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牌坊故事】琅琊王氏祖脉坊

 逍遥书屋123 2016-10-25
      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名门望族,其祖脉在汉皋虞故城,就在今即墨市温泉街道皋虞村,至今尚存以王吉为代表的家族墓群。为追溯琅琊王氏在汉皋虞县的历史,2016年4月,在即墨古城建起琅琊王氏祖脉坊。
      史传,琅琊王氏的先祖王元为避秦乱,迁居琅琊郡的皋虞县,称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发迹于汉朝,历经魏、晋、南北朝,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汉代至唐代千余年间,族中有600余人载入史册,包括博士谏大夫王吉、丞相王骏、扶平侯王崇以及书圣王羲之等历史名人。
      王吉是琅琊王氏四世孙。少年时代勤奋好学,以孝廉补任若卢县右丞,之后升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任昌邑王中尉,以诤言敢谏闻名。汉宣帝时,任博士谏大夫。
      名门多才俊,王吉之子王骏,曾任谏大夫、京兆尹,官至宰相;王吉之孙王崇,历任郡守、大司空,封扶平侯。据《汉书》记载,王吉祖孙三代虽身居高位,但始终坚持朴素为本,世名清廉,堪称中国古代儒学世家的典范。
      王吉的后代在东汉时期辗转迁徙到琅琊郡治所(今临沂市)。至王览时,又随晋元帝南迁金陵。其后,王氏繁衍在江浙一带,涌现出一批朝廷重臣。
      琅琊王氏祖脉坊按照三间四柱七楼王侯级制式设计,造型恢弘大气,共用97块青石,采用中国古代建筑榫卯结构组合而成。正面正题额为“德光炎汉”,背面正题额为“祥发皋虞”,副题额为“琅琊王氏祖脉”。正题额内容出自皋虞汉墓群王公祠大门上的楹联。“德光炎汉”意为王公一门的道德品行为汉朝增添光彩;“祥发皋虞”意为如此贤才的家族发祥地在皋虞。
      该坊采用浅浮雕、深浮雕相结合的技法建造,雕刻牡丹、凤凰、麒麟、云纹等图案。正、副题额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先生题写。(致远 宇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