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友直《篆书跋阎立本步辇图》_流传最早的篆书书法作品墨迹《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北宋,章友直,手卷,绢本设色,全图纵38.5厘米,横1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阎立本《步辇图》完整全卷 章友直字伯益,北宋人,是一位专擅篆书的书法家。跋阎立本《步辇图》,是迄今流传最早的篆书书法作品的墨迹,是章友直为唐《步辇图》写的跋语。他的篆书结构匀称,笔划匀圆婉转瘦劲,因为像牙制的筷子(箸),所以称玉箸篆。兼通相术,知音律,精弈棋,善画龟蛇,以篆笔作之,亦有五十七。
![]() 北宋章友直《篆书跋阎立本步辇图》高清大图一 ![]() 北宋章友直《篆书跋阎立本步辇图》局部大图二 文徵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_屈原楚辞《九歌》篆书《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明代/宋代,文征明/李公麟,手卷,绢本水墨,全画纵32.1厘米,横467.4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文徵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屈原楚辞《九歌》篆书全文
![]() 李公麟《九歌图/眷顾楚国图》引首和画心 ![]() 文征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篆书: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 文征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篆书: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 文征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篆书:九歌·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 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 文征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篆书: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文征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篆书:九歌·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 文征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篆书:九歌·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 文征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篆书:九歌·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 文征明题《九歌图/眷顾楚国图》篆书:九歌·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惟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王家明篆书《将进酒》_书法家王家明篆体小篆书法作品欣赏
傅山《四体书册》_傅山楷书隶书草书篆书书法合册高清大图赏析《四体书册》,清代,傅山,绢本墨笔,册页,共16副,每副纵26.7厘米,横19.2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 傅山《四体书册》,傅山楷书、隶书、草书、篆书书法合册高清大图01 ![]() 傅山《四体书册》,傅山楷书、隶书、草书、篆书书法合册高清大图02
![]() 傅山《四体书册》,傅山楷书、隶书、草书、篆书书法合册高清大图09 ![]() 傅山《四体书册》,傅山楷书、隶书、草书、篆书书法合册高清大图10 ![]() 傅山《四体书册》,傅山楷书、隶书、草书、篆书书法合册高清大图11 ![]() 傅山《四体书册》,傅山楷书、隶书、草书、篆书书法合册高清大图12
吴昌硕《篆书寿字》_吴昌硕八十四岁写寿字篆书高清大图赏析《篆书寿字轴》,民国/1927年,吴昌硕,立轴,纸本,规格不详,安吉吴昌硕纪念馆藏
![]() 《篆书寿字轴》书于民国十六年(1927),是吴昌硕去世前一年所书,款识:犀园仁兄三十六庆。丁卯秋仲,吴昌硕年八十四。本轴虽然只有一个字,但仔细揣摸,却比多字更能体会笔法,这是因为字大,用心专。在每笔的起笔及收笔处,有许多变化,或顿挫,或牵丝,或回锋,能清楚地看清用笔顺序和轨迹,对学习体会篆书大有益处。此外,这件篆书笔力深沉,涩势明显,庄重大气。上款犀园未找出处,但八十四翁寿三十六庆,又觉有点滑稽。有时想想也挺有意思,有幸能求到吴昌硕这样大师的手笔,自己的名字能依托其艺留传下去,也算一件意料之外的必然。 吴昌硕《篆书小戎诗四条屏》_吴昌硕篆书书法及小戎诗释文全文赏析《篆书小戎诗四条屏》,清代/1897年,吴昌硕,条屏,绢本墨笔,共四屏,规格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 《小戎诗》释文全文: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又录小戎诗三章。落款:光绪丁酉年三月,篆成自视圆均似腊碣,而偏斜则又似怡亭铭。吴昌硕记。
《篆书小戎诗四条屏》为吴昌硕1897年所书,时年五十四岁,该书字形趋长,《小戎诗》描写对出征西戎的丈夫的思念,既写了思妇思念的深切,但更多的却是对丈夫的赞美,并以此来加深思念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内心的慰藉。诗的构思层次显豁,先写兵车,再写战马,最后写兵器,这些正是从征将士的象征,而反复地描写其华贵、精美,又正是陪衬主人公的英武高贵,而性格又“温柔如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带有后世儒将的特征,说《秦风》有华夏之声,这在文化精神上正可见其共性。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_吴昌硕精品对联篆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篆书七言联》,清代/近代/1927年,吴昌硕,对联,绢本墨笔,规格不详,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吴昌硕书法以石鼓文见长,以探古为革新,变前人成法,杂揉钟鼎陶器古文体势,苍劲朴茂,遒润峻险,起落跌宕,气魄雄浑,独具风骨。该联释文:“多驾鹿车游污澫。写来鲤简识平安。”。款识:慧僧仁兄来篆。丁卯秋春(1927年),吴昌硕年八十四。吴昌硕先生这副名联,应该是书赠圣诞老人的节日贺联,不过从联上看,吴先生可能把圣诞老人当成了送信的。 吴昌硕《篆书石鼓文中堂》_吴昌硕75岁篆书临石鼓文书法高清赏析《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中堂》,近代/1922年,吴昌硕,中堂,纸本墨笔,纵137厘米,横67厘米,藏处不详
![]() 题签:吴昌硕石鼓文中堂,民国十一年(1922年)装池。钤印:黔中袁氏珍藏。释文:汧殹沔,烝彼淖渊。鰋鯉處之,君子漁之。濿有小魚,其游散散。帛魚皪皪,其筵氐鮮。黃帛(其)鯾,有鰟有。其孔庶。臠之毚毚。汗汗博博,其魚維何?維鱮維鯉,可以苞之?維楊及柳。又临邋碣。款识:知亭先生正譌。戊午孟陬月,客海上芦子北隅禅甓轩,时盆梅吐萼,香古气清,七十五叟吴昌硕。钤印:俊卿之印、仓硕。
题签中“黔中袁氏珍藏”为民国时期收藏家袁愚泉收藏印,袁氏为贵州人大族,富收藏,与吴湖帆友、陈巨来等友善。石鼓文十首四言记事诗所记述的历史多与这个时期的事件有关。《汧殹》诗篇歌颂的是秦襄公封侯始国之事,关键时间点为公元前770年襄公始国之时。描绘的是秦文公率领的一群人在汧河里逮鱼摸蚌,发现河里鱼蚌甚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指挥大家流水作业的场景。 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_吴昌硕71岁篆书临摹石鼓文高清大图赏析《篆书临石鼓文》,近代/1915年年,吴昌硕,立轴,纸本墨笔,纵149.5厘米,横8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篆书临石鼓文》释文:田車孔安鋚勒既簡左驂。旙旙右驂騝騝以于原。止宮車其寫秀弓寺射。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又。何其大出各亞旲執而。勿射庶麋豕君子逌樂右臨。獵碣第三。吾家賴父先生嘗謂:臨石鼓宜重嚴不(而)不滯,宜虛宕而不弱,近時作者唯臯文張先生能之,缶願學焉而已。乙卯夏五月客滬上,吳昌碩。
本幅《篆书临石鼓文》“田车”篇,末款“吳昌碩”,下钤“俊卿之印”、“昌碩”印二方。此轴书于1915年,吴昌硕时年71岁。本幅无藏印。此轴笔法沉厚浑朴,笔力雄健,线条粗细富于变化,既师原文之意,得其形,又独具风骨。近人向燊评其书云:“昌硕以邓法写石鼓文,变横为纵,自成一派。”此轴结字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姿,用笔遒劲,气息沉郁雄壮,自具新意。 吴昌硕《临散氏盘》_吴昌硕篆书书法临散氏盘轴高清大图赏析
吴昌硕《临石鼓文四条屏》_1917临石鼓文四条屏篆书书法高清赏析《篆书临石鼓文》,近代/1917年,吴昌硕,屏条,绢本设色,共4屏,每屏纵102厘米,横20厘米,藏处不详
![]() 《石鼓文四条屏》款识:右临猎碣字,丁巳(1917)三月,吴昌硕。本《石鼓文》笔迹自然,挥洒随意,从心所欲,把画笔之意境渗透,可谓人书俱老,老辣苍劲,老而不弥,堪称晚期的代表之作。线条上由原字的平稳沉实变成了笔意流转、天趣飞动,有残破感,具金石气;结构上由原来的平正之姿形成高低不平之势,字字飞动,呼之欲出;空间分割打破均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用笔老辣苍迈,万毫齐力,充满霸悍之气;点画的形态各异、灵巧生动,特别是起笔和收笔都是自然的落和提,很少有可以的逆锋和藏锋的动作。在笔画的变化上极其丰富,吸收金文的精华,尤其是弧线充分体现了篆书圆转的意味,内转或者外弯、波折都具有不同的变化。 吴昌硕《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_篆书书法心经十二屏高清大图赏析吴昌硕篆书书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十二屏高清大图欣赏(1-4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十二条屏是吴昌硕晚年的扛鼎之作,共12屏,每字约在10厘米见方左右。全篇268字,除开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标题与末行2字之外,其余各列皆有12字,每一屏下半段右侧皆钤《道在瓦甓》印章。《心经》内容有几个词组与单字重复频率极高,处理起来不容易,纵观全篇,一气呵成而无疲态。最后有一段跋语:“曾见完白翁曾篆《心经》八桢,用笔刚柔兼施,虚实并到。服膺久之,兹参猎碣笔意成此。自视尚无恶态。丁巳暮春。”
![]() 吴昌硕篆书书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十二屏高清大图欣赏(5-8屏)
吴昌硕写这件作品乃有感而发,不敢说超越前贤,但内心与古人争一地位的雄心还是有的,老骥伏枥,壮志凌云。吴昌硕篆书宗法石鼓,历经60余年,至老不辍。这件作品成于丁巳年,即1917年,时吴昌硕已74岁。晚年功力炉火纯青,人书俱老。 如果将这件《心经》作品与吴昌硕同一时期1917年的《石鼓文》临本中的同字找出来对比,可知其功力深厚,举一反三。尤其是石鼓文中从未出现的字,放在一起并没有隔阂,呈现一种“融通”之境。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对于原版碑帖钻研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书法与京剧一样,唱功要通过无数次的重复锤炼才能做到神韵之境。孙虔礼所说“人书俱老”是存在“通会之际”这个大前提,而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一通百通。
![]() 吴昌硕篆书书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十二屏高清大图欣赏(9-12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一屏仅两列,左右结构字形大多左高右低进行错位,显得特别有气势活力,跌宕磊落,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个性特点。相比之下,对联尤其适合吴昌硕篆书风格,最“讨巧”。如果写多字长篇的诗歌内容,易相互冲撞。相比之下,郑板桥“乱石铺街”之法写对联较为逊色,长篇多字占尽优势。各有所长即各有取舍。整体上,二列处理比三列更难。此作无一懈笔,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不容易,见证吴昌硕超人的功力,以及古人一比高低的雄心壮志,关键是真正做到了。志大才疏、高谈阔论者比比皆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艺术大师出现,天时、地利、人和、高寿,必须都要具备的,冥冥中有天意。
附:玄奘法师译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释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齐白石《篆书七言诗轴》_齐白石1943书篆书书法诗轴赏析《篆书七言诗轴》,1943年,齐白石,纸本墨笔,立轴,纵67厘米,横33厘米,藏处不详
![]() 释文:匈无尘土百心安,诗画娱情意更闲。羡汝汉阳高隐者,开窗隔水对龟山。款识:癸末九月,毕寄怀七绝一首。文农仁弟两论。小兄白石老人时年八十三矣。钤印:齐璜之印。 齐白石《篆书四言对轴》_1956持山作寿,与佛同龛篆书对联赏析齐白石《篆书五言对联》_齐白石1946篆书书法对联大图赏析《篆书五言对联》,1946年,齐白石,水墨笺本,对联,每幅纵169厘米,横42厘米,藏处不详
![]() 《篆书五言对联》释文:多吉者必慎,有寿者能仁。款识:真夫乡长先生论正,丙戌秋,八十六岁白石齐璜。钤印:白石、齐璜之印、借山翁。
此《篆书五言对联》系白石老人书赠湖南同乡张镇之作。客寓异乡经年而能得遇同乡,本是古人所谓“四喜”之一;白石性情中人,能不忘怀?!参以白石写赠张镇另幅画作《菊酒延年》即可窥知白石老人心事。《菊酒延年》题款云:“菊酒延年。真夫仁兄乡先生。丙戌春同客京华,索予画以此赠之,未为工也。昨日得乡书喜,因题。白石。”其情可知。画又钤“白石翁”、“悔乌堂”、“白石相赠”、“老年肯如人意”等印,其中“白石相赠”印极罕见,可见白石心事矣!而“多吉者必慎,有寿者能仁”的联文,又显系白石老人一生暗寓的座右铭,与其平日行事处世、待人接物极似。 白石《篆书五言联》_篆书“受雨石肤响,流云山气灵”对联赏析《篆书五言联》,1945年,齐白石,纸本,对联,每幅纵140厘米,横37.5厘米,藏处不详
![]() 《篆书五言联》释文:受雨石肤响,流云山气灵。题识:庆山先生雅属。甲申冬十又二月。此翰林作书纸也。予不晓书,不能用,强为之。白石老人齐璜。钤印:白石、年八十五矣、悔乌堂。此《篆书五言联》为宝古斋旧藏,签条有“宝古斋”朱文印一方。 齐白石《篆书花鸟虫鱼》_齐白石金文甲骨篆书书法赏析《篆书花鸟虫鱼》,1957年,齐白石,纸本设色,镜心,纵32厘米,横32厘米,藏处不详
![]() 《篆书花鸟虫鱼》墨色变化丰富,干湿浓淡一任自然,结字得金文甲骨之法,好似一幅水墨小品。所谓书画同源,想来白石老人以颇得其旨。整幅作品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一种教化之外的自然意趣,一种朴实可爱的艺术感染力。款识:九十四岁白石。钤印:齐白石。 黄宾虹《篆书和声平顶七言联》_黄宾虹晚年篆书书法赏析黄宾虹《篆书八言联》_黄宾虹篆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篆书八言联》,1949年,黄宾虹,对联,纸本,每幅纵132厘米,横25.5厘米,苏州昆仑堂美术馆藏 ![]() 《篆书八言联》释文:先德光华勒名(铭)钟鼎,清游胜迹会(绘)采画图。落款甚详,其上款曰:孝文世讲仁兄家学渊源,搜集乡邦文献著述词翰,片楮零缣、装潢什袭不遗馀力。 黄宾虹与汪孝文的祖父汪允中是同乡,又是1910年成立之小花园书画会会友,交情甚笃。所以款中记汪孝文“收集乡邦文献”云云,系书赠汪孝文者。此件作品书于己丑(1949),作者86岁时,代表了黄宾虹古籀书法风格,用笔从容徐缓,逸气闲闲,点画不事修饰,一任自然,文心坦荡,澄怀观化。是黄宾虹从心之作。 黄宾虹《篆书七言诗句轴》_黄宾虹金文七言偶句立轴赏析《篆书七言诗句》,1950年,黄宾虹,立轴,纸本,纵 68.2厘米,横33.5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 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金文七言偶句立轴,所谓“黄宾虹篆书七言诗句轴”是也。款识:庚寅初春,黄山宾虹年八十又七。无作者钤记。馆方释作“钧天乐作鱼龙舞,大夏功成汪(燕)雀齐”。此庚寅岁当在1950年。作品字面作“钧天乐作鱼龙舞,大夏功成宴爵齐”。燕,古同宴乐之宴,又同宴饮之宴。說文解字:宴,安也。从宀妟聲。於甸切。段注:安也。引伸爲宴饗。經典多叚燕爲之。康熙字典:宴,又《集韻》通作燕。《詩·小雅》以燕樂嘉賔之心。《註》燕安也。又,爵,古通雀。故“宴爵”同“燕雀”,而燕字与汪字无关,释“汪(燕)”谬也。 黄宾虹《篆书临羌钟文轴》_黄宾虹篆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篆书临羌钟文轴》,1941年,黄宾虹,立轴,纸本,纵112厘米,横39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 款识:吹万先生邮示钟。释文:六国书体多于周印相合,足资考证古文,拜惠嘉贶,临此博笑,辛巳之春。黄山宾虹。钤印:黄宾虹、潭上质印、片石居。鉴藏印:浙江博物馆藏。 杨剑篆书题跋《汉画像石写照传神》_当代篆书书法作品墨迹赏析《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2013年11月9日,杨剑,纸本,纵69厘米,横69厘米,浙江杭州延汉居藏
![]() 作者言:近日,湖上延汉居主人携汉画像石拓片四品索题。汉画像石,古代艺术之瑰宝,题材广泛,天真率意,刻划细腻者如工笔线描,而粗放自然者稚拙浑朴,尽显古人之艺术情思。此四品中国美院陈大中教授已题跋之,寥寥数语,与像石相得益彰。吾之书跋,权当狗尾续貂罢! 敬请识者教吾。
![]() 杨剑篆书题跋《汉画像石写照传神》局部高清大图赏析 姓氏图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