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能够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就是我们对待弱势群体的时候。 10月26日,环卫工日。然而这个节日,却少有人所知,甚至连环卫工自己都不知道。 因为“环卫工”这三个字背后是让人心酸的卑微。 我们遗忘了环卫工,也就遗忘了这个社会最起码的良知。 夜深人静,所有人已经熟睡或者还在熟睡的时候,环卫工却在劳作,风雨无阻,夜以继日。 这张图片曾经刷爆了朋友圈,然后,再也没了然后。 然而,他们辛勤的劳动,却没有改变在最底层挣扎的命运。 浙江,临安,一名疲惫的环卫工在路边午休。
即使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高楼大厦之间,豪华的办公室楼下,环卫工依然用着笤帚等最原始的工具在劳作。
这几乎是环卫工群体的一个缩影。在一线扫马路的环卫工中95%是临时工,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年龄普遍偏大,与公司没有劳务合同,反而要签订协议书,除了意外自己负责,保证不连累公司。并且随时面临被辞退的危险。一旦辞退,没有工资,没有福利保障。 年龄、户籍、编制等系列限制,将辛勤为城市文明奉献的环卫工群体,又隔离在了文明之外。 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还得不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重。 武汉,一位女环卫工因为制止他人当街丢垃圾,被一宝马车主当街连扇耳光。这种事情并非孤立,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不仅如此,环卫工还经常被各种人以各种目的进行利用。 郑州,初冬的天气已经很冷。60多名环卫工在寒风中等待三个小时,迎接一项送温暖活动——时常1分钟32秒的领导慰问讲话。 无独有偶,山东潍坊昌邑,环卫局给60多位环卫工发放绿豆、茶叶、毛巾等避暑物品,拍完照片后,又将其收了回去。 利用环卫工进行炒作的,还有不少商家。 山西太原,一家餐饮企业开业,请环卫工吃鲍鱼,面对刀叉,平时拿惯扫帚的手多少有些不知所措。 所有类似的商业活动基本都有类似的特点,限人数,限时间,就餐的人必须穿环卫工服装,当然少不了媒体报道。 相比商业炒作而言,一杯热水,一个供休息的地方,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更为实在和重要。 成都,84岁的吕大爷常骑着三轮车,为50多位环卫工麻饼、面包、矿泉水等零食。零食是用他的养老金买的,已经坚持七年。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刚刚结束的清晨,忽然天降大雨,有游客为身边值守的环卫工撑起了雨伞。 杭州图书馆,多年来一直坚持让一位拾荒老人进馆阅读。当然,环卫工也一样。 人类已经经过了千年、万年的进化,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文明物种,我们不能简单按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生活。 环卫工为城市发展,为每个人的便利生活贡献了力量。我们必须学会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这是我们社会最起码的良知,是希望。 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修养,就该从不乱丢垃圾的常识开始,从尊重每一个环卫工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