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鉴(1454~1537):明景帝景泰五年二月初三日(1454.3.10)午时,惊蜇后4天。字克正,青州府寿光县人。成化二十三年34岁考中进士,任萧山县知县,创丁田相折法,百姓称便。后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南畿马政监、两淮盐法道等职。宦官刘瑾专权时,先后任安庆府知府、顺德府知府。瑾被诛后,先后任浙江参政、陕西右布政使、右副都御使、甘肃巡抚等职。任职甘肃时,恰逢荒年,他赈灾救贫,借款施粥,救了很多贫民的命。不久调任大理寺卿、刑部尚书等职。正德十四年(1519),明宗室宁王朱宸濠叛,平息后株连很多,赵鉴请求只处置首恶,释放被株连的无辜,因得活命者200余人。嘉靖五年(1526)辞官获准,嘉靖皇帝赐五言诗一首以表嘉许。1537年(嘉靖十六年)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康敏”。 赵鉴:甲戌 丁卯 甲申 庚午 甲生卯月,阳刃当令,年甲相助,日元强旺。日柱甲申,自坐七煞,透庚于时,格成阳刃用煞。身强煞旺,天赋有兵权之贵。更妙伤官丁火,透于月干,通于戌午,根强而旺,形成身旺、煞重、伤健之大格,故官高而贵,身健寿长。煞主武,伤主文,阳刃主魄力,生性正直,济世救民,敢于公正言法。命主九岁行运。庚午运,伤官制煞,高中进士,入朝为官。辛未运官煞混杂,但有丁伤弃官留煞,仕途顺利。壬申、癸酉、甲戌西方三运,七煞有利,官至刑部尚书。乙亥运,阳刃乙木透干,合去七煞,亥卯合旺阳刃,穿去申煞,阳刃无制,“老怕帝旺少怕衰”,寿终之时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