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课题组艺术家芃芃

 百了无恨 2016-10-26

  ▲ 瓶中玫瑰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6

  中国油画院课题组简介About The OPCN Study Group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秉持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和“崇尚永恒、弘扬经典”的学术宗旨,以寻源问道的学子精神追求艺术,传承经典,潜心创作,为繁荣当代油画而不懈的努力。基于此种理念,中国油画院设立油画课题组,集合了国内 31位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以共同的理想情怀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他们是一群有艺术个性,有人文品质,有创作才能,有发展潜力,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油画优秀人才。课题组班以共同交流,集体研究,独立创作的方式进行,既分又合,既独立又共鸣。从而践行我们的艺术宗旨:以独立之精神介入现实,面对当代;以自由之思想承接传统,召唤经典。

  课题组立足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独立天性和不可替代的才情,让个性在共信中得到发挥,在群体中实现个人价值,力图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找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表现途径,追求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与民族情感、学术深度与精神高度的作品。

  中国油画院课题组经过三年的分阶段研究,第一年以画室里的大量写生研究为主;第二年分别去生活和自然中写生,结合课堂写生的实践研究;第三年每个人在原有的根基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题材和视角,以及个体在表现语言的探索。注重国内外美术考察,多次去欧洲的各大博物馆参观西方艺术的经典。三年来,切实从造型与品格、色彩与情感、语言与精神三个方面研究油画艺术的表现力。既面对原典,又回到写生,以实践印证考察,以考察提升实践。重视课堂与户外相结合,创作与写生相依托。写生强调研究性与艺术性;创作立足于写生,承接传统,开拓视野,关注现实。油画院课题组并非一般外化意义的学术研究,艺术家们更注重自己天性的独特价值,通过观察自然、体验现实、研究物象,更加注重在自然与生活里去抓取、挖掘与发现,提炼艺术上适合自己的有更高价值更深含义更有核心力量的东西,回归到人类共性中的品格、境界、情怀和精神的追求上。自觉地将个人对绘画基本原理的研究对应于个体不同的天性之中。

  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每个人都重视对造型、色彩、语言等绘画基本原理的研究与操练,通过真诚的观察体验与忘我的投入,对油画艺术的表现特性有了更为深切地认识和理解。自身的才华、素日积累的经验得到更好地释放。特别是在当下多元交汇、信息爆炸、无所不有的的时代,更显示出他们在根基上着力的学术价值,体现出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在掌握绘画基本规律、法度和原理的基础上,独立地探求适合自己的绘画表现语言这个大课题。每个人更加自觉、主动,也更清晰地去探寻真正能够发挥自己艺术天性的表现方式。他们与同道和师长进行了一系列互动的学术探讨,每个人独特的才情被挖掘与肯定,绘画表现的研究和创作语言的探索落脚到每一个个体的独特天赋上,真实、深入、准确地贴近各自的创作研究。同时,在实践中针对每个人的不同视角、个人趣味和艺术特点,引导他们走向更深的情感与精神性探求上来。

  在众声喧哗的今天,这些富有才情的艺术家能够集结在油画院,如此痴迷的投入到油画艺术的学习当中,向往经典,朝着高水准高境界追求,让我由衷地感动,使我看到一个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未来。此次展览的作品不能说是他们的成果,应该是他们在艺术道路上开启了新的起点,相信他们会更加自觉主动地走向艺术本质的精深探求。

  杨飞云

  2016.9.20

  课题组艺术家:芃芃About The Artist:Peng peng


  芃芃

  1963年生于内蒙古,

  1988年开始专职从事

  油画的研究与创作,

  2007年至今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为中国油画院画家。

  艺术家作品Artwork of The Artist


  ▲ 汉俑.陶罐 100x73cm 布面油画 2015年


  ▲ 花篮 75x60cm 布面油画 2016


  ▲ 威平堡外 30×40cm 布面油画 2012


  ▲ 吕梁女大学生 39x49cm 布面油画 2016


  ▲ 俄罗斯大嫂尕丽娅 50x40cm 布面油画 2016


  ▲ 老志愿兵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