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表半里

 易周乾 2016-10-26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小柴胡汤,在辅行诀中,是大阴旦汤。在仲景的伤寒论中,是和解少阳最经典的条辨。在分析和论证中,都说是半表半里,这个半表半里,其实最有玩味的,如果从西医的解剖学上看半表半里,应该是指淋巴系统和一些腺体,几乎包含脏与俯之间的位置,小柴胡加减变化相对就较多,适应证也很多。

  柴胡,取的是半在土壤半在土外的中间部分,中医的取象思维就针半表半里。这个半表半里其实也还理解为时间上的半表半里,例如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个案例,该男子每天早上天刚亮时和天刚黑时腹痛下利。一剂小柴胡即中,当时也是想到半表半里,即是阳出阴时和阳入于阴时,都应该是半表半里,这只是时间上的半表半里。所以小柴胡的半表半里的理解真应该上升到高度想。

  伤寒论中,像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很多,像“伤寒三日”,三日这个时间概念应该怎么理解,还有,“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寅时到辰时,是时,日,月,年,不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