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芈月的老公叫赵驷?—科普古代的姓和氏

 昵称31728201 2016-10-26

在神秘的“时拾史事”作者群里,经常会讨论一些严(dòu)肃(bī)话题。这天,我们可爱的(她逼我这样说的)编辑花子,可爱的后台君发布了一位读者的留言:

假如霸道君王嬴驷真的叫赵驷,《芈月传》秒变《乡村爱情故事》,这样的打击你能承受得住吗?

一. 姓氏怎么来的?

▲姓氏图腾(局部)

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故推测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当时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  

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

姓氏来源形成主要有: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如皇甫、高、刁、公、施;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司徒、司空、太史;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

8.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

9.赐姓、避讳改姓氏。如唐王赐立大功的大臣们李姓、朱明王朝赐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司马师,天下师姓皆改为帅氏;

10.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传说韩信的后人改姓韦,曹操的后人改姓操。

二.“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百家姓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姓产生后,世代相传,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

现代人谈到“姓氏”的时候,不会将“姓”和“氏”分开。在古代,姓和氏却有较大的差异。《说文解字》(许慎(约58~约147年),字叔重,东汉)这样解释:“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姓”的本义是“生”,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把“氏”冠在男人的名前,代表这个男人的封地、爵位、官职、以及追谥。如武王的四弟叔旦,由于其采邑为周,被称为周公。其实,周公为姬姓,周只是他的氏而已。

姓和氏的区别,最一针见血的说法来自顾炎武:“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则不可通婚。因为姓强调的重点在于血缘关系,所以“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因为“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古代的贵族妇女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体现了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三.姓氏的发展

▲赵氏族谱  (别问我图从哪里来,我真的姓赵)

在战国之前,尤其是西周与春秋时期,姓是最广泛意义上的血缘团体的名号,同姓族下的成员不见得聚居在一起。而氏则为具有一定实体性的宗族组织的名号,同一宗族下的成员往往聚居、共财,宗族组织实际上是姓族组织的分支。

同是姬姓的成员,有以周王为代表的王族,也有鲁、燕、晋、应、蔡等姬姓公族,鲁、燕、晋、应、蔡是封国名,同时也是氏。姓百世不变,氏则可以根据宗族组织的分衍情况而变更,如春秋时期季氏、孟氏与叔氏,就是从鲁国公族中分衍出来的三个卿族的名号,但依然属于姬姓。古书中的“五世则迁”,随着家族人口的繁衍,也为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其他庶子家庭以后就要“别族”,组建自己的新的宗族组织有新的宗族名号,便有了新的氏。

建立周王朝之前的先周时期,是可以同姓通婚的,禁止姓族内部的通婚是在入主中原之后。

周入主中原后,以“方百里”及“三千虎贲”起家的“小邦周”的人口难以和商人的数量相比,依然需要将周人的子弟、功臣和姻亲等分封到各地去拓殖新的土地。周初外封的诸侯国大概有70多个,其中姬姓国就占50多个,留在中土的周族势力自然更为薄弱,而且各个分封的诸侯国自然也会与周王朝产生离心力。赐姓是利用原始的血缘亲情意识,强调同族关系,使受封的姬姓众子弟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围绕宗周这一轴心让姬周王朝长治久安。

春秋晚期姓、氏合一与姓氏全民化。战国之后,姓、氏的界限变得模糊,第一个原因就是“同姓不婚”的制度被破坏了;第二,宗族组织解体了。传统贵族组织与贵族群体没落,世官世族的模式解体,新的官僚制度出现,使得庶民有了上升的途径,庶民原本无姓无氏,但他们可以模仿贵族自行给家族取一个名号,所以氏不再高贵。这时无论是古姓还是新氏,作用基本相同,二者逐渐合一有了“姓氏”的概念。

宋朝后中国进入了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时期,士大夫提出重建先前已有的宗族制度。流传到今天编写族谱、祠堂祭祖、族长制度,都是通过确认同姓氏祖先构成的。不同的宗族起了不同的“堂号”,堂号与宗族姓氏有着密切关系,以标志姓氏和分支。姓氏与宗族结构之间也有联系。

明代中后期以后,宗族在民间迅速普及,宗族发展后不断扩大,与同姓氏宗族互相联合“联宗通谱”。后世的姓氏越来越少,很多小的姓氏就合并到大的姓氏当中去了。在明朝,有着“改变姓氏”的制度。《明实录》曾记载余姚有个李氏宗族改姓的经过。由于战乱或者过继等原因,等功成名就想认祖归宗就要向政府申请,依照程序改姓氏。

明清时代,寻找或者树立本姓氏名人的风气也世风盛行,虽然从正面上树立了榜样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姓氏的减少,造成“乱认”祖先的情况。

清代乾隆时期江西的宗族,同一个姓氏遍盖很多祠堂,还在省会建立大祠堂,将家谱改成姜太公、刘备、袁绍等历史名人为“最早”的祖先,也造成了以姓氏统一下的宗族派系势力发达。然而机智的乾隆早就看穿了一切,下诏将省里面的大祠堂被拆掉,要求家谱要修到“可证明”的时代,所有不能证实的“名人牌位”都被取消。

到了现代,各地仍有各种宗亲会和同姓集会。家谱编写又开始认“名人做祖先”,学习朱元璋号称是朱熹后人的栗子,比如成龙让房祖名认祖归宗就宣传他们是房玄龄的后人。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时期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现象:

1. 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隐定的。

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

2. 古代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中国人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

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

3.人群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

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四.芈月不叫芈月,秦王驷真叫赵驷

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说文通训定声》(清代朱骏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秦汉之前,姓和氏有一套相当严密的制度,是当时盛行的封建宗法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的一千多年来,一个正确的女子名字是“名+姓”,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姓姜,丈夫是郑武公,所以称武姜;西施,本姓施,住在村西,称西施;所谓穆姬、骊姬、庄姬,不是因为封号一样,而是她们全姓姬!所以芈月、芈茵、芈姝三姐妹的名字应该分别叫做月芈、茵芈和姝芈。

比如黄帝,他姓姬,氏为轩辕,所以我们称他为轩辕黄帝;还有炎帝,他姓姜,氏为神农,一般称他为神农炎帝。楚怀王“芈槐”,虽然他很傻很臭(狐臭),但也不能把人家当女人叫“芈槐”。楚国王族是芈姓熊氏,“熊”指楚国被封在“祝融之墟”的华阳取“熊熊烈火”之意,所以楚怀王的名字是熊槐。

这些栗子说明,先秦时人们称呼男子只称其氏而不称姓。秦始皇的儿子们,如胡亥,赢胡亥 ;而扶苏,赢扶苏。而他们的氏,可能是赵氏,也可能是别的,因为氏是可以改变的。

因为秦始皇的字只有一个政字,所以称呼他都加上了他的氏:赵。而不是他的姓:赢。秦始皇是赢姓,赵氏,名政,所以你可以叫他赢政,也可以叫赵政。注意,我说的是你可以这样叫,而不是当时的人可以。当时的人不会称一个男子的姓,这是大不敬,叫错了分分钟拉出去砍头的,当时的人称秦始皇:公子政或赵政。

所以,秦王驷叫做赵驷---没有错!他的确就叫赵驷!赵驷!赵驷!

参考资料:

《中国姓氏》作者刘魁立

《中国姓氏地图》 作者翟文明 

《寻根问祖》作者陈峻峰。

《姓与氏当年是两个概念 姬发、姜太公都叫错》作者回振岩

《给孩纸取这些名字高雅冷艳诗情画意?等ta长大了跟叫王春花一样》本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