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门礼仪

 圆二书斋 2016-10-25


寺院古来便是佛法的教学场所,宣扬的不是世间学识,而是生命之道自然之机,因此不叫学校,叫做道场。佛法是庄严之法,道场自然也是庄严之地,在寺院中大家都要注重自己的威仪,懂得一时相处的默契,这样才会道场庄严、佛法庄严、自身庄严。


寺院身份

寺院相对于外界,是专业的修行场所,它的一切设施和作息全都是以方便修行和辅助修行为原则的,这样才有可能帮助修行人实现精进的修行,早日证道。所以这是一个严肃的地方,不可以当做一般游玩景点随意肆闹,扰乱清幽。

其次寺院是用来对大众讲授佛法的地方,常常来往的人都是为听受学法而来,寺院也会组织一定形式的讲法活动,所以看到有集会位置时,不可凑热闹式的东张希望游来走去,以免影响了他人听法学习,也显得自己缺乏素质。

如果是公开讲课,想要听讲,可以到左侧门边侧立默然,香灯师或者现场的服务人员看到后会来询问,小声告诉他自己的意图,他会做出指引。

如果不是特定授课或者祭祀活动,则是不可以随便参与的,因此要绕行,不要去张望,扰了大众法喜。

寺院接受十方供养,同时也为十方布法,因此经常会有居士在寺院单独请教法师,如果有缘遇到欢喜听受,可以在旁边听闻,不可打扰求法居士与法师的谈话主题,更不可随便插话干扰到听法者讲法者的思路,要知道佛法的玄妙就在法师一言一行间,时机一到,法师一句转语就可令学人豁然有悟,若是干扰了这番手眼,就是罪过。古来常说法师架子大,禅师脾气大,这不是贬义,是各自手眼不同,为令粗学开蒙智慧,不得已才以这样的姿态示人,若是遇到大根器,一言便了,毫不啰嗦。诸位想想,佛经记录的法会人数之众来路之远,不也是一问一答次序井然吗。


入寺着装

寺院既是庄严的地方,也是我们学习庄严的地方,因此到寺院提高自己的素养是很有效的方式,且不管别人如何,把握好自己才是要紧事。因此着装等等就都要以庄严为原则,着装首要的是则是不能穿无袖的衣服和短裤,天热穿半袖、长裤,天冷穿长袖长裤,这是基本原则,汗衫、露体的衣服是万万穿不得的,女士更不可穿裙子,这样第一有比较重的罪过,第二其实本身也不雅,一个人的美丽好看并不是用暴露来说明的。这是大家最常容易犯的过错,千万要留心。朴素优雅的穿着,才是展现一个人修养的正确方式。若是皈依弟子,入寺则尽可能穿居士服装,挂单则需带上自己的海青、缦衣。


进退规则

寺院一般人流比较大,身份也复杂,为了井然有序,千百年来,寺院有自己的规矩。

入寺入殿,以左侧侧身为原则,出寺出殿,以右侧侧身为原则,即大众均尊同顺时针的行进路线。

礼拜圣像时,像前一般有三个拜垫,大众只可在左右两侧的拜垫上礼拜,不可在中间的拜垫上礼拜,有的殿是前一后三的摆法,则在后排的三个上礼拜,不可到前面的拜垫上去,在前在中的拜垫,都是寺院主持、诸方大德、主法法师才可礼拜的,若是大众去拜,一来有失威仪,二来不是僧人用有过错,三者他人看见也会觉得不懂礼数。


住宿用餐

现在到寺院住宿通称挂单,若需要到寺院住宿时,除带好证件外,居士需带上居士证件和服装曼衣等,到寺院客堂登记,由客堂安排接待。所居住的房间叫做寮房。

住宿寺院需依照寺院时间安排作息,每天凌晨听到晨钟立即起床洗漱,听到鼓声则与同寮一起有序进入大雄宝殿开始早课,早课后随众到斋堂用餐,称为过堂。

用餐过程中是止语的,即绝对不可以说话,饭菜会有巡堂人员走到面前添加,只要将饭碗菜碟推至桌边即可,吃完将碗筷摞好,放在面前,随大众一同出堂。午饭前斋堂会打板,听到打板则过堂即可。

每天傍晚寺院会有晚课,同样是与大众一同上殿,晚课后则是休息时间,修行人以过午不食为养生和修行的方法之一,因此晚饭一般情况下大众是不吃的,如果身体有病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吃,则到了时间自己默默去吃即可,晚餐成为药石的原因就是这样。

傍晚听到鼓声时,大众结束手中的事物,各自回寮洗漱,鼓声后是钟声,听到钟声则进入休息时间,以为第二天精进养精蓄锐,因此钟声后不可在寺院无故走动,更不可喧哗,整个寺院必须保持安静,一来是照顾大众休息,二来有很多丛林老修行夜间用功比白天更深,通常彻夜不眠,称为不倒单,若是打扰了修行,是大罪过。


僧俗相处

大众遇到出家修行人无论僧尼都要恭敬,时时处处礼貌谦和,并且要尊重出家人的戒律,不可热情过度造成不方便。

居士对出家人统称师父,无论是男众还是女众,有的存在居士法名与出家人同字辈的情况,这样同样要称师父,而不是师兄,居士之间才可互称师兄以示尊敬。出家人为人天三界的导师,以为三界倡导佛法度脱群迷为己任,因此三界龙天都称师父,三界人天居士都是学法护法者因此都是弟子。

有修学疑惑向师父请教时,学人要看师父当前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不可勉强,咨议前要就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提问时要注意恭敬、客观、勇敢,尽可能简短的把问题阐述清楚,不可涛涛不绝半天说不到正题上,须知这样是很浪费时间精力的,师父有自己的功课要修,也还有很多人等着自己的答案。

师父在说法时往往根据学人情况的不同,所说内容有权有实,只为当机得入,旁人可能听闻后有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在后续时间或者其他时间再行咨议,如果在当时不知避讳的辩驳或显示自己所能,这样极有可能会误了学人的听闻时机,同时也增了我慢。

出家人并非个个都证入了圣位,更加不是登了佛地,所以言说之中难免有瑕疵,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还在修行的路上,出家人是走在前面为大家开路。所以师父说过的开示,学人要客观吸收,发现问题了还要回来禀告师父,以备师父失察,这样才是优秀的弟子。修学路上,要以佛陀的原话为根本依据,其他的都是重要参考或者次要参考,这样的修学才够安稳,因此首要以戒为师,次要以法为师即佛经原文,三要以僧为师,即古德论述和当前师教。而这三者都要靠各方师父逐步传授,所以要知道僧宝的可贵和难遇。


道友相处

道友之间,贵在真诚,道友即是同道之友,同为佛弟子,今生一次相遇都是过去生的因缘,今生同修同学,来生也必然会再相见。道友也是知己,少有能耐心倾听你的声音和悉心与你沟通的人。以道会友交到的朋友是有素质有涵养的,除了相互助道提高修为外,也是不错的人生伙伴,大家在其他事情上的共处也会和睦很多。

道友之间同为修学之士,是求出世间法者。在生死面前,大家是平等的,所以道友之间是平等的,不应以世俗的身份来要求他人如何迁就自己,更不可以此要求僧众,这样不但是助长自己轮回的习气,还是为道者的罪过。须知今世之福来自过去,如果不善修善用,来世必然大不如今。

由于佛法广大,从一法逐渐演变成了各种理路不同的宗派,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根本一法上。所以如果大家的法门不同,不要互相讥毁,同是佛说,同融妙理,只是对机方便形式不同罢了。如果有心,可以客观的听闻不同法门的方法和原理,如果无意,各自精进,他日都可证道。不同法门修学形式虽然不同,清规戒律却是一致的,所以只要默守规戒,都能相处融洽。

佛法是用来做的,修行是在心行和行为上修,所以佛法不是用来争斗的,如果用来比高下殊劣,这本身就与佛法相违背了,有疑惑的时候客观提出来客观探讨,没有人提出讨论的时候各自默默用功,不必强言对错,修学除了用功精进,还要靠当事人的机缘和时机,时节不到总是悟不透的,所以对自己要有耐心,对他人也要有耐心。

若确实有遇到逆法而行者,可以凭自己智慧适当劝谏,如果对方不肯纳受,需知是自己智慧不足功德不够,摄受力微薄所致,当忏悔精进,暂时默摒此事,他日有力,再来助道,默摒也是佛陀交代后世弟子的方法。须知即便是佛陀本人,也有无缘摄受的人,比如佛陀当时的一位邻居老太太,最终是阿难尊者与他有缘,由阿难尊者实现了度化。

 

佛门仪规,是佛法庄严的基础保障,也是正法住世的基础保障,所以四众弟子学法护法传法要从学习仪规,领悟仪规,使用仪规,保护仪规开始,有了庄严和威仪佛法才好展示出它珍贵的价值,不可小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