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连接农产品首尾一公里 优化供应链贯通上下游

 王继坤 2016-10-25


(记者 王小萱)“从最初一公里,一直到最后一公里,怎样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近期,来自农产品领域的专家学者,农批市场管理者,批发商和第三方服务商等供应链上下游的多名企业家,参加了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16首届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大会,在国内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优化供应链 助力供给侧”为主题,着重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供应链效率、供应链秩序、供应链优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让批发市场成为供应链核心

在主题论坛上,围绕着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方向,来自农批企业、研究机构、农产品流通第三方服务商的演讲嘉宾从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比较分析,供应链管理的构建,互联网 新三板 资本的背景下批发市场的创新发展等方面,从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农产品集配中心,制冷系统解决方案等实践出发,探索了供应链技术和理念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实践和应用,并讨论了诚信渠道建设、品牌建设、食品安全、优质合作伙伴选择等话题,力求在新形势下批发市场能够借助供应链系统实现转型升级。

“此次供应链大会设置了供应链核心、供应链效率、供应链秩序、供应链优化等五个话题供与会者交流,希望从思想认识上了解供应链的作用以及市场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处于优势不败的位置。怎么让批发市场真正成为供应链的核心,并且让整个行业持续发展,让批发市场永远处于龙头和核心的位置。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产品流通业面临着法制建设、诚信建设、标准规范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需要加强引导。”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副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在会上表示,“农贸联将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业发展和运营模式,发挥好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服务引领的作用,促进行业政府部门之间市场之间地区合作之间交流,同时积极投身于广泛的国际合作当中,帮助中国的农产品走向世界。”

国务院参事、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高级顾问刘志仁表示,现在是农批行业“去产能”的大好时机,建议农批企业,抓住企业转型升级的绝佳机遇,要把解决供应链“最初一公里”作为第一要务。“供应链整体优化是推进链首、链中与链尾的有机融合,保供、稳价、促安、绿色的关键点在最初一公里,农批企业应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促进农商双赢。企业应尽早制定2年行动计划、5年发展规划及10年行动纲领。”

提高交易和物流活动效率

“从2014-2016年,商务部每年都有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方面的发文,非常清晰地反映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的发展脉络:农批市场现状以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供应链是在怎样的市场体系和环境中去发展和建设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鲍立威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鲍立威认为,关于模式需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其结构和运行方式,从其结构和运行来分析农产品供应链是怎样的过程;第二,要明确其主题是模式比较;第三,创立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产品供应链营销创新。

“农产品供应链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产品供应链是本身客观存在的,只要有社会分工就有供应链的存在,所以农产品供应链本来就存在。但是,这个是自发的供应链,而现在重点是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或者是农产品供应链协调。”

“我们研究对象是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不是加工的或者是可以长期保存的产品,因为生鲜农产品有它的独特性。研究农产品供应链过程,也就是研究它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过程,而农产品的供应链,由一系列的连串交易和物流活动组成。这些交易连接起来一直到最后消费者购买,才完成了流传的周期,这是我们要关注的。”

交易和物流活动效率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交易效率高不高、物流活动效率高不高是重点。所以对交易和物流活动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就是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设计和实施的核心内容。那么谁来做这个交易模式和物流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者呢?批发市场的核心作用又如何发挥出来?

鲍立威表示,农产品供应链是价值链,是价值传递的过程,这个价值传递过程能清楚看到从田间向餐桌的传递;它同时又是一个风险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随时会烂掉。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到流通枢纽,构建多方合作平台,也包括各类服务方,最后衔接成农产品供应链,这是供应链的模式。但供应链模式并不是唯一的,而是要以市场特性、产品特性为基础构建最适合的体系。  

建设配送中心降低流通成本

如何从具体的一个项目落地,来体现供应链优化对企业的影响和改变?农批市场需要转型,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很多,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是否适合企业和当地的环境,是否适合企业周边的种植区域。目前很多批发市场在尝试互联网 的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因为只看到了现在互联网 成功的案例,所以很多农批市场想融合并切入互联网 ,但方法却没有创新,只是按照现有成功的模式在照搬,做平台,依托于平台,做B2B、B2C、O2O,所以成功的企业并不多。

面对存在的种种问题,湖北两湖绿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靖国称,如果仅仅是用这种模式来做的话,互联网农业早就成功了。互联网农业应该是通过电子化手段、通过网络技术,使传统批发市场在经营过程中改变、促进、推动,而这一整个过程都应该叫互联网农业。

谈到供应链优化,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和运营模式,罗靖国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配送中心的建立基于四个原则:第一是距离原则,每个县区市选择1-2个网点,每个网点之间的距离在50公里左右,就相当于画圆,一定要把圆画好,知道固定的区域在哪里。第二是产区原则,每个区域有它自己的特殊属性,包括土地适合种植的产品,所以一定要选择优质、特色、农业主产区,重点是覆盖品牌农产品产区。第三是地理原则,网点所在的区域一定要交通便捷,公共设施要完善。第四是多业务原则,公司设置集中收购,分捡加工,物流配送,农资销售,农技培训等多种业务。在配送中心方面,要有冷库、分捡加工车间、农产品的收购场所、农资销售点和农技培训中心。通过配送降低流通环节中的流通成本,减少运输损耗,真正把农产品送得更远,卖得更多。

首届中国农产品供应链之星评选颁奖典礼上,北京新发地、山东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广州江南果菜、湛江市霞山水产品、济南维尔康肉类水产品批发市场、郑州信基调味品城等农批市场均榜上有名。

延   展


聚焦资源产业对接

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供应链交易洽谈会与第30届“世批联”大会同期在湖南长沙举办。据悉,此次展会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以供应链交易为主题的展览会。设置了国际展区、无人机展区、国际食品展区、绿色食品展区、农副产品展区、特色农产品展区、现代农庄展区和太空农业展区,展出面积12000多平方,展位共计86个,标展58个,特展28个,国际展位4个。通过与国际采购机构合作,组织了海外100多人的专业采购团,做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产品与国际资源的产业对接。现场还对接达成了茶叶、猕猴桃以及诸多绿色农产品合作意向。

此次展会的一大亮点是几家无人机企业的参展。同时,航天南瓜、辣椒、茄子、高蛋白营养米、航天玉米等神秘的太空农业产品的亮相也让与会者惊艳,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现场专家介绍说,经检测分析,经过航天育种的水稻依然是水稻,青椒依然是青椒,并无外来生物基因导入与整合,因此食用太空粮食和果蔬是安全的。目前我国已有120多个航天育种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00多个品系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促进了太空农业与农业休闲旅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