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不可不知 | 传统学校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之道

 包建强 2016-10-25



网络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实体教育如何深度融合?


“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互联网 教育,必须以实体教育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楼阁。


仅2016年年初,国务院、教育部就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发展教育培训,鼓励企业开发专业化教育应用工具软件,加快中小学宽带网络建设,推进远程教育进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我们一些实体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走进校园是迟早的事,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一些头脑清醒、思维超前的学校领导已经添置了设备,试着迈向教育信息化之路。社会上的一些互联网企业,也是顺势而为,主动与一些实体学校联手合作,为其搭建数字化平台。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学校,虽然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在具体使用、操作上还缺乏经验技术,大有力不从心之感;有些互联网企业,强于平台搭建、软件开发、技术培训,而在内容选取上又显得功力不足。


正所谓搞教育的弱于互联网,搞互联网的弱于教育,所以就造成了学校虽有优秀教师,但潜能难显,企业善搭智慧平台,但投入难收的尴尬局面。


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除了上述原因外,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看,还有如下原因:


1.你搭建的平台,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2.你提供的技法,是否是广大老师能够做到的;

3.你设计的方案,是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句话,就是你提供的“产品”是否是学校教学所必需,是否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之中!这里尤其要注意:是融入,而不是冲击;是服务,而不是取代。


教学,是学校的主业。


既然要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之中,我们就要知道学校的平时教学都包含哪些因素。学校的平时教学一般包含三个因素:课前预习、课上教学、课后练习。


现阶段,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仍然以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主动地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作为互联网企业,在移动终端还没有进入课堂的情况下,应采取“抓两头,放中间”的策略,不宜涉入课堂教学,而把这块阵地暂且交给学科教师,由他们去利用;企业这里只要抓住“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做好、做强即可。


具体说来:


课前预习学科教师根据即将在课堂上要学的内容,选取一、二个主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一般是前一天)预习的时候重点关注,以便在新课学习时能顺利地掌握。这里要注意的是选“点”不要太多,贪多嚼不烂。


课后练习,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后一般都要给学生留作业,供学生课后练习、巩固。这里要强调的是:供学生课后练习的问题,一般应该是教学中遗漏的,没讲透的;虽然讲了,不练习不容易掌握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这里要注意的是:课后练习也不要留得太多,一般以3—5道题为宜。


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的内容,由学科教师拟定,企业做技术支持,或录播、或直播,由学校或学科教师决定。


以上说的是平时教学。那么,寒暑假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以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为主,或以下学期的新课为主,或针对毕业年级采取分类复习和专题辅导的方式进行。


至此,教学中的三个要素都分别得到落实。三位一体,三点一线,各负其责,各有侧重,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骨肉相连”的教学共同体,共同目标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这也是现阶段“互联网 教育”的最佳融合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确保互联网企业与实体学校的最佳融合呢?



1.作为互联网企业,应该吸收懂教育教学的人员特别是懂教研的人员参与谋划,如果能组建一支学科齐全的教研团队那就更理想了!如果一时难以如愿,起码要有一两个这方面的教研人员参与宏观谋划。


2.与合作方共同组建教研团队。有两种方式:


与合作学校所在的县(区)教研部门(教研室)合作,由那里的各科教研员根据企业与学校共同确定的方案,负责对合作学校各学科的教师予以指导,教研内容予以确定。


与合作学校的相关人员组成“学校信息化教研小组”,包括校长或副校长、教学主任、信息主任、年级主任、学科组长等,负责确定本校的录(直)播人选、内容、时间等相关事项。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高品质内容是教育的核心,也是互联网企业的根本。所以要组建教研团队,加强教研指导,就是因为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的过程,无论录播还是直播,它都应该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下,精细设计的一项创造性工作。而这项工作,仅仅靠任课教师自己,很难保证质量。


譬如时下正热的微课制作与应用,由于缺乏教研指导,就出现很多问题:


1.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微、短、小”的特点,而没有掌握其是一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的本质。把微课制作成“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压缩课”等等。


2.许多教师都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只注重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重视不足。


3.没有形成专题化或体系化的微课程体系。微课的数量虽多,但零散分布,教师只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设计,缺少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开发,致使学生获得的只是零散杂乱的不成体系的知识。


对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没有教研指导是根本不行的!所以,互联网企业一旦与学校合作,除了技术上的培训外,组建教研团队,加强教研培训指导至关重要。


作者:徐惊尘,辽宁沈阳,中学语文教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