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IM手册学习-Schema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10-25

Schema这个词有很多中文译法,在建筑行业里的意思应该是比较集中的,但却一直没有被统一过。这个词在原书中(包括其衍生词)出现过很多次,仅P4就出现了三次,有意思的是,三次的中文译法都不同:


1,繁体版P3,图1-2说明典型。此处漏译了原文中的schematically,可以理解为“原理性地”。

2,繁体版P3,建筑设计、设计发展。原文是schematic design,即美国建筑行业常见的标准设计阶段之一,简称为SD。常被对应于国内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甚或“概念设计”。余下皆同。

3,繁体版P4,图1-2架构示意图。原文是schematic diagram。

 

schema的基本词义,在牛津词典中原文解释是diagram or representation of sth,译为:方案,策划,图表,图解,纲要等。词组译法则有:schematic diagram,原理图。如schematic circuit diagram,译为电路原理图,是简化了的原理图,以区别于真正的电路生产图纸。


 

在IT语境中的意思,在原书P132也有XML-based Schemas,繁体版P114译为基于XML的架构。这个译法是IT行业很常见,倒无异议。下图为著名的IFC的core data schema(核心数据架构):



 

▲在全书的建筑语境中出现最多的是关于schematic design,我们重点分析这个术语。


关于几个设计阶段的定义,在原书P196,繁体版的P163。SD的定义是:


原文:Preliminary project design with building plans, showing how the predesign program is realized; massing model of building shape and early rendering of concept; identifies candidate materials and finishes; and identifies all building subsystems by system type.


繁体版译为:包含建筑计画的计画案初步设计,显示如何实现设计初期的方案,建筑形状的量体模型和早期的概念渲染,确定候选材料和表面处理,确定所有的建筑系统的子系统

 

▲我们抽出几个较为重要的点进行分析:


1,SD揭示了前一阶段的program是如何被实现的。

美国一改建项目programming案例

漫谈FMBIM:从Programming到Commissioning


这里的program可以理解为业主对本建筑项目的需求,是PD(Pre-Design)的产物,内容包括建筑空间功能需求、技术需求、概算和总进度计划等,可以说是一份建筑项目整体上的大计划,而不仅仅限于国内常被误解的设计任务书。PD阶段的program通常不属于传统设计范围,而是业主方的管理者(在非住宅建筑项目中即FM)与建筑顾问共同协作完成的产物。SD继承PD而来,是为传统设计流程的第一步,均为设计公司完成。于是,此时SD可以理解为“原理性设计”,并与国内做法相区别开。


2,SD确定建筑各子系统的系统选型

为何这里说子系统,显然这是默认building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其下的各系统都可以认为是子系统,包括建筑、结构、机电、装饰等(参考UniFormat建筑系统分类法)。这是建筑的系统论,是作为总架构师的建筑师治下的设计理念,以及由他掌控的整个建筑项目全过程的基本理念。这才是真正的建筑设计,即architectural,他可以统领所有的工程专业(engineering)和施工(construction),缩写即为AEC(建筑行业)。


此时,SD应该被理解为“系统架构设计”,建筑设计不再是国内所惯常理解的“作为设计各专业之一的建筑专业”,而是进行总体结构设计的总架构师,architect这个词,在建筑行业译为建筑师,在IT行业则译为系统架构师,建筑师的确就应当像系统架构师那样设计他的建筑。


在国内,二十年前,我们还可以看到结构师领衔的设计过程,没错,结构师的确是结构体系的架构者,而且结构体系也的确很重要,但结构只是建筑系统的受力骨架,并不是有血有肉的丰满的建筑有机体。现在虽然普遍由建筑师领衔进行设计,但他的地位并不能达到上述高度,所以此书所说的SD和建筑师两者均不能与国内对号入座

 

那么建筑师如何能够进行结构系统架构设计呢,同样的还有暖通系统、强电弱电等一系列专业子系统,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领衔整个设计,但是是在与结构师、机电工程师包括造价咨询师等专业工程师(全都是工程系列,即engineering)进行充分协作下进行整个建筑的设计。


结构大师林同棪的名著《建筑结构与体系》中就精彩地阐述了这种理念,即将建筑设计与结构选型整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如果那时有BIM工具的话(1970年代),他一定会写进去。因为BIM是杰出的信息协作的技术和方法,当然有助于建筑师与结构师及其他工程师之间的两两协作,这应当也是Chuck Eastman在1975年关于BIM思想的论文的核心精神之一吧。

 

综合来看,将schema理解为架构是不错的选择,于是SD就是系统架构设计。在一些技术性的语境中,按国内行文习惯也可以译为原理(图)、原理性的。总之为了避免与国内做法混淆,最好不要译为方案设计


注:本文所述的BIM手册,原文是指《BIM Handbook》2nd,繁体版是指按原文第二版翻译的台湾版。



参考

从FM角度看建筑设计

重读经典:如何理解《BIM手册》的manag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