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成都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展开基层探索,在全国首创性地组建了成都村政学院、成都城市社区学院和成都社会组织学院。 “三所学院”通过常态化、正规化、系统化的新路子,培训、影响来自最基层的干部、社会工作者,增强体制外基层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在过去的三年里,“三所学院”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逐渐形成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开放性的专科培训特色,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14期,累计培训约3.2万余人次,范围辐射全国24个省、区、市和四川省内所有市、州。 成都三所年轻的基层干部培训学院,凭什么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吸引全国各地的基层干部、社会组织工作者前来参训、学习?依靠什么从成都走出四川,走出西部,走向全国? 做精培训 塑造全国知名的“基层”培训品牌
10月的成都,秋高气爽。金牛区曹家巷街道马鞍街社区大院内,一群操着普通话的人,正在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这是成都城市社区学院独具特色的一节居民议事+实操教学课程,学员们来自天津市东丽区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都先锋培训班,32名参训社区干部身临曹家巷,学习“曹家巷工作法”。
曹家巷地处成都市区东北部,几年前,这里还盘踞着大量五、六十年代的苏式职工宿舍,居民居住条件非常艰苦。拆迁规划十多年前已制定,却因各种原因搁浅实施,直至成都市“北改”工程的启动。金牛区委决定在曹家巷片区实行社区工作创新试点,在政府主导下,居民自创设立了自治委员会,以群众为主体,自治委临时党支部在拆迁过程中发挥了先锋引领作用,成功推进这片老旧小区的改造,创造了“曹家巷工作法”。
成都城市社区学院将此作为基层干部教学的重要现场教学点,并根据学院特色,提炼了基层社区工作可推广复制的经验,让参训的学员学习到党的领导在社区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在压力下打破工作局面的创新方法、现实路径。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三所学院”共同的创新办学特色,让学员直接进入案例实地,现场与工作人员、与授课老师直接对话,可以得到更切身的感受。这些陆续开发的、分布于成都市及周边的60多个现场教学点,基本覆盖了基层工作最具实践操作性的案例,凝聚了成都市以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实践精华。
在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社会组织、村政基层治理的工作领域,“三所学院”坚持党和政府办学,将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增强了基层干部学员的党性意识。
“基层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矛盾重重,必须真正了解到老百姓的需求,并且知道如何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才能化解种种矛盾。”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副主任向春玲认为,成都“三所学院”结合各自特点和优势,整体开发了具有本土特色教育课程体系,突破固有课堂授课方式,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教学基础,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在教学中研究新情况,完善了授课系统,保持在全国的基层干部人才培训中的领先优势,树立起自己的“基层”培训品牌,吸引各地学员前来参训学习。 做强研究 努力成为全国基层治理的理论前沿
近日,成都社会组织学院申报的“1+5”特色课程全部通过国家行政学院初审、终审,正式入选国家行政学院网络课程平台。“1+5”特色课程教学内容源自锦江区各街道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实践,经验变理论教材,意味着向全国展示成都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的扎实探索。这也是地方党政院校第一次以专题系列课程形式全部入选国家行政学院网络课程。
“1+5”特色课程共计6门,其中,“1”主要是总纲部分,以锦江区为例,介绍成都市社会治理改革实践。“5”包括五个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分别是:“一核多元”,夯实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简政减负”,创新服务群众机制;“邻里互助”,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系统驱动,激发社区教育活力;“共建共享”,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成都社会组织学院这套课程,高度浓缩、总结、提炼了成都近年来以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探索和努力,极具可借鉴性、可复制性。 而这种不断的把经验上升到理论教材的探索,已成为“三所学院”的办学常态。
城市社区学院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机制,广泛利用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知名社会组织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充分挖掘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形成的成功范例,综合运用“线下”集中培训与“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定向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等方式,为学员提供系统化、专业化、差异化的素质培训,并组织开展城市社区党建、城市社区治理理论研究。 村政学院则依托聚集的名师资源,按照“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理念,结合都江堰市在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方面经验做法进行积极探索,在村政学院成立都江堰市党建研究学会,邀请全国知名的党建专家学者与基层干部、党务工作者等组成联合课题组,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重点围绕党组织在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中如何发挥组织引领的核心作用、多元支撑互动共治、农村两新组织的培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课题开展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考。 成都市委组织部依托成都社会组织学院,针对社会组织党建理论薄弱、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办法措施不多等问题,成立全国首家专门从事社会组织党建研究的社会团体——成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学会。学会凝聚全国社会组织党建专家和社会组织人才,系统梳理和不断总结成都市社会组织党建经验成果,聚焦社会组织党建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社会组织党建智库,努力为党政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四川大学基地教学部主任郭金云表示,成都“三所学院”以案例为导引,以经验为主体,以理论为根基,以反思为启发,既凸显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使成都努力走在全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前沿。 做深开放 建设探寻基层治理规律的创新基地 又要到年底了,国内许多研究基层治理的专家、学者及基层干部们,将眼光抛向了成都,都江堰。今年的村政论坛会探讨哪些最热门的话题?又会产生怎样的智慧火花?这或许是每一位涉及基层治理的人们迫切想了解的话题。 从2013年村政学院成立举行第一届村政论坛以来,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都要举办一届村政论坛,今年将迎来第四届。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管理提出新的重大课题”“群众路线与基层社会建设”“农村社区基层治理创新”……每一届村政论坛紧紧围绕时下最热的话题,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面对面交流、碰撞。 著名党建专家、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评价,成都村政学院不仅是全国村官自己的学校,更是全国同行们探寻基层治理规律的创新基地。全国各地基层治理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在此交汇,碰撞出思想火花,为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实践操作者提供参考。 开放办学不仅打破了原来县级党校面向本地封闭办学的传统模式,更加提升了“三所学院”在西部地区和全国的辐射影响力。 “三所学院”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一方面,积极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坛交流活动,开展各种主题论坛、交流活动,将全国的目光吸引到成都。另一方面,广交朋友,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全国知名高校、各级省市党校已经建立师资共享合作关系,搭建合作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