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文化:茶仓

 xlbjyn 2016-10-26

  茶仓【英文Tea storehouse】,即贮存茶叶的仓库。据《明会典·茶课》著:“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察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有批验所。设于河、洮、甘等州,西宁等卫,成都、重庆等府,以备召商中茶,接济边饷,或实行茶马贸易,充实军马。”故茶仓的历史已由来已久。

  而茶仓在我的记忆中,那是蛮深刻的。那是因为我的家乡湖南安化是全国有名的产茶大县,曾是古代万里茶路的始发地,这里的茶农家中基本上是茶叶满仓,大大小小的茶仓自然有很多。而我第一次“认识”茶仓或者与茶仓真正打上“交道”,那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当时,我被远在他乡工作的父母寄送在小淹百足湾的外婆家。外婆是一个裹着脚的小女人,基本上是足不出户的。而外公则不同,他是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制茶大师”,时常克尽职守地驻守在大队茶场里,几乎很少回一趟家。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那时的我也不例外,也是很喜欢玩的。可自从到了外婆家,每天面对着忙上忙下的外婆,整天跟在她的屁股后面转呀转,自然让我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屁虫”,愁眉苦脸,叫苦不迭。好在外婆格外通情达理,她知道我一个人不好玩,便绞尽脑汁想了不少的办法,譬如从隔板楼上一个好大的“箱子”里掏出一把茶叶来,教我如何泡茶,或者从“箱子”里抓来几片较为粗一点的茶叶,分成两种颜色,叫我如何动“六战棋”……总之,外婆每教的一个“玩法”,都是与那个“箱子”息息相关的。这下可好了,可“调”起我的“胃口”了。那“箱子”里到底有一些什么“宝贝”呢?一次,我趁外婆没注意,一个人偷偷地爬到了隔板楼上,见到了那个神秘的“箱子”。那是一个有着60公分高、80公分宽、一米多长的矩形“箱子”,其顶部有一块盖板,盖板一侧的边缘中心处有两个小孔,两孔之间连着一根绳索。我知道只要一提起绳索,那盖板就会揭开,“箱子”里的东西就会“暴露无遗”。可是,不论我怎么提,那“笨重”得要命的盖板就是浑然不动。没办法,我七想八想的,又从外面捡来一根较为长一点的树尖尖,将树尖尖插入绳索内,然后用肩杠着树尖尖的一头使劲往上提,可刚刚把盖板提上来了那么一点点,可我的个儿实在是太矮了,那揭开的缝隙太小,光线又不够,还是看不到“箱子”的里面,即使我踮着脚也是无济于事。或许是我的动作太大,或许是外婆没有见到我而焦急来寻找我,总之我被外婆“逮”了一个“正着”。我当时吓了一大跳,可外婆根本就没骂我,反而看到我那满头大汗、十分狼狈的样子,心痛地说:“我的傻外孙呀!这‘茶仓’里放的都是一些茶叶,没有其他什么东西……”

  “这是专门用来装茶叶的茶仓?”我傻乎乎地盯着那个笨重的“箱子”。

  “是的呢!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空间,茶叶的空间就是‘大自然’,而我们的空间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就能生生不息,就能不断成长,也就有了安全感。茶叶也是一样,如果采摘回来的茶叶没有了自己的空间,也就没有安全感了,就会变质变味的……”外婆根本就没有上过什么学,更没读过什么书,可她这番蛮有“道道”的茶农话儿,却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

  “想吃吗?”没过多久,外公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了。他的手上带了好几包“东西”,一见到喜出望外的我,便把手举得高高的。

  “想吃。”我攀着外公的手,很想把那“东西”拖下来。

  “你想知道这是什么吗?”外公还在故弄玄乎,逗着我玩。

  “不知道,你快点放下来嘛!”我急不可待了。

  原来,外公是从大山上而来,全身上下不仅透着一股子汗气,而且其衣服上还依稀可见着一些杂草与树叶,就连头顶上还沾着不少的小树枝什么的。他手中的“东西”全都是一些我从未见过的山果子,什么酸枣子、猕猴桃等等。

  第二天,外公起得好早的,他是准备回茶场去。其实,那天晚上我睡得蛮惊醒的,外公一起床,我也就麻利地起来了,并准备了自己的一个小包在门口等候着他。外公外婆见状,知道要发现什么“事儿”,也知道“拗”不过我,没办法,外公只好把我双手一举,就稳稳当当地把我放在了他的肩上。

  外公他们的茶场不是很大,是一栋木板房子,有五、六弄的样子,两头都搭建了一个用泥巴砖砌成的偏屋,一边是厨房,一边是厕所与杂屋,屋前有一块空地,四周很是干净,与山上山下绿得发亮的茶树相衬托,显得就如“世外桃源”。也许这个时候不是制茶的季节吧!所以场里没有其他人,唯有我们爷孙俩个。

  我们到了茶场,外公把我直接带到了厨房,他说他要做事了,要我一个人好好在这里玩。厨房里除了锅碗盆和几把桌椅板凳之类的,就是灶边堆着的一些茶硬与干柴火。我玩了一会,玩得很是无聊。突然,只听到“吱呀”的一声,隔壁的房门显然是被打开了。我连忙走出厨房,窥视着隔壁那间已被打开了的“房子”,只见外公一个人正在“房子”里躬着腰在移动着那一件件“胖乎乎”的叉口袋,旁边还堆着许多“黑乎乎”的东西。我没敢走进出,只能躲在门的后边,生怕外公发现后骂我。这时,对面的山坡上有人在大声地叫着我的外公,我连忙转身躲进厨房,外公则闻声出来,连房门都不关上,就朝着那个山坡走出。

  我知道机会来了,等外公走远之后,便从厨房里“跳”了出来,然后“钻”进了那间似乎是神秘的“房子”里。那“房子”很大,上下左右前后都是木板,两侧都留有一个窗户口。那窗户就像是一张网,全用竹条儿钉着。不论是那“胖乎乎”的叉口袋,还是那“黑乎乎”的东西,全都是一些茶叶,整个“房子”里茶香味十足,好让人沁人心脾、如醉如痴。我索性地躺在那茶堆子上,两只眼睛在这“房子”里扫来扫去,那双只小手也不由自主地将周围的茶叶“扒”在自己的身上,不一会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而且睡得很沉。

  当我醒来的时候,外公在外面不停地叫着我,而“房子”的那扇门儿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已关上了。我“埋”在茶堆子里,动也不敢动,生怕挨骂,只好静静地等待着“逃生”的时机。不一会,外公的声音已越来越远,越来越小了。我知道时机已到,迅忙从茶堆里“跳”了出来,可准备要打开那扇“逃生”门的时候,发现门被锁上了。这下可就不得了了!我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可我越是焦急,就越想阿尿,越是想阿尿,那尿就更憋不住了。没办法,我不得不使劲地“捏”着“小鸡鸡”,跳来跳去,蹦来蹦去。就是此时,我发现门边有一道亮光,那亮光是从门缝里射进来的,我当即就急中生智,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鸡鸡”对准了那道门缝,“哗”的一下就将尿射了出去。还没等我将尿阿完,门就开了,外公站在外边露着一股“凶相”,就像是要“咬”人似的。


  原来,这间“房子”是大队上的茶仓,是专门用来贮存茶叶的。而我却干了这么一件令外公很不高兴的事儿,着实让他老人家很是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外公也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一肩就把我“肩”回了家。从此以后,我也就再没有去过茶场,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大”的茶仓了……

  后来,我长大了,也进城了,还参加了商业工作。可不久,由于企业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企业破产了,我成为了一名“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下岗职工。为了生存,我四处奔波,四处打工,四处创业,最后进入了茶厂,成为了一名茶人。当我第一次来到工厂、走进工厂的时候,我被那规模、标准、洁净、现代的安化黑茶生产线深深地吸引住了,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生产企业呀!”可也就在这时,我发现我们那高标准的车间里,却“隐藏”着两间长宽高有着二、三米的、全是用松树板子做成的很不“雅观”的木板“房子”。可工人们告诉我:“那不是‘房子’,那是茶仓。”

  这是茶仓?茶仓不是贮存茶叶的吗?怎么做这么一个大的茶仓放在生产车间里呢?这不是很不协调了吗?一位技术员对我说:“这样的‘茶仓’可不是一般的‘茶仓’哟!他是生产上专门用来进行热发酵处理工作的。”

  原来,安化黑茶在经过初制加工之后,就要进入精制加工过程,而精制加工中的“热发酵”工序是安化黑茶生产的重中之重,他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所在。而茶仓对于经过分筛、拼配和冷发酵后的黑毛茶进入热发酵,其吸热性、吸味性和转化性有其独特的功效,是前人经验之传承,是精工黑茶之需要。因此,茶仓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起到一个贮存茶叶的作用,而且其独特的功效还会广泛运用于茶业生产,推动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李峰/中国黑茶网,略有改动,图片来源:互联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