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树木都可以做悬崖式树木盆景的材料。 悬崖式盆景只是按树形分类方法中的一种盆景形式,其实与树种并不是绝对的。所谓悬崖式树木盆景主要是主干下垂,大部分枝叶都在盆面以外,如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倒挂树木。常用的树种有五针松、黑松、罗汉松、地柏、榆、凌霄、雀梅、黄杨、六月雪、迎春等等。 悬崖式树桩是一总称。细分有大悬崖、半悬崖、倒挂抬头悬崖、探枝悬崖、挂钩悬崖、双干悬崖、三干飘枝半悬崖、顺风式飘枝悬崖、挂壁悬崖、捞月式悬崖。它们有相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特征。 在悬崖式树桩盆景造型中,一般不留干身底下枝托,而是体现在“顶托”的塑造上,因为以其形态而言,可使树之形态更趋完整,所以要求干身底线曲度变化清楚,二防干底出现荫枝,树势不均衡。桩景各种造型都要求干身四面出枝,唯独悬崖式只要干身三位有枝。底下枝的处理是通过干身的前枝和后枝的外向生长及曲度变化而取得,这样能使枝托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不会发生荫枝现象。 悬崖式盆景定位以一般悬崖(左悬或右悬)为例,主干走势为斜立--曲转--下跌。 定位明确,接下来是枝的取向,角度的择取,尤其是第一节以主干为观照,存在上、中(横)、下走向问题。 大悬崖树桩与半悬崖树桩的分别在于主干尾梢是否超越盆底。从干势看大悬崖树桩干身下弯后急泻,气势流动、险峻。半悬崖树桩干身弯曲下垂后平稳横飘,起伏跌宕没有大悬崖树桩激烈。 在造型上两者都特别着重于根部弯曲下垂部位第一托机枝的塑造,主脉上昂,为全桩最高点,起着树冠的作用,副脉追随主干横伸,间中也可取逆势,加强动感变化。由于植物的向阳性,当千身飘垂到一定的低位后,尾梢最后要追随阳光上翘,才合乎生长规律。固大悬崖树桩,半悬崖树桩、枝梢的最低位不是尾梢,而是作为重点枝塑造的侧枝。 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