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拉伯民族离心病

 昵称33947563 2016-10-26

在讲述“阿拉伯民族”这个主体前,我们先要弄清“民族”是什么。什么是民族呢?“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1】这么多个“共同”的存在打造了同一个民族,道出了一个民族之为民族的主要规定。以这个规定我们看看“阿拉伯民族”的特征,阿拉伯民族的共同体状况呢?“凡是生活在我们的国土上、说我们的语言、受过我们文化的熏陶、并以我们的光荣而自豪者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2】这个阿拉伯民族定义与上一个可谓不谋而合。但有人却说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3】这就让问题变得模糊和复杂了,我们的民族研究、民族认同到底有多大意义呢,特别是对本来就复杂的“阿拉伯民族”,让我们对阿拉伯民族的认识模糊起来。

但偏偏有人提出“阿拉伯民族主义”,意思是不仅有阿拉伯民族,而且还要在这旗号下强化优化。那么什么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呢?“阿拉伯民族主义是阿拉伯人民在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主张振兴阿拉伯民族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发展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战后,影响到当代阿拉伯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4】这个定义是完整清晰的。历史地看,近现代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是在阿拉伯人对自身存在及特点的认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一意识出现在1400年前,在阿拉伯历史的进程中得到发展,并于现时代完成自我认识.”【5】作为一种存在意识是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以来就有,但是在19世纪中后期民族压迫与列强的干预后才有相对自觉的社会思潮,到20世纪发展成为有组织的运动。

就阿拉伯民族之为民族的客观标准来说,阿拉伯人的体貌特征、游牧文化特征、思想性格特征、生活习性、宗教情感、语言等等,都有共同性。这些构成了阿拉伯人的“族性”特征,“所谓‘族性’,应该是指能够构成各种族类群体的基本要素,包括血统、语言、传统文化、祖籍地、宗教、种族等。”【6】“阿拉伯民族”是肯定存在的,阿拉伯民族在与其它民族相比较中显现出来,最重要的还是阿拉伯人对阿拉伯人自身族群的认同,对阿拉伯集体利益的看待,等等。由此看“阿拉伯民族”是实际存在的,无论你怎样广说其虚诞性,“阿拉伯人”的存在是勿庸置疑的。

不过在现代全球化阶段,国家、民族、地区这样一些原来十分看重的概念,越来越被经济、科技的一体化推平了。我们在此说“阿拉伯民族”的意义何在呢。


从根子上说阿拉伯人的祖先是贝都因人,“贝都因”意为“荒漠中的游牧人”。伊斯兰教产生之前的贝都因人具有勇敢好斗、崇尚自由、慷慨好客等精神与生活特征,讲统一而纯正的阿拉伯语,这无疑是个具有鲜明特征的独立群落。随着贝都因人在广大的阿拉伯地区渐行渐远以及伊斯兰教的产生,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都在变化,特别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人统治区域的扩大,波斯人、埃及人、叙利亚人、柏柏尔人也加入伊斯兰教从而也融入阿拉伯大家庭。“后来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人的新概念:‘凡是信奉伊斯兰教,会说阿拉伯语,会写阿拉伯文的,个个都是阿拉伯人,不论他原来的民族成分如何。’”【7】后又经阿拔斯王朝、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民族融合,阿拉伯人统治的范围越来越大,不过在世界诸民族比照中还是可以辨识出来。

但最后一个王朝奥斯曼帝国实行封建采邑制,在境内划分出许多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各行政区实际是半独立的王朝。“独立的省份之间没有任何牢固的联系。奥斯曼帝国表面上看是中央集权,而实际是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既无内部经济上的密切团结,更无民族统一,实质上是征服者用武力联合起来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混合体。”【8】这种内部自治区基本上就是后来阿拉伯各个国家的地域界线,也酝酿了不同地区的区域性阿拉伯特征。后来所说的阿拉伯民族到底算不算一个统一的民族,话题可能也是在这时形成的,而后来的西方列强的瓜分和委任统治更是强化了这种区域性特点,有意无意地淡化阿拉伯民族统一性。

有观点认为“阿拉伯人由部落主义过渡到伊斯兰主义,没有经历过作为与众不同的人民或民族阶段。”“阿拉伯共同体是一个包括所有讲阿拉伯语诸民族的国际文化实体。”这些都在说明阿拉伯民族内部欠缺统一性。细看我们面前的阿拉伯民族,若真的当成一个民族来看待,我们确实会看到许多不利于民族团结统一因子,各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差异大,甚至宗教也不是统一的。就经济基础而言阿拉伯世界各地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或源于自然环境与石油资源的差异导致社会发展阶段悬殊,而这些都是天命难违和人力难为的,确乎让这种差异成了永久的现实。

阿拉伯民族难以统一还有一个同样形成于漫漫黄沙逐水草的历史,即为了生存部族抱团而劫掠现象。在那种部落生存条件下,个人依赖建基于血缘的部族,形成部族内部稳定而向外争斗局面,虽然有部落通婚或因其它共同利益而结成暂时友善关系,但在根本生存压力下这种联盟反复无常。“在贝都因人的氏族感情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至高无上,血统的纯洁和宗谱的高贵优于一切。在部落外,不存在共同的利益和权力。”【9】这里似乎有某种程度上的集体主义,但基于血缘的部族团体与社会事业团体完全是两回事,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个人主义性质的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是这样的根深蒂固,以致游牧人未能变成一个具有社会意识的生物。他只关心本部族的福利,要他关心各部族共同的福利,那是很困难的。”【10】总是部族利益高于联盟利益,在现代社会仍然是部派情感高于国家情感,即使在现代化的阿拉伯国家这种亲缘关系仍然是天下第一关系。

孔子说爱人是从血缘开始的,先爱自己家人再爱邻人、路人、国人、天下人。这种层级在阿拉伯民族这里更是天经地义的,但血缘爱显现为庞大而牢固的家族、部族爱,而对国人和天下人的爱却缩小到路人层面。所以阿拉伯人不容易从血缘爱到国人爱,至于爱天下更是不可期。


阿拉伯帝国在征服的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宽容的政策,被征服地区人可以保留原来的信仰,只要纳税就算是一个臣服的国民。于是阿拉伯地区大量保存了原有的宗教,随之一些人学会了阿拉伯语,一部分人也接受了或转信了伊斯兰教。其实阿拉伯民族内民族众多,宗教众多,教派各异,都源于历史上多个世界帝国入侵统治与人文交叉遗存,导致现代阿拉伯政权形式也丰富多彩。

这里除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存在外,主体伊斯兰教内部教派众多,互有斗争,成了阿拉伯世界统一融合的异质因素。宗教按其本义是使社会协同的积极元素,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这里似乎染上了部族基因,同时与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联系,从而让种种分裂、斗争、极端事件衍生成一种貌似传统因而具有合法的假象。部族再加上教派势力,阿拉伯群落的分裂和不合作特征或许更加明显。

历史上自奥斯曼帝国内部各民族要求平等、自治和独立开始,到一战后西方列强委任统治时期的反对殖民主义要求独立、建立统一阿拉伯民族阶段,再到二战后阿拉伯诸国逐步独立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理论形成及实践阶段,阿拉伯世界的近现代分分合合,夹杂着许多复杂能量。“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阿拉伯成分从奥斯曼帝国分割出来,使它们朝着完全国家或半国家的地位走去,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团结这些地区是有贡献的,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政治性的犹太复国主义是分不开的,不论在哪里,阿拉伯人都把这种民族主义看成是一种入侵的运动。1945年3月在开罗签署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公约,表达了共同的利害关系和高涨的休戚相关的心情。”【11】但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许多因素,都导致这联盟不稳定,突出的是也门和叙利亚。“原来与联盟保持着松散关系的也门,……在1962年秋季搞了流行于近东的那些军事政变中的另一次政变,目的在于取消伊马木王国,而代之以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共和国。这些军事政变在叙利亚发生得最多次,在截至1966年2月的二十年间,共计就有十三次,有几次未获成功。”【12】这是作者在上个世纪的论述,至今这两个国家的民风似乎保持原样。

阿拉伯帝国的现代分裂导致各阿拉伯国家的地方主义是必然的,统一的阿拉伯和阿拉伯统一,目前是个理想,我们看到的是历史以来种种努力均告失败。“阿拉伯民族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一个分裂的民族。”【13】这是一句让阿拉伯悲催的话。虽然像民族、团结、兄弟这样的词汇在阿拉伯媒体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现实的努力也在几乎每个阿拉伯国家进行着,但以地方主义、宗派主义为中心的努力和结果相加功效几乎等于零。

如何让民众认识到他们首先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某个地区和某个教派的阿拉伯人,如何讲阿拉伯民族团结统一高于一切,离开了阿拉伯民族整体就无具体地区及其人的自由,都是困难的。具体地区的人基本只抓住近前的可得利益,放弃眼前的利益更谈不上整体和长远的阿拉伯民族的利益。而在阿拉伯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统一的阿拉伯建立这个问题上,这种现象也一样存在着,即阿拉伯各个国家都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没有把阿拉伯民族团结的整体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跟中国人和中国政治差别何其大,中国人由来便有家国一体眼光,甚至有天下世界眼光,常常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救济第三世界国家的兄弟。


后记

从历史发展的实际看,阿拉伯民族主义有从政治形式走向经济、文化形式的趋向,不得不走了一种迂回的路。在本土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情况下,阿拉伯世界目前政治形态的民族主义实践处在低潮,力量基本体现在自身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目前我们也看到各种组织和盟会的成立使阿拉伯国家交往频繁,渐渐取代了直接的政治形态而成为阿拉伯世界实现亲和的主要动力,确实经济和文化形式目前也是世界各国交往的核心形式。由天生的文化一体化到今天不断推动的经济一体化,而后实现阿拉伯政治一体化是可以想见的。





在【好土(ProfessorHFM)】,读懂阿拉伯

权力迷恋与部派政治 | 阿拉伯的家族主权 | 戴安娜说派对 | 阿拉伯经济 | 米底巴镇的三教 | 祛偶像的艺术 | 阿拉伯文学 | 阿拉伯音乐 | 地上的家园 | 留住传统的家园 | 窗外是大漠 | 宁静的居住精神 | 自上而下的等级建筑 | 阿拉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 阿诗玛说中国怪现象 | 贵族范 | 我们的礼仪在阿拉伯 | 阿拉伯的圈子 | 面子工程 | 场面文化 | 什么是土净 | 洁净的功修 | 香风阵阵 | 阿拉伯的婚礼 | 神圣的隔离 | 学校里的隔离 | 阿拉伯学生中文作业照贴 | 约旦大学生考试 | 阿拉伯课堂啥乱样 | 大学没有“三好”学生 | 天堂校园 | 没有铃声的校园 | 大学是文化休闲 | 阿拉伯校园男女之妨 | 我的阿拉伯校园 | 阿拉伯的雪 | 出外国靠朋友 | 探访难民孤儿村 | 难民学校的呻吟 | 探访叙利亚散居难民营 | 我不想要很多老婆 | 多妻制 |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妇女生活的某些影响 | 阿拉伯妇女戴头巾穿长裙怎么游泳 | 自我洞穴中的阿拉伯妇女形象 | 黎巴嫩时光 | 黎巴嫩唐教授 | 阿拉伯茶闲风光 | 阿拉伯办公境界 | 水烟时光 | 主道时间 | 时刻荒无 |月亮时间 | 双性人 | 自由的牧歌 | 三角区一板斧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