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透露的孔子真相

 易可为 2016-10-26

 《论语》透露的孔子真相

——《孔子真相》自序

 

丁启阵

 

    孔子高足子贡说过这样一番话:“商纣王的罪恶,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因此,君子讨厌身在低处,因为天下的坏事都会聚集到那里去。”(《论语·子张》)子贡这番话,只说出了真理的A面,B面他没有说:人间社会跟自然界不同,低洼处固然会脏水汇积,崇高处也容易招致毁谤。常言说得好,树大招风。孔子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爱之者奉其为圣人,加以顶礼膜拜;恨之者咒其为罪人,恨不能将其批倒批臭,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孔子生前对此有所预感。据《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孔子说过如下的话:“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预感到,他的身后,会有爱他的人,也会有恨他的人。不过,孔子没有预感到的是,后人分为爱他恨他的两派,不是因为他写了《春秋》这部书,而是因为他博学多才,生前培养了众多有出息的弟子,学术思想影响巨大,对他人构成了压力和威胁;他死后,汉武帝以降,历代帝王将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奉为正统思想,将他本人尊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假如孔子是一个三家村冬烘先生,平庸无才,开一辈子私塾,也没能教出一两个有出息的弟子,死后身名俱灭;可以肯定,是不会有人知他罪他、爱他恨他、誉他毁他的——只有无情的遗忘而已。

    推崇孔子的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憎恨孔子的后人说:“天既生仲尼,长夜复长夜。”孔子死后两千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存在着无法调和的两个极端:喜欢他的,恨不能将其吹捧上天堂,三十三天天上天,还要跑到屋顶上揭瓦;讨厌他的,恨不能将其诅咒下地狱,十八层地狱,还要钻到地底下挖煤!

    那么,真实的孔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相信这是所有愿意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的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想要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当然是《论语》。有人可能会发出疑问:《论语》是孔子的若干弟子编辑成书的,它能如实、客观地记载孔子的言行吗?它所刻画、折射的孔子,真实可信吗?

我认为,《论语》关于孔子的记载,大致是可信的。仆庸眼里无伟人,上古人性情淳朴,孔门弟子没有那么虚伪,种种可能的原因,使得《论语》中的孔子形象,有别于庄严肃穆的泥塑木雕,他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立场清楚爱憎分明,常常流露出真性情,说错了话会当即承认,担心他人误解他会赌咒发誓。总而言之,是有相当可信度的。

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言难尽。书中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说法。作为导读性质的文字,这里也有保密的需要。可以事先透露给读者朋友的信息是:孔子既没有崇拜者所说的那么伟大,也没有反对者所说的那么差劲。笼统地说,真实的孔子,介于崇拜者和反对者之间。

举一个例子,后世的儒家传人,根据子贡的一句话,就把孔子描绘成了具有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的奴性圣人。而据《论语》的记载,孔子却是一个能破口大骂(骂弟子为朽木为粪土之墙)、鄙视好好先生(说乡原是“德之贼”)、主张以牙还牙(反对以德报怨,倡导以直报怨)……的一个人。

    套用一句当代某伟人的题词,孔子的命运,可以归结为如下八个字:生的憋屈,死的光荣。生前的憋屈,可以用杜甫的两句诗作注解:“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天下虽大,孔子仍不免孤独寂寞,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学说,却落得丧家狗一般,无人理会。“表彰六经”,“独尊儒术”,孔府阔绰如皇家园林,孔门子弟吃香喝辣,都是孔子死后的事情。“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句,都是孔子人生的生动总结。

    当然,欲知详情,请看书中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