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需求推算及对教师培养的展望

 远远地凝望 2016-10-25

教师需求推算及对教师培养的展望
——访广岛大学山崎博敏教授

山崎博敏 高慧珠

摘要:在这篇访谈中,山崎博敏教授根据其近年对日本教师需求的研究,畅谈了对日本全国各个区域乃至各县到2025年左右为止的教师需求人数的相关推算预测。在推算的必要性上,介绍了日本二战后到现在教师需求处于繁盛期和萧条期之间的往复振动之势,以及造成这种大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学生人数的增减和退职教师人数。在推算方法上,详细阐述了各个县每年需要的教师人数等于教师数的增减加上教师退职的总人数。在推算结果上,全国公立小学和中学的教师需求状况不同,各个地区乃至同一地区的各个县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在教师需求减少的影响和对策上,分别考察了对国家在教师培养的政策、教育委员会、大学、中小学校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提出了期望和建议。

关键词:教师需求; 推算; 展望; 山崎博敏; 日本

   高慧珠/广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 (广岛739-8524)

山崎博敏(Hirotoshi Yamasaki)教授是广岛大学(Hiroshima University)教育学研究科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是当代日本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出版了《教师录用的过去和未来》《教师需求推算及对教师培养的展望》《大学学问研究的社会学》《大学院教育和学位授予的相关研究》《班级规模及指导方法的社会学》《冲绳学力的追踪研究》《提高学力的晨读》等著作20余本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16年6月8日,我有机会与山崎教授面对面,对话有关日本教师需求推算的原因、推算方法及结果,以及针对未来几年日本教师需求的大量减少所应采取的对策建议。这对我国了解国外尤其是日本在教师需求和预测以及教师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一、教师需求推算的必要性及教师需求大变动的原因

高慧珠:山崎教授您好,感谢您愿意接受我的访谈。我阅读过很多您写的从社会学视角来研究教育的相关书籍及论文,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以及您感兴趣的课题吗?

山崎:教育社会学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即教育社会关联论);二是学校、大学的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包括师生关系在内的研究(即学校的社会学)。我主要研究的是学校的社会学。即便认为学校是个很微观的领域,它也包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很多级别种类。由于各个级别种类学校的制度、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的实际状况的不同,学校的社会学大体上可以分为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两个领域。

过去,我偏向于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近几年主要对初中等教育以及教师培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比如,学校教师的需求与供给研究;学校及班级规模对教学和班级生活影响的研究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课题。

高慧珠:在学校教师的需求与供给方面,我知道您是这一领域的权威,您能给我们略微介绍一下这一研究的内容和价值吗?

山崎:关于学校教师的需求供给方面的研究,我以1950年开始到今天的60年间的全国47个都道府县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录用和供给的变化为分析的对象,推算出2025年为止各个都道府县教师需求的数量。

战后日本的学校教师的录用过程中已经出现过两大峰值,一个是二战刚结束,还有一个是1980年代左右。而1960年左右和1990年代末期是教师录用最不景气的时候。一般来说,教师的大量需求大约需要30年这样一个很长的周期,在录用高峰期时根据学校的种类和地域的不同情况也不尽相同。这种大变动的根源是学生数和教师年龄构成的不均衡。教师录用不景气时,担负培养教师任务的教育学部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变差;相反教师录用景气时,学生就业形势就会好转。在1990年代末教师录用不景气时期,全国的国立大学中担负教师培养任务的学部就对入学人数进行了相应地消减和重新编组或合并。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战后第三波教师录用高峰的到来,教师的就业前景变得明朗起来。但是这种明朗期能维持到何时值得关注。因此,对于教师需求人数的预测研究,不仅关系到作为教师招聘方的教育委员会,同时作为教师供给方的大学的教育学部及儿童学部,以及准备升入大学学习的高中生等都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高慧珠:关于您谈到的对教师未来需求的预测,我注意到2014年9月14日,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朝日新闻》头版上报道了您当时在日本教育社会学会上做的关于教师未来需求预测的报告,报纸以“教师录用之冬的时代的到来,2021年后教师录用人数将急剧减少的预测”为题目说目前日本各大都市的退休人数开始减少,教师招聘数伴随着少子化也开始减少,战后第三次教师录用的萧条时期即将到来。因此您呼吁有关大学应及时做好入学人数调整的对策,及各地方教育委员会也应做好长期的数据把握及推算。刚才您提到教师大量录用与就职难的往复变动,您能谈谈教师录用大变动的原因吗?

山崎:为什么在教师录用中会有如此大的周期变动?学校的种类及地域的不同,录用的结果也不太一样。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教师需求的机制。决定教师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学生人数的增减和退职教师人数这两个关键条件。

首先,学生数的增加或减少直接影响着教师人数的需求状况,关联着教师录用人数的增加或减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是学生增减数,而不是学生数。一般来说,日本的小学以每班40人(一年级、二年级35人)为上限编成班级,学生增加了班级数就会增加,教育行政上,班级数又能决定着教师人数。1947-1949年出现战后第一次婴儿潮。25年后的1972年-1982年左右又有了第二次婴儿潮。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经历了少子化时期。如果按照出生者数25年周期性的变动来推算,小学生数、班级数以及必要的教师人数等也会发生25年周期性的变动。

其次,如果教师退职,就需要有新教师补充上去。日本公立学校教师的退休年龄一律是60岁。如果退休前的教师人数很多的话,相应的退休时的教师数就多。也就是说,教师退休人数受教师年龄构成的影响。如果按照22岁入职成为教师而到60岁退休来推算,退休教师的周期就是以38年为周期而变动。但是,每个都道府县的教师年龄构成和退休者人数是不同的。东京都和大阪府等大都市圈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二次婴儿潮时期大量录用的教师即将一齐迎来年满60岁退休的年龄。这种更替的结果导致教师的年龄构成已成为U字型结构:两端多,中间少。尤其是大阪府和大阪市,即将迎来接近半数的新老教师更替。广岛县以及类似的县也是50岁以上的教师偏多,即将退休的人开始逐渐增多。与此相反,秋田县等东北部,北海道、鹿儿岛等地,中年教师偏多,由于面临退休的人少、儿童数也在不断减少,因此近年教师录用处在很低迷的状态。

二、教师需求的推算方法

高慧珠:根据上面所谈的学生人数的增减和退职教师人数这两个关键因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推算将来日本各县对教师人数的需求?

山崎:这里有个推算的公式。各个县每年需要的教师人数等于教师数的增减加上教师退职的总人数。其中,教师数的增减由各年龄层人口推算可以得出公立中小学校的学生数,再次推算出将来各年的公立中小学校必要的教师人数,最后由某一年的必要教师人数减去前一年的必要教师人数就可以得出教师数的增减(各个都道府县/中小学校区别算出)。

高慧珠:我看到您出版的书和发表的相关论文中有很多的图表和推算所用到的大量数据。作为研究者,寻找大量的、可信度高的数据并不是很容易。您的这些数据都是从哪里获得的,以及请介绍下如何运用这些数据做出具体的推算?

山崎:我所使用的这些大量的数据基本来自于日本厚生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和文部科学省(Ministry of Education,Culture,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简称MEXT)的官方网站,这些资料都是公开透明的。

其中采用的将来各年的年龄层人口,使用了日本的厚生劳动省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出版的《日本各地域的将来人口推算(2013年3月推算)》这一报告中的分年龄区间(5岁)的人口推算结果。比如从2010年到2030年间的20年(每5年),根据年龄(5岁)区分阶层人口,从2012年到2030年的各年各都道府县的6~11岁人口(相当于小学生)、12~14岁人口(相当于中学生)推算出各阶段的学校的学生数。在推算各阶段的学校的学生数时,每五岁为单位的年龄层人口根据在学年龄进行比例分配,将其叫做各年度学生数的原始推算值。

其次,从学生数原始推算值可以算出将来公立中小学学生数的推算值。用《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书》(2014年版)中公布的2013年5月的各都道府县的公立中小学校学生数的推算值,除以2013年的学生数原始推算值得来的数值为2013年的调整值。将这个调整值再乘以刚才算出的2014年以后各年度的学生数原始推算值,就可以得出将来各年各都道府县的公立小学学生数和公立中学学生数的推算值。

从前为了从学生数推算值来算出必要教师数,是用设定好的PT比(pupil-teacher ratio)作为媒介,将学生数推算值除以PT比得出必要教师数。而我的推算方法是用过去的学生数和教师数、将来的学生数推算值以及某一年的数据,通过重回归分析的统计手法来直接推算出将来教师的需求人数。用这种方法将从2014年度到2025年度的各年的“教师增减数”推算相关的结果。

而教师退职总人数,先由不同年龄层退职教师数推算出60岁前退职教师数,再由满60岁教师数推算出退休教师数,最后将60岁前退职教师数加退休教师数得出教师退职总人数。这里的退职主要包括60岁法定年龄退休、生病、死亡、调动工作、升学、家庭原因、职务上的问题以及其他等问题引起的退职。

为了算出各都道府县不同种类学校的每年度教师退职人数和退休人数,我使用了文部省公布的《学校教员统计调查》中各都道府县不同年龄层的在编教师数这份材料。从2010年和2013年度的数字中有3年间的差。例如2010年度50岁的教师到了2013年是53岁。从2013年53岁的教师数中减去2010年50岁的教师数,得出3年间的教师人事变动人数。三年间的人事变动人数除以2010年50岁教师数和2013年53岁教师数的平均值,得出从50岁到53岁3年间的人事变动率。将这一比率除以3得出52岁教师一年间的人事变动比率。用这一方法可以算出各都道府县的各年龄层教师的人事变动率。退职人数多变动率就成负值,录用人数多变动率就成正值。比如X年龄的变动率乘以2013年度各都道府县X年龄的在编教师数,这样就可以算出2014年度的“X+1”年龄的人事变动者数。然后2014年度的各都道府县的“X+1”年龄的教师数就可以由2013年度X年龄教师数加人事变动者数而得来。也就是说,要想得出下一年度的不同年龄的教师数的办法是:下一年度的“X+1”岁教师数=当年度X岁的教师数+变动人数。

高慧珠:您刚才说的60岁前的教师退职者人数,包括从22岁就职到59岁这一年龄段吗?

山崎:不是的,这就是我正要告诉你的在推算退职者时有几个前提需要注意:第一,从2010年到2013年为止的三年间的变动状况应被假设视为将来也是同样的比例。第二,我把退职者限定在40~60岁之间的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成功推算出将来15年间不同年龄的教师人数,现在就必须掌握25岁以上各年龄的教师人数的相关数据。在数据获得的同时,新录用教师和年轻教师的退职者数视为0。第三,为了规避由于39岁以下的教师退职者数被忽略不计所产生的退休前退职者数被过小推算这种情况,各年龄变动人数中,正值(增加数=录用数)视为0,仅仅使用负值(减少数=退职者数)。因此,限定为40岁以上教师所导致的退休前退职者数被过小推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通过以上的分析,40岁到59岁的退休前退职教师与60岁的退休教师相加就可得到退职教师总数。

通过以上方法算出的各都道府县各年的教师数的增减与退职者总数的和,就是教师需要人数的推算值。

三、教师需求的推算结果

高慧珠:根据这种方法,您对日本未来全国教师的需求人数的推算结果是怎样的?

山崎:首先根据我对全国教师需要人数的推算,公立小学的教师需要人数将在2017年达到峰值16489人,此后2021年春预计开始大幅减少。从2016年春开始到2020年春,由于儿童人数减少得并不明显,教师增减仅保持在负十位数的状态。而退休人数的增加导致退职人数超过16000人,因此教师需要人数也达到了15000到16000人程度。另外根据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值,2021年春以后的儿童数大幅减少,且退职教师人数也开始减少,导致2021年春以后对教师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其中2021年春约需要13000人,2022年春约12000人,2023年春和2024年春减少到11000人前后,2025年春减少到预计10193人左右。

而公立中学的教师需求的峰值要比小学稍晚三年,到2020年达到高峰。从2020年以后学生数维持在稍微减少的程度,退职教师人数在2020年春达到峰值。因此相应的教师需求到2020年春达到9000人的峰值。此后以轻微程度减少,到2025年春教师需求人数为不到7000人。也就是说,小学从2021年春,中学从2024年春以后的教师需求减少是因为学生人数和退职者人数的双重减少所导致的。

高慧珠:根据您刚开始所说的,教师需求高峰期时,地域不同情况也不同,那么在日本的各个地区不久的将来教师需求有什么样的分布差异呢?

山崎:我们以日本全国各区域小学教师的需求人数为例,将全国分为八个区域。从北到南依次为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冲绳等八个区域。关东和近畿,战后第三次教师大需求的高峰已经过去,2020年左右开始需求大幅度减少。中部地区,2018年春达到峰值后,到2021年开始大幅减少。中国地区,同样在2018年春达到峰值后开始微减,2023年左右开始大幅减少。四国地区2019年春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大量减少。其他偏远地区同以上地区不同,即使到了2020年教师需求人数的减少幅度也并不是非常明显。如北海道2017年春季迎来相对峰值后虽然开始稍微减少,但到了2025年春季需求人数仍能达到2018年时的75%。东北地区2019年春迎来需求人数高峰,之后虽有平稳减少趋势,到2025年春季需要的人数是2018年的72%。九州冲绳地区,2021年春季迎来峰值,此后减少幅度很小,到2025年春教师需要人数仍是2018年时的87%之多。

即使具体到同一地区,县与县的差别也很大。比如东北地区的宫城县处在教师需求急增开始的时候(2011),而北部的青森县和秋田县则大大延迟,在2016年春季以后才开始。同样的状况也存在于九州地区,福冈县已经处于需求急增期开始期,而九州南部则在很迟一段时间才开始。而鹿儿岛县在2015年后开始急增,需求的峰值在2024年才到来。出生率很高的冲绳县现在仍然大量需求教师,今后需求仍会微增,到2025年以后才达到需求峰值。

全国来看,东京、大阪和鹿儿岛县的教师需求时期有15年左右的差异。在15年这样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有的地方处于需求的高峰期,而有的地方处于需求的低谷期。也就是说,大都市范围圈同九州地区南部、东北地区北部成为教师需求的昼夜两极。

四、教师需求减少的影响及对策

(一)国家政策

高慧珠:对于教师需求的衰减期造成的学生就业难,国家有没有什么措施去缓解这一问题?

山崎:这方面的确是有的,例如我以义务教育学校的班级编成和教职员工的配置改善计划为中心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考察。为什么说班级人数编成和教职员工人数的配置比较重要,根据《义务标准法》(公立义务教育诸学校的班级编成和教职员工定数标准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教育行政上,各个学年的学生数决定班级数,全学年的班级数决定了学校教职员工数。例如,法令上规定一个班级的上限人数由45人调整为40人,某学年300人的场合,班级数就由7个增加为8个,相应的教师数也应该增加。此外,针对教师对学生的小组指导,欺负和逃学等问题的对策,需要教职员工的长期研修,为此学校需要考虑增加一部分教师。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人数不仅由学生数的增减决定,班级编成的标准以及教师增加配额等政策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国家通过减少班级编成人数等措施来增加教师配额在一定程度上既能缓解教师需求少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时也能改善学校教育条件。

高慧珠:刚才您提到将班级人数由45人调整为40人,而现在我知道在日本的小学低年级班级人数上限是35人。政策的不断调整一定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像这种班级编成和教师配额增加等政策都是在何种情况下进行调整呢?

山崎:的确,不同的社会背景对教师招聘政策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样也能通过政策的调整来影响教师的招聘人数。

我将教师录用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不同时期下关于班级编成抑或教师配置人数的政策也有一定的不同。

第一期为二战刚结束后的大量录用期(1956年止)。由于战后的1947年的学制改革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了三年变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新制中学制度也就应然而生,导致对新教师需求的急剧扩大。此外,第一次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孩子纷纷入学,中小学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8年左右。在这种状况下的1953年春,由于新制大学教育学部、学艺学部毕业的两年制、四年制学生都不足以填满教师不足的缺口,只能将旧制的中学和高中女校毕业生拿来充当助理教师,录用入职后再进行针对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培训。

第二期为战后第一次教师需求减退期(1957-1968)。这一时期刚过了第一次婴儿潮,除了1961年外,儿童出生数处于持续减少状态。同样小学从1959年开始入学人数开始减少,由于之前第一次婴儿潮儿童入学所导致班级人数爆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这时候为了改善学校教育条件,颁布实施了《公立义务教育诸学校的班级编成以及教职员定数的标准等相关法律》。1959-1963年的五年间中小学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的这一计划开始实施。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中教职员工开支的二分之一由国家承担,同时地方交付税制度也使得地方财政支持了教职员工的开支。由于财政的支持,实现了50人班级规模,教育条件获得大大改善,同时也抑制了教师需求减少的趋势。在这五年间教职员工增加了约34000人,一年间增加约有6800人。到第二次计划(1964-1968),为了实现45人班级规模,增加了近62000名教职员工(如果考虑到儿童数减少所伴随的教师数的自然减少,这里应减去约16000人)。

第三期为战后第二次大量录用期(1969-1991)。由于战后大量录用教师的退休以及第一次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孕产适龄期,1960年代末到1970年中期出现了第二次婴儿潮,这一双重效果带来长达20年、超过两万人的教师大量需求。

第四期为战后第二次需求减退期(1992-2010)。由于晚婚率、非婚率的攀升,从1983年开始,出生数持续急剧减少。并且从1994年开始教师退职人数也开始减少。二者的减少导致教师录用的极端恶化。这时,通过第六次《教职员配置改善计划》,使得班级规模维持在40人一班的同时,小组教学(team-teaching)以及特定学科两位教师联合教学等计划开始大规模实施。另外在这一时期,特殊教育教师以及营养教师的录用也通过一系列法律得以制度化。此外,2007年通过《学校图书馆法》在拥有12个班级以上的学校设置图书馆,司书教师一职也因此得到确立。通过这一系列文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缓解了教师录用萧条期的状况,增加了教师录用人数。

第五期为战后第三次大量录用期(2011-2022)。这一时期促进教师需要增加的政策是2011、2012年度民主党政权下实施了小学一、二年级35人班级政策。

高慧珠:通过政策调整来改善教师招聘不景气时的状况的确是有一定成效的。对于即将到来的2021年后的教师需求减少,国家在教师培养政策的施行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山崎:首先,国家的教师培养政策应该分地域来对应。前面我们分析了日本各地域间的差异有近20年之长。小学校教师需求中,关东和近畿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减少趋势,而其他地方却才开始需求增长。北海道2017年左右,中部、中国、四国地区2018年,东北地区2019年,九州冲绳则预计在2021年左右才迎来需求高峰。关东、近畿等大都市圈以外的各地方教师录用的恶化大约在2025年左右才开始到来。国家的教师培养计划不应该全国一刀切,而是分地区进行细致入微地规划。大都市地区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的新设和入学人数的增加目前已经不需要了,而各地方的该专业的开设应限定在当前教师需求增长的地区。我认为全国应该分为以首都圈和关西圈为中心的大都市区域、各地方区域以及偏远地区等三个不同地区,并有必要以此开展细微的规划应对。

第二,应该构筑灵活的教师供给体系。我们国家的教师需求的振幅非常大。过去四十年间公立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的录取者人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很大。小学分别是23000人和3700人,中学分别是16000人和2700人,高中分别是10400人和2600人。中小学是6倍差,高中大约是4倍。如此大的教师需求变化,教师培养体系很难做到首尾呼应。比如说,国立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部入学人数在需求大时增加3倍,需求小时减少到二分之一,这些在现实中都是很难实现的,要完全实施教师有计划的培养也不太可能达到。因此,教师需求低迷期,国公私立大学间、学部间、学部内,应构筑一种灵活可调节的教师供给体制。

第三,构筑与国公私立,教师教育·准教师教育,一般学部的三元三层体系相对应的教师培养政策和教师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1960年代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时国家树立了以国立大学教师培养为中心的的计划培养体制志向。而进入21世纪教师需求增大期,国立大学入学定员仅停留在微增的地步,这种情况下私立大学的“准教师教育学部”就应运而生并且急剧增加,使得教师培养机构变得多元化、多层化。到2014年担负培养小学教师任务的国公私立四年制大学已经超过200家,私立大学出身的无论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授予数还是公立小学教师采用人数都已经超过国立大学。私立大学的教师培养不再作为国立大学的补足角色而存在,而是承担起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建立由第三者评价机构针对教师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从大学入学考试到教师招聘考试这样一整套教师培养过程中可以看得到的质量保障机制还是很必要的。

(二)教育委员会

高慧珠:教师需求大减少,对教育委员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山崎:对教育委员会来说我想应该有三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录用良材的好时机。教师需求减少导致教师招聘考试竞争激烈。从前为了确保能招到教师,考试科目采取选择制,一些涉及实际技能科目的考察被省去的招考主体很多。今后在招考中可以增加学科科目考试的门数,像音乐、美术、体育等能够考察学生实际能力以及模拟教学能力的考试应该严格进行。这样确保了小学教师能够胜任全科教学的时代的再次到来。

第二,新老教师世代交替使得大量年轻教师能够活跃在教育现场。1980年代大量录用的小学教师即将退休,中学和高中教师大约2025年退休,这样学校就几乎只剩年轻教师了。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多的年轻教师,在指导学生运动会等活动中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使得学校教育的开展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针对学校管理层的年轻化以及退休教师的返聘。现在学校的管理层一般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教师录用的冰河期”时所录用的教师,现在基本是40多岁到50多岁了。而数年后,大阪、东京等大都市圈的新入职的年轻一代教师比过去的教师升职要快10年左右,30多岁成为副校长,40多岁就任校长将成为可能。联动效应下中层领导也将年轻化,20多岁的年轻教师便被委任为中层领导。因此针对刚参加工作年数不多的年轻教师很有必要提供他们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研修。其次为了实现新老教师工作的平稳交接,在充满年轻教师的教学现场,需要返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指导晚辈,另外可以缓和教师的大量退休伴随的大量招聘所导致的教师年龄构成的不均衡状态。作为教师雇佣主的各都道府县的教委,应该研究如何避免教师录用的大增大减。为了避免大增大减所带来的年龄断层,学校种类间的教师流动,都道府县间教师的交流、流动、退休后返聘、有期限任用等方式都可以考虑。

(三)大学

高慧珠:需求的减少对担负培养教师任务的大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者说大学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呢?

山崎:不久的将来以大都市圈为首的教师需求急速减少的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私立大学近年开设了培养小学教师的课程,小学教师的供给却在增加。这个就导致教师招聘考试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录取比例随之下降。学校教师供求市场出现从卖家市场转变为买家市场的戏剧性变化。中学、高中同小学一样,即使持有教师资格证也不一定能登上教坛,也就是说产生了大量的本本教师。20世纪末时期的教师就职难将再次出现。而培养教师的专业将可能会出现消减入学人数、变更学部学科名称等现象。

日本担负培养教师任务的是国立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部和包括私立大学在内的一般学部。后者又分为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公私立大学的“准教师教育学部”和国公私立的文学部、理学部等。

首先,国立教师教育学部由于学生就业率低下遭到社会批判而一再进行学部改组和入学人数的消减等。2013年开始对自身使命进行了再定义,即定义为“地域密着型”和“广域据点型”。地域密着型大学通过和教委的协作来实现充实该地区的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进修任务。以将来在该县内的就职程度为考核评价的尺度。广域据点型大学和研究生院主要着力于在职教师的再教育。以就业率为评价目标,将来并不一定从事教师的工作。

其次,私立准教师教育学部的最大责任是改善自身的教育质量。很多私立大学入学考试主要以推荐制和AO入试为主(AO就是Admissions Office的简称,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选拔,通过书面材料和面试决定是否合格),即使有考试的大学只设置考一两个科目的大学也很多。教学上,小学全科的八门课中并没有开全各学科专业课和学科教学法,教育实习开展得也不充分。

(四)中小学

高慧珠:面对这次教师需求减少,您觉得中小学校在这一时期下应做出怎样的应对?

山崎:关于中小学,我认为可以考虑一些有利于改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教职员政策。按照前面说的在教师招聘低迷期时,国家可能会出台一定的文教政策来增加对教师招聘的数额,改善提高中小学教育条件,同时也缓解招聘不景气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这次也是同样,我希望在教师招聘低迷期可以整备初中等学校的教育条件。尤其是班级编成和教职员工的配置增加等教职员政策,如果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自然减少时期所带来的教师自然减少情况便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财政负担。2021年预想的教师需求激减期,我很期待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班级规模为35人化。另外以理科、音乐、家庭、体育等需要特别教学场所的学科为中心进行小学单科教师的扩充;以及中学里“学生指导”这门课教师的扩充。我认为小学单科教师的扩充可以消解现在小学教师的负担过重问题,并且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现在我国小学教师都为全科教师,不得不从早上忙到下午,中间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并且,除了全部八门课的教学外还有外语课外活动的教学。事实上,能够胜任文、理、艺、体等全科教学的老师并不多。尤其像理科、音乐、家庭、体育等需要特别教室和体育馆的学科还需要有准备教室以及教学的时间。像这样的学科,如果可以导入专门教师来教学,我想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并且也给班主任教师提供了准备其他课程的时间。按照小学学科的标准教学时间,我推算了单科教师导入所需要的一些学科的教师人数,可以参看我的《教师需求推算及对教师培养的展望》这本书,这里就不具体介绍推算过程了。

高慧珠: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您的研究对中国有什么借鉴价值?

山崎:我认为在中国实施对未来教师需求人数的推算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中国政府近年来开放了二胎政策,未来可能会带来有限教育资源的拥挤以及教师短缺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从现在开始进行细致地预测和规划。

(责任校对:王萍萍)

Projection of School Teacher Demand and Expect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Dialogue with Professor Hirotoshi Yamasaki

Hirotoshi Yamasaki & GAO Huizhu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Hiroshima University,Hiroshima,739-8524,Japan)

Abstract:In this interview, Professor Yamasaki reviewed and projected demands for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every prefectures in Japan to 2025 according to hi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Firstly, in order to give accurate proj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fluctuation for Japanese teacher demand between prosperity and recession since the World War Ⅱ. And the changes for school teacher demand mainly depend on the increased or decreased number of students and resigned teachers. Secondly, for the calculating method, the teacher demand in every prefecture should be equal to the sum of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eachers and the number of resigned teachers. Thirdly, the projected results for teacher demand were very different between public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Japan. The diversity also existed in regions or even prefectures in the same region. Finally, about the influence and solution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teacher demand, Prof. Yamasaki respectively gav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policies of teacher training, the Board of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Key words:teacher demand; projection; expectation; Hirotoshi Yamasaki; Japan

作者简介:山崎博敏/广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  (广岛739-85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