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集的资料从来不看怎么办?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10-25

〇、引言

这是一个朋友提出的问题:“为何在看到好的资料时费时费力收集下来,之后却长时间甚至一直都不看,这种心理或者思维方式应该怎么解决?”想想就做了一篇回答,从几个角度给出一些提示。

一、三个角色

M:我叫心理。

TM:我叫思维模式。

M&TM:为什么,什么都要往我们身上揽啊!我们招谁惹谁了啊

H:我叫做习惯,看到有人吐槽了,我脸红了……

当我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脑海中首先出现的就是这三个小人在吵架的场景!这完全不是心理和思维方式的问题,而是一些行动的方法论不具备。所谓方法论,就是指把事情做对的习惯,这件事情上,指的就是把资料内化的习惯不具备。还是不偏离问题了,我给出几个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

(一)费时费力收集下来

如果看到资料需要费时费力地收集下来,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收集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过程,不太需要费什么力气。我推荐使用印象笔记来进行资料收集

1. 在电脑上安装收集插件——剪藏。推荐使用猎豹浏览器或者Chrome浏览器,然后安装印象笔记·剪藏点击访问),它会给你个简单的教程的,当你遇到好资料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收集,不需要费时费力。

2. 在手机上安装印象笔记。安装了印象笔记软件后,在任何一个app中,只要选中文字,就可以将文字共享到印象笔记中去。

因为印象笔记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所以,我写的也很简单。我觉得题主主要想解决后面的问题,所以,我把精力也留在后面。

(二)很长时间都不看,该怎么办?

因为题主并没有描述自己的基本情况,所以,分析起来就有多种可能,希望不要说我啰嗦。

1. 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自己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必需品。没有一个精深的方向,所以,只能在每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浅尝辄止。要知道,这是一个物质和信息极度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领域中都可能让自己感兴趣。如果这样,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都收集下来,就会出现题主的问题:收集的广而杂,但是不知道要精深哪个。所以,我的建议是:要想标本兼治,先去找到自己的目标

2. 有个隐藏的惰性思维

人们自远古进化而来,停止不动保存能量成为古人活下来的一种必须。懒惰,看似是远古生存的必备要素,已经深藏在现代的人类内心。我们都期待着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甚至,通过自我欺骗的方式来让自己相信,自己做一点点努力,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实例!你期待的是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来获得自我的提升,但是,你的大脑告诉你:“亲,咱们收集下来,就可以实现自我提升了”,于是,我们就会变得如同疯狂一般,不断地搜集有关无关的各种资料,让自己感觉到自己很厉害!

现在,我们都知道,收集资料不代表拥有资料!揪出懒惰的进化基因,用新的行为方式和它进行斗争吧。

3. 如何消化、沉淀资料

这个问题,其实归属于个人知识管理流程中的消化、沉淀环节。个人知识管理,主要有几个重要的环节:

  1. 收集
  2. 存储
  3. 消化
  4. 沉淀
  5. 分享
  6. 应用
  7. 创新

所谓的消化,指的就是把所有存储的资料仔细阅读,去粗取精。所谓的沉淀,就是将有用的内容不断结构化、系统化,对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从这两点中,其实就引出了两个行动,一个是阅读资料,一个是整理知识框架

三、想要做好消化、沉淀,需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题主要是想解决问题,要养成两个习惯:

(一)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眼看,一个是耳听,两者我都会用。

1. 眼看的关键。所谓的眼看,就是传统的阅读,我们这个时代,事情多、时间少,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能力:看一遍就能把有用的内容都萃取出来的能力。通常,阅读的对象有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两类。这个问题就很庞大了,我就不展开说了,网上有很多关于纸质资料阅读和电子资料阅读的方式,无论怎么做,一定要记住,要培养从资料中萃取精华的能力!

2. 耳听的关键。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阅读,所以,要利用更多的方式,耳朵,就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输入源。通常,我会在走路、开车或者锻炼的时候用手机来听资料,一篇很长的资料,在走路的十几分钟内就可以听完,回来再进行萃取就简单很多。我是安卓手机,方法是:安装一个叫做Voice Aloud的软件,然后打开印象笔记中的某一篇笔记,按住屏幕,全后全选文字,再点共享按钮,发送到Voice Aloud中去,它就会开始朗读的。这种方法是非常节省时间的!Google Play下载地址:@Voice Aloud Reader-Read Aloud

收集的资料从来不看怎么办?-知行,在路上

(二)整理知识框架

对于还没有知识框架的人来说,这一点比较难以理解。我用我自己的经历来举例子:

我最早的时候刚接触到时间管理GTD,觉得很牛逼,学完了之后,做了个流程的脑图,后来发现,这个框架有问题,于是我就寻找六大高度理论究竟是什么。在实践掌握之后,我又发现,没有妥善的知识管理,仿佛有种中毒的感觉!……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这些点是串联在一起的,这个框架就合成到一起了!

于是,我做了个脑图

(本图在与您共享栏目中可下载大图)

把这三者都串联到一起后,以后再有任何关于自我管理的知识,我可以很轻松地修改这个框架,让别人的知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知识体系,不要担心,用脑图(Mindmanager、Xmind)来把自己萃取过的精华都分类记录下来,坚持这么做,框架会在某一天瞬间到你的眼前!

(三)坚持养成习惯

上面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必须要有好的习惯来支撑。关于习惯养成,我以前有讲过类似的课程,我的博客上也有关于习惯养成的系列文章(点击访问第一篇:习惯养成方法与实践01:为什么要养成习惯),我也在多贝网和沪江网上开课讲关于习惯养成的内容。

好了,不做广告了,我建议,养成每个周末清空印象笔记收集箱的习惯,以及每天做一个精华材料的脑图习惯。试试看,你会变的不一样的!

四、结尾

为什么,我一回答问题,就是长篇大论,这是不是心理或者思维模式的问题?

M&TM:你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