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无关女权,只是现象

 PIAO949 2016-10-25


  通常看电影,会被故事,角色性格吸引。但看她后第一个冒出来的赞叹,是这个剧本的架构真强大啊。和女主角的气质如此吻合。

  每条支线单独拎出来,都会是既能挖掘深度,也能拓宽宽度的好故事,但全都甘于象大牌演员收敛光芒一般化为绿叶,共同塑造出女主角戴君竹耀眼生辉的个性与人生(与母亲、父亲、前夫、女友,同事的关系)。每一片都恰到好处,每一片都止于绿叶,却又完美无缺。主线没有遭到丝毫动摇与分散,从开头只闻其声的强奸场景到最后的反击完结时刻,这条线以强大的节奏、氛围贯穿了全场。而所有的支线,在女主角的人生中若隐若现,时而如暗礁冒头,时而如匕首划开水面,而待到潮水上涨,一切如初。

  这片难免会和女权联系在一起吧。我个人的理解是,它并不是一部探讨女权的电影,因为于佩尔饰演的这位米歇尔女士,并没有着重从性别的角度去刻画她,而是在很多地方,性别是隐没的,情感的边界也是模糊的(她和女友的友谊倒真是一种长久、排除异性干扰的、无比诚实的关系。),价值观上没有任何导向性的引导,没有方向,或者说唯一的方向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这个时候来谈女权,反而变成一种局限。她心理上并不强烈归属于性别,也不信仰任何宗教,她只是坠入生命,既随波逐流,也及时行乐,即承受伤痛,也强硬反击。生命原本自由,性别和宗教一样,都是一种限制。因为凡有边界者,皆是监狱。

  米歇尔的诚实,使她强大而坚韧,我不得不用“强大而坚韧“这个看似极其正面的词汇,因为如果足够的诚实,即便是在反面的意义上,也同样可以发散个人的光芒。貌似是一位无坚不摧的女人,还是在电影一开头就被强奸了,脆弱的一面(作为女性身体)首先得到了表达,然后,内在的精神马上展示出一种强大,没有丝毫自怨自怜,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逐渐表现出来。有时强大到无耻的地步。但无耻是坏词语吗,谁来规定什么是耻呢。既然她谈不上道德楷模,那么普通的女权主义用于这部电影,就有点街道妇女主任的面貌了。既然她以女性身份与人间发生各种关系,而又从不忤逆于天性中善妒,冷漠的成分,另类一点的女权主义也不足以说明她。即便如此,她的生活也并没有一团糟,人们依然爱她,爱她如她所是。她并不是一个可以被倡导的结论,她只是一种现象。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活成一种现象。

  她对所有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无论是作为犯罪者的女儿,还是强奸事件的受害者,她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就如同这部剧的架构方式一样,不强调,不沉溺,该来的来,该去的去,留下来只有她自己。她就是潮水本身。

  我希望我说清楚了“这个剧本的架构真强大啊。和女主角的气质如此吻合。”这件事。

  (PS:我漏掉了一个影片传达出来的正面信息——被强奸,是一次身体被攻击,不是耻辱,不该成为羞耻的阴影。表达得随意而显而易见,差点忽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