人之言,还有其弟子对他言论的补充与完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孔子与曾子对话中的前半句,对此,曾子完善道:“君子思不出其位。”意思是说一个人不仅要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要做到在考虑问题时不要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

“人不知而不愠”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涵养。但若真叫一个人坦然接受自己的默默无闻,则无异于空泛而苍白的说教,孔子没那么迂腐!他在另一则谈话里补充道:“患其不能也。”——是说:“不要为自己的默默无闻而生气啦,若真要生气的话,那就生自己没本事的气吧。”

“以德报怨”是别人问孔子的前半句话——有人问孔子:“以恩德来报答怨恨,您看这样行吗?”孔子反问道:“那拿什么来报答恩德呢?”然后,孔子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拿正直来回应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快意恩仇,这才是孔子完整的表达与主张。




在生活中,常常有人张嘴就骂“老不死”的,在《论语》里,这可不是一句随便骂人的话。孔子对老不死的界定是非常严格的——《论语》记载:原壤叉着两腿在坐等孔子,孔子一看,气不打一处来,骂道:“幼而不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原壤啊,你小时候不讲孝悌之道,长大了又无所作为,老了还不死,你真是个浪费人家粮食的贼啊!”说完仍不解恨,竟拿起拐杖来敲这个无德无才之人的小腿。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是说“对一个人见人厌的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对他考察一番;但对一个人见人爱的人,那我们就更要考察他了”。孔子的这些生活智慧,只要我们读的不是半句,就总会在心中会心一笑。




其实,孔子被录入《论语》的每段话,都好比一根甘蔗,好吃的部分往往在后半截。只要他的每段话,都被你完整地阅读,那么,半部《论语》足矣,就可以知道很多道理。但若每一段话只读了半句,则很可能如坠云里雾里,甚至谬之千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