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高考(115)河南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三阶段检测(二)

 许愿真 2016-10-26

 

天一大联考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试析仁义内外之辨

庞朴

《孟子》中记录有孟子同告子辩论人性和道德的一些资料,其中有个核心论题是,告子倡“仁内义外”说,孟子则主张仁义皆发自内心。后世学者多用“人心内外”来解说告子的“仁内义外”,认为孟告之战的焦点是道德情操特别是“义”德的发生问题,认为告子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义)由乎外”(朱熹);而孟子则相信“仁义礼智根于心”。其实,摆脱一下性善说的氛围,冷静细致地再读一下相关文献,应该能够发现,这实在是一场大误会!

误会的关键在于对“仁内义外”说的“内”“外”二字作了非原义的理解,从而将告子所维持的仁、义二德的适用范围问题,错当成孟子所关心的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

告子主张“食色,性也”和“生之谓性”。他认为,所谓人性,只是人作为动物的自然性,没有什么社会性。所以他又主张“性无善无不善”。据此,我们不假思索便能看得出,一个认为人性只是食色的人,一个相信性无善恶的人,怎么会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呢?要知道,他那个“内”里面,除去自然性的食色而外,别无他物;而食色,不用说,与仁爱是有先后天之别的。可见,告子那个“仁内义外”的“内”,显然不会是指的人性或内心,而应该别有所指;告子所要讨论的内外问题,便不是道德发生论的问题,而应该别有所是。

什么是告子的“仁内”?简单说就是:爱吾弟而不爱秦弟。这意味着,仁爱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这个范围以“我”为界,故谓之内。什么叫“义外”?简单说就是:敬楚长亦敬吾长。这意味着,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长皆敬之,故谓之外。

这种以吾弟秦弟之别为言的内与非内,很显然,只能是血缘的、族群意义上的“内”,而不可能是心性层面上的内;因为在心性层面上,吾与秦、兄与弟,大家同是异于禽兽的人类,无从分出内外。同样,这个规定着内外之别的“我”,也显然既非一己之小我,亦非人类之大我,而只能是与秦楚相当的族群之我!

学人们对告子的“我”与“内外”的误解,还经常出现在对如下一段话的解释上。告子曾有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孟子·告子上》)

这是说,楚人的长者得到我的尊敬,并非由于他长于我;只因他是楚人的长者,受到楚人的尊敬,我便也随着尊敬。这是族群之外的事,故谓之外。人们往往将这里的“非有长于我也”释为并非先有一个尊敬的观念于我心中。这是一种性善论式的解释。其实,在告子,是绝不会先有一个尊敬的观念于心的。因为告子的性,是无善无不善的。总之,告子所持的仁内义外说,不是说仁出自内心,义起于外物,不是这样的道德发生论的问题,而只是叙说了仁义的施行范围之别。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学者对告子“仁内义外”说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多用“人心内外”来解释,这导源于对此说的“内”“外”二字不恰当的理解。

B.《孟子》记录了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核心问题所辩论的一些资料,告子倡议“仁内义外”,而孟子则认为仁义都是发自内心的。,

C.后人认为告子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由乎外”,而孟子是。仁义礼自智根于心”,他们认为孟告之战的焦点是道德情操的发生问题。

D.基于性善论的观点,有些学者弄错了告子所说的仁、义二德的适用范围问题,把它当成了孟子所关心的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告子的“仁”的范围以“我”为界,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而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他认为有“吾弟”与“秦弟”之分。

B.“义外”意味着,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这个“我”,和族群意义上的“内”一样,只能是与秦楚相当的族群之我。

C.“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长皆敬之,故谓之外”和“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中的“外”都是从族群意义上-^来考虑的。

D.“楚人的长者得到我的尊敬,并非由于他长于我”是学人们对“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的解释,这样的解释违背了告子的本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内义外”的“内”,只能是从血缘的、族群意义方面定义的“内”,因为在心性层面上,大家同是异于禽兽的人类,没有内外之分。

B.告子主张“食色,性也”和“生之谓性”,他否认人的社会性的一面,在他日艮中人只有自然性的食色,人性无善恶,人没有仁爱之心。

C.告子认为性是无善无不善的,故”内”不会是人性或内心,他绝不会先有一个尊敬的观念在心中,因此从性善论去解释告子是错误的。

D.告子所持的“仁内义外”说,不是以往学者所说的从道德发生论的范畴认为仁出自内心,义起于外物,而是认为仁义施行范围的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冯拯,字道济。拯以书生谒赵普,普奇其状,曰:“子富贵寿考,宜不下我。”举进士,补大理评事,权知泽州,徙坊州,迁太常丞。江南旱,命驰传振贷贫乏,察官吏能否,还奏称旨。淳化中,有上封请立皇太子者,拯与尹黄裳等伏阁请立许王元僖,太宗怒,悉贬岭外。拯知端州,既至,上言请遣使括诸路隐丁、更制版籍及议盐法通商,凡十余事。太宗欲召还参知政事,寇准素不悦拯,乃徙知鼎州。郊祀毕,覃恩,拯与通判彭惟节皆迁尚书员外郎,后迁尚书工部侍郎,赐手札访边事,拯谓:“备边之要,不扼险以制敌之冲,未易胜也。今防秋,宜于唐河增屯兵至六万,控定武之北为大阵,邢州置都总管为中阵,天雄军置钤辖为后阵,罢莫州、狼山两路兵。”从之。景德中,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大中祥符初,严贡举糊名法。拯与王旦论选举帝前,拯请兼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进退。帝曰:“可以观才识者,文论也。”拯论事多合帝意如此。封泰山,为仪仗使。礼成,进尚书左丞。以疾在告,数请罢,帝以手诏谕旨,又命宰相王旦就第劝拯起视事。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辅臣会食资善堂,召议事,丁谓独不预。谓知得罪,颇哀请。及对承明殿,太后怒甚,语欲诛谓。拯进曰:“帝新即位,亟诛大臣,骇天下耳目。谓岂有逆谋哉?第失奏山陵事耳。”太后怒少解。寻在病告,帝赐白金五千两,遣内司宾抚问。还,奏其家俭陋,被服甚质。太后赐以衾稠锦绮屏,然拯平居自奉侈靡,顾禁中不知也。

    (节选自《宋史·冯拯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

B.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

C.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

D.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覃恩,广施恩泽。旧时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文中指皇帝祭祀之后施以恩惠。

B.糊名法,又称“弥封制”,是指把试卷上的籍贯、姓名等信息封住,以防评卷官员乘机作弊。

C.策论,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常用作科举试士的科目之一。

D.视事,是指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派到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文中即此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拯敢于进言,为官尽职尽责。冯拯等人上书请求立许王为太子而被贬;到任端州知县,便奏请派遣官吏搜检隐瞒人口、议定盐法通商等事。

B.冯拯受人称赞,仕后辗转多职。他拜见赵普,赵普认为他状貌奇伟,今后富贵长寿,不在自己之下;中举后,先后在泽州、坊州任职,后升为太常丞。

C.冯拯论事中肯,策略务求实际。他巡防边务,提出重点扼守险要,并对防秋做了部署建议;论科举制度,请求兼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录取标准。

D.冯拯深得倚重,退后待遇优渥。他因病休假,数次请求罢免,都未得到应允;因病退休后,皇帝不仅赐金,还专门派人慰问,太后也赐给他珍贵物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江南旱,命驰传振贷贫乏,察官吏能否,还奏称旨。

(2)帝新即位,亟诛大臣,骇天下耳目。谓岂有逆谋哉?第失奏山陵事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 -9题。

水龙吟

刘基①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②,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③。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注】①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后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此词是其早期作品。②王粲:字仲宣,三国时人,曾依刘表,作有《登楼赋》。③天杪:犹天际。

8.本词上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9.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郦道元《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

(2)杜甫《登高》中“            ”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屈原在《离骚》中,通过“            ”两名表明自己宁愿以身殉道,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船娘

姜煜暄

芦洲城是座小城,是座名胜的古城。明清两代建筑的南北两座城门楼、钟楼和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依然完好无损。围城有一“清河”,河水绕城一圈,乌篷船荡荡悠悠,穿梭游弋,成了古城一道风景。船娘就在“清河”上摇船。

那天,来了几位客人,领导让我陪着逛逛古城、清河。码头管调船的人高声喊道:“船娘,来客人了!”

“好嘞!”一个粗犷的女人声音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回荡,粗狂得像雷声,鼓噪地灌满了我的耳朵。奇怪的是,眨眼间,河道横七竖八的船只纷纷靠向一边,那些艄公自然自觉地腾出一条河道,一只乌篷船缓缓从后面驰过来,靠近码头。船娘站在船头,双手合并胸前,谦恭地对各位艄公说:“多谢了!”

我踮脚眺望,眉头不禁一皱。船娘身着一件蓝底碎白花的大襟衣裳,下身一条宽松的青色裤子,脑后挽个发髻,一绺头发从发髻垂下至脸的右侧。面容憔悴,满是沧桑,褶子叠嶂。瞅着船娘弱不禁风的身子,忧心忡忡,对调船人不悦地说:“你怎么让一个老太太摆船呢?”

调船人微笑着说:“大兄弟,你别看她老相些,那是艰辛生活所累,她还年轻着呢……她就一上午的活,下午还得去医院……多多关照!”我甚觉奇怪,仍然担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么多人如果翻船了,出了人令咋整?我疑虑地问:“你行吗?”

船娘苦笑着说:“我满行的,已经做半年了!”言语说得很执拗,脸色很沉稳。

船娘轻轻地摇着橹,小船晃晃悠悠在河面上游荡。她不时地介绍当地的风俗人情、古迹传说。不知谁提议让船娘唱首歌,船娘羞涩地说:“我唱得不好!”唱了《纤夫的爱》,唱得太差了,跑了调,跑了腔,我急忙堵住耳朵。船娘又唱了一首《燕子双双飞上天》,我实在忍不住了,便厉声道:别唱了,像狼嚎似的,难听死了。她便默不作声,一下一下摇着橹,眼泪落入河里。

为缓和一时尴尬的氛围,我狐疑地问:“你今年多大了?”

她冲我凄然一笑:“你看我长得老吧?”我忙解释:“不是的,只是闲聊罢了!”“今年正好四十,好时光过去了,花谢了。”

“你子女多大了?”也许调船人给我留下了伏笔,所以我刨根问底儿。

船娘的脸突然凝固了,满脸阴霾,泪花在眼圈打转:“我有一个女儿,读大一。”话语戛然而止,再没说下去,我意识到可能我的问话刺伤了她的痛楚,再没有问下去。

上岸后我给她二百块小费,她说啥不收,她说多给了,我好说歹说,她才收下,弯腰向我鞠了一躬,眼泪一滴滴落在船上。,

我疑虑重重地问调船人:“船娘为什么总是沮丧着脸?”

他狠狠地吸了一口烟,沉重地说:“船娘可怜呀,女儿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满以为有了希望,却患上白血病,丈夫原来也是艄公,因抗不住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了。她上午摆船,下午去医院陪女儿治疗。”我不禁惨然心痛,后悔船上的话有些太过分了,我想向她解释,码头上早已没了她的身影!

半年后,我十岁的女儿,突然双目失明,医生说:这种病很罕见,只有换眼角膜,才能恢复视力。我悲恸欲绝,上哪弄眼角膜?医生说只有耐心等待了,看有没有死人犯了。

妻子去世了,我不能再失去女儿。我在网络上发帖子,愿出资二十万……只要能治好女儿的病,我豁出去了。

那日,医生愉悦地说有人愿意捐献眼角膜!我流着兴奋的泪水,抱住女儿喊着:“女儿有救了,有救了!”

女儿手术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在走廊里焦急地等待着,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我的眼前,我说:“船娘,你还认识我吗?”

船娘沧桑的脸留着未干的泪痕:“认识,怎么会忘呢!”

我说:“你女儿咋样了?”

船娘眼含泪水没有言语。我女儿被推出了手术室,船娘急忙上前深情地看了半天,流着泪水走了。

女儿眼睛像一湾湖水,清澈明亮,恢复了天真的快乐。我奇怪,女儿为什么非要去清河游船去,点名船娘摆渡。船娘不眨眼地深情地盯着女儿的眼睛,沧桑的脸颊流淌着滚烫的泪水,脸庞露出欣然的笑容。我惊讶地发现女儿黑亮的眼神与船娘的眼神一模一样,我霉时明白了什么,泪水氤氲了河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芦洲城这座古城建筑及城外的清河,尤其是乌篷船游弋的场景,交代故事发生地点,展现地域风俗,表现出“我”此时的心情。

B.小说三、四两段中写船娘粗犷的声音、宽宽大大的衣着、头上挽了发髻、满脸沧桑,意在表现她虽饱经生活磨难,却依旧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塑造了船娘、调船人和“我”等不同的人物形象,提醒我们在现实社会中勿以貌取人,应心存善意。

D.女儿手术那天,走廊里出现熟悉的身影,船娘脸上留有未干的泪痕,女儿被推出手术室,船娘又深情泪流,暗示了结尾“我”所明白的事实。

E.本文对船娘谦恭感谢,言语执拗,脸色沉稳,凄然一笑,问及子女脸色凝固到最后的欣然一笑等一系列的描写,让人对船娘心生怜悯、敬意。

(2)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我”对船娘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能否把“半年后”“我”十岁女儿的相关隋节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超越生命长度的力量

1908年,或者叫“光绪三十四年”,杨敬年生于湖南汨罗。1927年,19岁的杨敬年考入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数月后,“马日事变”,国民党长沙驻军许克祥宣布反共,正醉心于共产主义、准备加入共青团的杨敬年愤而离校。

在贫困中为生计奔走数年,1932年,为免费读书,他考上国民党培养县长的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行政系,毕业后分配在江苏省民政厅,杨敬年没去。

1936年,28岁的杨敬年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为民国四大经济学家里的两位——何廉、方显廷的得意门生。他打算读完研究生就去考庚款留学,不料入学不足一年,“七七事变”爆发,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跟着老师们在国民政府工作了七年,一直做到财政部秘书,相当于现在的司局长。恩师何廉劝他放弃留学,“敬年,你年纪大了,劝你不必考留学了。如果你想搞银行,我介绍你给周作民,如果你想搞政治,我介绍你给陈辞修。”但他既不想搞银行,也无意搞政治。

1945年,已经37岁的杨敬年考取第八期庚款留英,成为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PPE)专业的新生。1948年,40岁的杨敬年在50%的淘汰率下拿到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研究政府分权问题的论文被认为“对知识有原创性的贡献并适于出版”。10月,放弃去美国工作的机会,他应时任南开大学校长何廉邀约回到南开。1949年,杨敬年主持创办了南开大学财政系,成为该系首位系主任。他为此忙了一两年,招兵买马,安排课程,与中央财政部订立合同共同办学。因为“想多搞点科研工作”,1951年,他主动请辞系主任职务,准备收好师生们赠予的“财政系开拓者”锦旗潜心学术。

1957年,49岁的杨敬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继而是“历史反革命罪”“牛鬼蛇神”“专政对象”……1974年,他的妻子因脑溢血瘫痪,自此卧床。1976年,他唯一的儿子又因急病离世。到1979年,杨敬年获得平反,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学教授,能名正言顺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他已经71岁。

“能受天磨真铁汉”,杨敬年后来时常提起这句他的同乡左宗棠说过的话。这辈子,他挺过了命运的数番折磨,不是通过高举拳头,而是凭借一种强大的消化力,将苦难咀嚼。也曾有悲观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摇摆,他说那感觉像独行于沙漠,面前不外两条路:要死还是活。他背诵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觉得这么死“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异”?他靠毛泽东的话恢复心理平衡,“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我对待慢性病的方法”,他把眼前的遭遇也当成一场大慢性病。他看到一幅苏联画作上巨石在海潮中岿然不动,想“我就是这岩石,我要做这岩石”。他甚至觉得这二十多年的苦难对自己不完全是坏事,因为“逆境可以予人一种锻炼,况且有些道德价值,非在逆境中不能实现”。

在被迫离开讲台的22年里,他做尽了所能做到的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包括翻译7部经济学著作,合200余万字,校审、定稿180万字的联合国文件翻译。所有这些几乎都不能署名,很少甚至常常毫无报酬,“无所谓,只要能够工作”。1983年,我国首招博士研究生,75岁的杨敬年因超龄没有评上。到1994年退休,他共培养硕士生20名。杨敬年说,跟培养了几十名博士生、出版几十部专著,发表几百篇论文的教授相比,他真是自惭形秽,“然而我却是用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了”。总有人为他呜不平,但他觉得“一个人的浮沉荣辱和成败得失,在宇宙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已经108岁的杨敬年每天早起依然要背几首古诗词,他最爱杜甫,尤爱《秋兴八首》。每天晚上,他还是要听新闻,从《共同关注》到《新闻联播》。几个月前,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刚颁给他一个荣誉院士的称号,以表彰其终生对学术的贡献。而当被问及如争思考最多的问题,杨敬年说:“我还是在想,中国的未来。”

【相关链接】

①杨敬年多年以来像是一个不老的传说,是人来人往的南开校园里不变的部分。他长期笔耕不辍,以至于很多晚辈忘记了他正走向人生终点。他90岁时学会使用计算机,出版了哲学著作《人性谈》;93岁重新翻译亚当·斯密《国富论》,成为畅销书;百岁之年出版了27万字的自传《期颐述怀》;105岁时,他修订的《人性谈》再版。(摘自《经济学家杨敬年逝世他的灵魂没有皱纹》)

②生命的永恒追求,就是追求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追求更多的知识和曼大的力量。即使危及我们的生命,牺牲我们的快乐,亦在所不惜。进化就是这种追求,此外别无其他。这是通往神性的道路。(杨敬年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青年时期的杨敬年,对共产主义十分向往,在长沙驻军宣布反共后他离开黄埔军校    长沙分校,甚至放弃了后来到江苏省民政厅工作的机会。

B.杨敬年在国民政府工作期间,曾官至财政部秘书,但这些对权势和名利的追求并不能改变他对知识的追求,因而他还是决定出国留学。

C.杨敬年回国后开始投入到南开大学财政系的建设中,被称为“财政系开拓者”;他长期笔耕不辍,在经济学、哲学等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

D.杨敬年曾历政治运动、家庭变故,被迫离开讲台的那些年里,只要能够工作,没有报酬也无所谓。用尽自己的力量做到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

E.杨敬年的百年人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由动荡到和平的百年,面对种种人生取舍和苦难,他以一个学者的睿智与坚持,成就了一个不老的传说。

(2)杨敬年的求学之路可谓是多舛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能受天磨真铁汉”,杨敬年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超越生命长度的力量”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杨敬年身上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3分)

①最近,一部都市家庭情感剧《小别离》热播,剧中三个家庭在孩子出国还是参加国内高考的问题上首鼠两端的态度,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

②里约奥运首金争夺战打响,在举重队放弃参加女子48公斤级比赛后,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首当其冲,杜丽和易思玲向金牌发起冲击。

③S.A.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二手时间》这部作品,自己惨淡经营,写了很长时间,想要把整个类似于社会大合唱里所有的声音都容纳进去。

④内陆奥运精英代表团表示对港澳同胞对内陆体育事业和体育健儿的关心和支持敬谢不敏,愿与港澳同胞共同分享奥运会的荣耀和欢乐。

⑤在第35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世界大会上,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作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著作等身,其成就令人侧目而视。

⑥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盛行,优秀的历史题材的散文更是卷帙浩繁,使读者既穿越时空走进了遥远的年代,又感受了汉语文章的魅力。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长城保护维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严格各类干预措施的实施范围和工程量,妥善保护长城遗存的历史风貌。

B.“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既是对领导千部的谆谆教诲,又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殷切希望,也是衡量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

C.通过对传统产业与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深度融合,更多的文创形态和文创产品涌现出来,从而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归属感和文明自信心。

D.政府应沿着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路径,既要抓好措施落实和政策“悬空”,又要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起新型政商关系,让“鼓励民间投资”落到实处。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史无前例的埃博拉疫情来袭,急需救治的药物和治疗性疫苗。  ①  ,目前国际上  ②  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  ③  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  ④  美国正在加紧研制两款埃博拉疫苗,英国开发的疫苗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⑤  这些疫苗是否有效,⑥在人群中大规模的使用是否引起不必要的甚至灾难性的副反应,尚不得而知。

 

A

但是

不过

/

而且

B

/

因为

所以

即使

当然

并且

C

可是

依然

/

所以

进而

D

然而

仍然

尽管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动物通过各种方式隐蔽自己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①   ,像石生花、香晶兰等少数植物也能通过隐蔽自身躲避风险。   ②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植物都没有采用这种策略呢?代价,只有某种特征带来的好处超过其付出的代价.这种特征才有可能在演化过程中被保留下。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   ③   ,而光合作用的必要原件是叶绿素,那么自养植物似乎必然是绿色,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植物就会面临被“饿死”的风险。

    17.下面是“2016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的LOGO,请写出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2017年高考(115)河南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三阶段检测(二)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打破“套路”,把几个失败的病例呈现给观众——吃海鲜中毒导致多脏器衰竭没救回来的24岁青年、没有挺过手术后第二天的马凡综合征患者……首度以这样大的篇幅直面医学上的“不完美”。

    有人评论,“这样的角度更让人感动。失败也是医生和家属必须面对的”“很客观、很正面,有努力,有失败”“我们成功,我们也失败。正是能体会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毅然决然地守护着心里的最后一亩田”“敢于面对和谈失败,本身是一种进步。敢于面对真实,本身是一种升华。促进真实和重建诚信,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之一”。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理由和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B《孟子》中记录了关于孟子和告子辩论人性和道德的问题,而非人性和道德的核心问题。

2.D“楚人的长者得到我的尊敬,并非由于他长于我”是作者对告子话的解释,再者这种解释并没有违背告子的本意。

3.B文中说“爱吾弟而不爱秦弟。这意味着,仁爱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可见告子是讲仁爱的。

4.A

5.D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6.A  冯拯等人是伏于阁下请求,并未上书。

7.(1)汀南大旱,诏命乘驿马传达赈济贫困百姓的命令,并考察官员执行的好坏,回朝复奏符合皇帝心意。(关键词“振贷”“能否”“称”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皇帝刚刚即位,急诛大臣,会惊动天下的舆论。丁谓难道有谋逆大罪吗?只是失报山陵的事情而已。(火键词“亟”“骇”“第”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冯拯,字道济。冯拯以书生的身份谒见赵普,赵普认为他状貌奇伟,说:“你当富贵长寿,应不在我之下。”后来考中进士,补官大理评事,代理泽州知县,调到坊州,升任太常丞。江南大旱,诏命乘驿马传达赈济贫困百姓的命令,并考察官员执行的好坏,回朝复奏符合皇帝心意。淳化年间,有上书奏请立皇太子的人,冯拯与尹黄裳等在朝阁跪请立许王元僖,太宗大怒,将他们全部贬谪到岭外。冯拯掌管端州政事,到任后,上书奏请派遣官吏搜检各路隐瞒的人口,重新制作地图及议定盐法通商,总共十余事。太宗想要召他回来任参知政事,寇准一向不喜欢冯拯,于是调任其掌管鼎州。祭天完毕,广施恩泽,冯拯与通判彭惟节都得以升任尚书员外郎,后来,冯拯改任尚书工部侍郎,特赐给手札巡防边务,冯拯说:“守备边防的要点,若不扼守险要以制敌,就不容易胜利。现在防秋时期,应在唐河增加屯兵到六万人,控制住定武之北为大阵,邢州设置都总管形成中阵,天雄军设置钤辖为后阵,撤走莫州、狼山两路兵。”皇帝同意了。景德年间,冯拯在太庙主持祀享之事,有关部门供应帐幔,守奉人睡在庙堂前,喧闹不整肃,冯拯奏报皇帝。诏令专为庙享祭祀用特制的廉幕、物器,藏于宗正寺,禁止小吏、士卒登宗庙的台阶。大中祥符初年,严申贡举糊名法。冯拯与王旦在皇帝面前讨论科举制度,冯拯奏请加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录取标准。帝日:“可以知道有才识的人,是他的文论啊。”冯拯评论事物就像这样多合皇帝的心意。泰山封禅时.冯拯为仪仗使。封禅完毕,升任尚书左丞.,以患病休假,数次自请罢免,皇帝亲自写诏书告谕旨意,又命宰相王旦去冯拯府邸劝说他处理政事。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辅政的大臣在资善堂聚餐,召集议事,只有丁谓不能参加。丁谓知道自己得罪皇帝,多方哀怜求情。等到在承明殿对答皇帝的提问,太后非常生气,说想要杀了丁谓。冯拯进言说:“皇帝刚刚即位,急诛大臣,会惊动天下的舆论。丁谓难道有谋逆大罪吗?只是失报山陵的事情而已。”太后怒气稍减。不久以病告退,皇帝赐白金五千两,并且派遣内司宾抚慰询问。回来后,奏报他家中简陋,被服的质量不好。太后赐给他绸缎被子和锦绮屏风,然而冯拯平时自己安排得很奢侈,只不过宫内不知道。

8.①拟人。“啼鹃迸泪,落花飘恨”运用丫拟人(移情于物)的手法,作者赋予杜鹃、落花以人的情感。②借景抒情。“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月亮昏暗、星星遮隐、角声漂渺,拂晓前天色阴沉压抑,画角之声的“清袅”,抒发了作者的忧愤难平。③用典。“问登楼下粲,镜中白发,今宵义,添多少”借下粲之典,以王粲自比,感叹身世。④象征。“鸡鸣风雨潇潇”象征着元末风雨飘摇的社会形势。(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①滞留异地、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和寂寞之感。②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壮志未酬的悲叹。③社会动荡、国家未安的忧思之愁和前途渺茫的怅惘。(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

10.(1)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每卒1分)

1 1.(1) D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A.只是客观描写,与“我”的心情无关。B.此处的衣着外貌描写主要是说明“我”初见船娘时心中的不悦与疑虑。C.本文景物描写简练却又有一种优雅之美,文中还有几处用到了修辞手法,“平实”不够准确。

(2)①小说中的“我”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小说故事由第一人称叙述,更真实可信。②“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的发问及“我”的经历,推进情节发展。③衬托船娘的形象,通过“我”的经历及对船娘认识的变化,使船娘的形象鲜明地凸显出来。(每点2分)

(3)①怀疑,厌恶,认为船娘弱不禁风,保证不了船上人的安全,听到船娘唱歌跑调厉声呵止,说了难听的话。②同情,意识到问话不合适后停止并在下船后给了她二百元小费,了解情况后还后悔心痛。③感激,在知道船娘女儿捐献眼角膜的事情后留下了感激的泪水。(每点2分)

(4)观点一:不能。①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在这个情节中,因为女儿,“我”的人生和船娘的人生发生了合理的交集,“我”从施与者变成了受与者,使情节波澜起伏。②升华了主题,加入这个情节后,主题由同情与反省上升到无私的爱与奉献。③使船娘和“我”的形象更加十满,船娘之前的拼搏、自尊、坚韧的品格在这里又加入了有爱心,而“我”对船娘的态度也由同情转化为感激。

观点二:能。①之前的情节已相对完整,主题、人物形象也得到了完整呈现,去掉更能彰显小小说短小精悍的特点。②整篇文章以“我”的同情和反思结尾,能增强文章的社会效果,凸显文章的主题。③文章以船娘远去消失的背影归结全篇,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更能引起读者的反思,余韵悠长。

(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只答观点不作分析不给分)

12. (1) C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甚至放弃了后来到江苏省民政厅丁作的机会”与“对共产主义十分向往”无明显的关联。B.“这些对权势和名利的追求”表述错误,担任官职是战争情况下的无奈选择,文中说“他既不想搞银行,也无意搞政治”,可见他对名利权势都没有追求。D.“用尽白己的力量做到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不准确,原文是“做尽了所能做到的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

(2)①生活贫闲,不得不为生计奔走,争取免费读书的机会。②社会动荡不安,甚至被迫中断学业。③岁长年高,导师也不支持,最后依靠努力争取到留学名额。(每点2分)

(3)①面对苦难不放弃,追求生命的意义,不能像蝼蚁一样随便死去。②面对苦难在心理上不能急躁,增强抵抗力,斗争到底,像对待慢性病一样。③认为苦难并不完全是坏事,而是一种锻炼,有些苦难是必须经受的。④面对苦难,要找到自已的精神寄托,杨敬年在苦难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每点2分,答…任意三点即可)

(4)超越生命的长度的力量,是一种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以一种执着的精神追求无限永恒的价值意义的力量。(2分)①杨敬年在自己108年的旅程中,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90岁后还出版、修订《人性淡》,翻译《国富论》;②杨敬年以一种坚忍的态度在苦难与逆境中实现对现实生命的超越;③杨敬年关心国家民族的利益与未来,而将个人的浮沉荣辱和成败得失看得微不足道,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简单追求。(分析每点2分)

13.C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问犹豫不决义动摇不定。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合语境。惨淡经营:原指动笔之前的精心构思,现形容费心筹划,苦心经营。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望文生义。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现也用于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不合语境。卷帙浩繁:卷帙,指书籍或文章的篇幅;浩繁,浩大而繁多。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卷帙很大。

14.CA.成分残缺,在“严格”后加上“控制”。B.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D.搭配不当,“抓好”与“政策‘悬空’”搭配不当。

15.D

16.①但隐身术绝不是动物的专利②如呆隐蔽自己能带来好处③终究不能逃脱需要光合作用的宿命(答出一句给1分,答出两句给3分,答出三句给5分)

17.LOGO由鲁迅头像和奔跑的人组成,(2分)鲁迅的剪影透露出思想的锋芒,两个奔跑的人象征着鲁迅精神薪火相传,(2分)整体体现了深厚的鲁迅文化底蕴和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2分)

18.【写作提示】  

    面对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改的推进,这则材料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生命中的一些矛盾与无奈,让大家对医学、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改变陈见、误解。参考立意:直面不完美(失败);成功、失败是生活的常态;客观面对真实;拥有开放、包容心态;理解和信任;经历悲痛、重拾希望等。

    阅卷分数拉开差距,切勿都是中等分,勇于打高分或低分。保护语文优等生的写作积极性,以防语文后进生的投机。关注综合素养,特别是作文硬伤和亮点等。根据卷面字迹、内容论据、语言表达等,酌情跨类给分或扣分。

   【评分标准】

    一类:立意准确,语言美,结构好,材料新。(51分以上)

    二类:立意较准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材料较新.(44分-51分)

    三类:立意有偏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36分-43分)

    四类:立意偏离材料,语言表达较差,结构不合理或残卷。(36分以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